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27|回復: 0

我有一碗粥,可以慰风尘

[複製鏈接]
盘安药膳 發表於 2018-7-3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膳行天下

姜枣养生粥

我有一碗粥,可以慰风尘。

今天盛满,端给你喝。

姜枣养生粥

姜枣养生粥

红枣

  1、健脾益胃: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七颗,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

  2、补气养血:红枣为补养佳品,食疗药膳中常加入红枣补养身体,滋润气血。

  3、宁心安神:女性躁郁症,哭泣不安,心神不宁等,食用红枣可起到宁心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4、缓和药性:红枣常被用于药性剧烈的药方中,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

生姜

夏天正是吃姜最好的季节

夏天正是吃姜最好的季节

众所周知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生姜的功效可谓强大

降温提神,增进食欲

抗菌防病,开胃健脾,防暑救急

夏天正是吃姜最好的季节

那就来一碗姜枣养生粥吧

姜枣养生粥壹

姜枣养生粥壹

姜枣养生粥

来一碗姜枣养生粥吧

来一碗姜枣养生粥吧

【功效作用】温中益气,健脾暖胃。具有保护胃黏膜、促消化、护肝、抗肿瘤、提高免疫等辅助作用。

【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均适,尤适于脾虚食少,乏力,消瘦,虚寒性胃脘痛等。

【不适用人群】阴虚火旺,孕妇及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今日平说 發表於 2025-5-27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姜枣养生粥之国学阐微》

文/守拙斋主

"我有一碗粥,可以慰风尘"二句,深得《诗经》"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遗韵。粥食之道,自古为养生正脉,《周礼》载"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其中"糜"(稠粥)居首。今观此姜枣养生粥方,实暗合四时阴阳之理,尤值盛夏时节细究其道。

一、姜枣配伍之阴阳相济
《黄帝内经》言"春夏养阳",姜性辛温属阳,枣味甘平属土,二者相配正应"火生土"之象。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姜能"通神明,归五脏",张仲景《伤寒论》113方中用姜者37方,用枣者40方,足见其配伍之妙。今人以姜枣煮粥,既承"糜粥自养"(见《金匮要略》)之古法,又得"辛甘化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精微。

二、粥道与中和之德
粥之精髓,在"水火既济"。《礼记·月令》载"仲夏之月...薄滋味,毋致和",此粥取粳米为君,姜枣为臣,正合"淡以养胃"之旨。陆羽《茶经》云"啜苦咽甘,茶也",而此粥"先辛后甘",暗合《尚书》"稼穑作甘"之道。观其熬制火候,须"武火煮沸,文火慢煨",此即《周易》"鼎卦"所谓"以木巽火,亨饪也"的具现。

三、时令养生之要义
帖中引谚"冬吃萝卜夏吃姜",实源《内经》"用热远热,用寒远寒"之理。王冰注云"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姜虽性温,然其"发越阳气"之功,正可助人体顺应夏气之蕃秀。枣者,《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其"安中养脾,平胃气",与粳米相合,恰是《养老奉亲书》"夏月宜食暖物"的具体实践。

四、食养禁忌之辩证
帖末提示阴虚火旺者忌食,此深合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姜之辛散,枣之甘壅,确非燥热体质所宜。然若寒客中焦者,又当如张仲景用"大建中汤"(蜀椒、干姜、饴糖)法,反需加重姜量。可见食疗之道,贵在"知常达变",此即《孟子》"权,然后知轻重"之意。

昔白居易问养生于齐己禅师,答曰"暖粥三瓯代午斋"。今见此姜枣粥方,不由感念:一粥虽小,可载道统。若能依四时、辨体质而食,则《周礼》"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理想,庶几可现于箪食之间。

(全文共798字)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7-16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姜枣养生粥小议》

"我有一碗粥,可以慰风尘"二句,虽化自韦苏州"我有一瓢酒"之句,然以粥代酒,正合《周礼》"浆人掌共王之六饮"遗意。粥食之道,自古为养生要术,《礼记·月令》载"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足见其调养之效。今观此姜枣养生粥方,实得《黄帝内经》"春夏养阳"之旨,尤契仲景"建中"之理,试为剖析。

姜枣配伍,乃经方常法。大枣甘温,专入脾经,《神农本草经》谓其"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张仲景于桂枝汤、小建中汤等方中皆用为佐使,取其"甘缓"之功。而生姜辛温,《本草备要》称其"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与枣相合,正应《本草纲目》"枣与姜同用,为调和营卫之剂"之说。二者相须,辛甘化阳,暗合桂枝汤配伍精义。

此粥尤宜长夏服食,盖因暑月阳气外越,中宫虚冷,恰如《养生论》所云"夏季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姜能醒脾阳,枣可补中气,正应"春夏养阳"之道。然需知《饮膳正要》警示:"夏月虽热,不可过食寒凉",此粥温而不燥,较之冰饮冷食,更合养生之要。

至于禁忌之列,尤见制方者深谙药性。阴虚火旺者忌之,遵《景岳全书》"阴虚者宜甘凉"之训;孕妇慎用,因姜性辛散,恐动胎元,此即《妇人大全良方》"妊娠药忌"之遗意;而糖尿病患者之忌,则本于《千金要方》"消渴病忌甘"之戒。

今人每重珍馐而轻粥糜,岂知陆放翁《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此姜枣粥看似平常,实寓"致中和"之理。若得持之以恒,必收"四时脾旺不受邪"之效,较之服食丹饵,更为平妥。然养生之道,贵在知常达变,纵是药膳,亦当因人因时,不可执一而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