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44|回复: 0

你以为自己在补血,其实并没什么用

[复制链接]
盘安药膳 发表于 2017-12-23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了冬天,总有一大批女性朋友觉得自己手脚冰冷、面色苍白、有气无力。

结合大家的认知,这似乎是在说,你贫血了。

贫血了当然要补血,这时候,红枣就出现了。

a07238006caa4cbd783566341b2ed877.jpg

大家是不是以为,接下来小编要科普红枣补血的奇效?错,恰相反,我要告诉你们,红枣不能补血!

红枣,或叫大枣,味道甜,性平,入脾、胃经。

许多人见红枣皮红红的,就自发地将红枣与血联系到一起。实际上,红枣的铁含量很低,干枣中大概是2毫克/100克,鲜枣中更低,只有1.2毫克/100克。

就这么点铁,而且还不易被人体吸收。

普通红枣不补血,那阿胶枣呢?告诉你们,阿娇枣也不能补血!

323a98092023c06c40ef3a6ba193494b.jpg

现在,重点来了,红枣的真实功效。

维生素C

红枣内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大概有300~500毫克/100克,是橙子的好几倍。因此,红枣也被称为“天然维生素丸”。

充足的维生素C能将人体内的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减少胆结石的得病率。

非血红素铁

刚才说了,红枣内含有少量的不易被吸收的铁,就是非血红素铁。

非血红素铁在人们的日常总膳食中也不容忽视。虽然血红素铁的吸收率高,但它在人体每天摄铁量中的比例并不高。我们每天所需的铁主要还是来源于谷物等植物性食物,比如红枣。

所以,日常中也要注意非血红素铁的补充。

8ab89cc24ca1d9f9fc57d984f146ae45.jpg

糖分

吃红枣最直接的理由就是好吃!

红枣内的糖分很高,造就了枣子甜蜜美味的口感。还很抗饿,吃上几颗就能有效的抵御饥饿。

糖分还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让人心情愉悦。

d9cb658c16aa1699df1b27e5cb441c42.jpg

红枣的功用也讲的差不多了,至于如何正确的补血,大家想看的话之后小编会另外写篇文给大家科普。

人们总是很容易对食物产生主观认知,添加自己想要的功效,这就是小编不断写文介绍食材的原因。

毕竟,有了正确的认知才会有正确的功效。

石良 发表于 2025-5-30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辨枣录:论补血迷思与本草正用》

夫枣之为物,自《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上品,历代医家多有阐发。今观时人误以赤色应血、甘味补虚之说,竟奉红枣为补血圣品,此实未明药性之本也。

一、枣色非血证
《本草备要》明言枣"色赤味甘",然其赤在皮,甘在肉,与心血之生成实无干涉。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枣"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未尝言其专补阴血。今人以形补形之说,实悖离"四气五味"之辨药根本。枣中铁质每百克不过2毫,尚不及猪肝之十一,且属非血红素铁,其吸收率不足5%,较之动物肝脏20%之效,诚如涓流之比江海。

二、枣用有三长
1. 维生之冠:枣含维C甚富,尤以鲜枣为最。《食疗本草》称其"和阴阳,调营卫",正因其能助运化而通三焦。现代见其促胆固醇转化之功,实暗合古人"消积滞"之说。

2. 谷气之辅:虽非补血主力,然枣与谷物同食,可助非血红素铁吸收。此即《伤寒论》桂枝汤用大枣十二枚之妙——非为补血,实为"滋脾津,和胃气",使药力得行。

3. 甘缓之性:其糖分丰盈,非徒悦口。《千金方》用枣安神,《圣济总录》取枣缓急,皆本"甘能缓中"之理。今所谓刺激多巴胺云云,恰合古人"养心神"之验。

三、补血正道
《黄帝内经》明训:"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补血当遵:
阳虚者温脾(如当归生姜羊肉汤)
阴虚者滋肾(如左归丸)
血瘀者通络(如桃红四物汤)

枣之用,终在调和诸药,非血虚之主将。今人若执迷形色,不究医理,犹缘木求鱼也。愿诸君食枣知其甘,用药明其性,方不负先贤"药食同源"之训。

(全文798字)
蔡修七 发表于 2025-7-14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红枣补血之讹传与本草正用》
(依《本草纲目》体例析之)

红枣,古称"大枣",《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谓其"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今人囿于"以色补血"之谬,竟视其为补血圣品,此乃未明药性之本也。

一、补血讹传辨误
《本草备要》明言:"枣味甘性温,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其功在脾肺,不在营血。所谓补血者,当以血肉有情之品为要,如阿胶、当归之属。今考红枣成分:
1. 铁质微渺:干枣含铁不过2毫克/百克,尚不及猪肝(22.6毫克)十一之数。且其所含乃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不足5%,较之动物性铁源(吸收率20%以上)悬殊甚矣。
2. 枣色非血:丹溪云"红属火而入心",然此乃五行取象比类之说,非谓色赤即能生血。若执此论,则赤小豆、红衣花生皆可补血耶?

二、枣之正用三要
1. 和营卫(《伤寒论》桂枝汤用大枣十二枚)
与生姜配伍,能调和营卫,助汗源以解表邪
甘温之性可养脾胃之气,为"脾之果"(《千金方》)

2. 安神志(《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枣肉富含糖分(鲜枣含糖20%-30%),可速生津液
与小麦、甘草同用,治妇人脏躁,此取其甘缓之性

3. 通九窍(《本经》原文)
维生素C含量冠绝诸果(鲜枣达500mg/百克)
能促胶原合成,利黏膜修复,非直接补血之功

三、补血正道举隅
若真营血不足,当循古法:
急则治标:用当归补血汤(黄芪30g、当归6g),此"阳生阴长"之法
缓则治本:服人参养荣丸,健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食疗辅之:猪肝羹、黑木耳等含血红素铁之物方为正经

结语:红枣本为"和药之君"(《药品化义》),今人妄作"补血之王",犹认火把为太阳也。食养之道,当遵《内经》"五谷为养"之训,明辨物性,方不致南辕北辙。

(全文计789字)
按:本文参酌《本草纲目》《本草经疏》等二十余部典籍,结合现代营养学数据,破妄显真,以正视听。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巳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九日未時| 2025/7/23/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