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064|回復: 0

[医药临床] 小儿易感出汗治验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11-4 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小儿感冒后出汗较多,常表现为时时汗出,以头颈部位多。

中医认为,小儿生理尚未发育完善,属于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若后天失养,调护不当,以致营养不良,进而损伤小儿正气,导致气虚或阴虚,因气虚不固、气阴两虚、虚热内盛等原因所引起阴阳失调,引起自汗、出汗多于常人。另外,容易出汗的小儿,往往存在消瘦、厌食、挑食、经常感冒、大便干结等症状,家长误认为体虚而乱用补品或过食膏粱厚味,更加损伤气阴,使汗出加重。

方药 玉屏风散加白芍、桂枝、浮小麦、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 益气固表,补脾实卫,和营敛汗。

主治 易感,自汗或盗汗。

方解 小儿易感出汗方,是以玉屏风散和桂枝汤为基础的有效方剂。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祛邪止汗之功能;桂枝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主治太阳表虚证,以桂枝解肌发表、外散风寒,白芍益阴敛营,两药合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和营以敛汗;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姜、枣相合,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对体温和汗腺有双向调节作用;浮小麦甘,凉,甘能益气,凉可除热,入心经,益气、除热、止汗是其所长,盖汗为心之液,养心退热,津不为火扰,则自汗盗汗可止,且有扶正祛邪之功;炙甘草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固表、和营敛汗之功效。

【典型医案】

柯某某,男,7岁,2014年1月15日初诊。

家长代述,患儿自幼多动,食欲好,出汗多,容易感冒,以头部、肩背部出汗明显,活动后尤为明显,夜间睡觉出汗严重时可将被头浸湿,曾因表虚易感,服用小儿表虚易感膏治疗2个多月,感冒症状减轻,出汗减轻不明显。刻诊见患儿面色少华,发育良好,肢端欠温,手心微汗,舌质淡,苔白,脉沉弱。依据舌脉症状,辨证为气阴两虚,卫外不固。治疗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为主。

处方:黄芪10克,炒白术5克,防风3克,白芍5克,桂枝3克,浮小麦5克,炙甘草3克,生姜1片、大枣2枚为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取汁混合,分两次早晚温服。并嘱家长,饮食宜清淡,少吃生冷、辛辣、油腻、洋快餐、膨化食品及功能性饮料,避免汗后受风,勤换衣被,适量进食山药以助益气健脾。

2014年1月25日二诊,上方连服6剂,白天出汗明显减少,夜间偶见盗汗,分析盗汗原因,多与白天进食丰厚有关,建议调整饮食,中药隔日1剂服用。嘱饮食调节,半年后来诊,异常出汗现象基本消失。

按 临床观察表明,小儿汗证以气虚、脾虚、湿热为主,尤其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洋快餐流行,肥甘厚味、麻辣辛香,造成肠胃受纳过盛,胃肠壅积,乃致湿热蕴蒸,迫汗外泄,也是小儿汗症最常见的发病机理,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陈尤状 發表於 2025-7-2 06:28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儿汗证辨治心悟——从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谈卫气营血调和之道》

小儿汗证乃临床常见之疾,其病机正如帖中所言,根于稚阴稚阳之体,关乎气阴失调。然细究其理,犹有可阐发者。今就汗证诊治要点,结合典型医案,略陈管见。

一、病机探微:三虚致汗
1. 卫阳虚馁:小儿卫气未充,腠理空疏,如《灵枢》所言"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本案患儿肢端欠温、脉沉弱,正是卫阳不振之象。
2. 营阴不足:汗为心液,过汗必耗营血。患儿夜间盗汗浸被,乃阴不内守之征,此与《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纯阳,易虚易实"之论相符。
3. 中焦失运:厌食挑食致脾胃虚弱,升降失司,此即李东垣所谓"脾胃虚则九窍不通"。患儿舌淡苔白,实为脾失健运之候。

二、方药精析:和法为要
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实为标本兼顾之良方,其妙处有三:
1. 动静相宜:黄芪、白术固表为静,桂枝、生姜通阳为动,契合"阳在外阴之使"的经旨。现代研究证实,黄芪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此即"益气实卫"的科学内涵。
2. 刚柔相济:桂枝辛温配白芍酸收,暗合"营卫和则汗自止"之理。浮小麦一味尤宜小儿,其性平和,含丰富B族维生素,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3. 补泻兼施:防风走表祛邪,合大枣、甘草安中和里,体现"治小儿如灶上除尘"的用药智慧。

三、调护要点
1. 食养之道:山药粥最宜,其含薯蓣皂苷可促进消化酶分泌。忌食炸鸡等厚味,因此类食物含反式脂肪酸,易加重自主神经紊乱。
2. 生活调摄:汗出时当用干毛巾按压吸汗,切忌直接吹风。夜间可着棉质吸汗背心,此即古人"复衣而卧"之法的现代应用。

四、案例启示
本案二诊盗汗反复,揭示三点要义:
1. 辨证须参合现代饮食因素,患儿盗汗与快餐食品中的钠摄入过量相关
2. 治疗当分阶段:急性期重在固表,缓解期宜健脾(可加炒谷芽、鸡内金)
3. 疗效评估需多维:除汗量减少外,当观察食欲、睡眠等整体状况

结语:小儿汗证治疗,贵在把握"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玉屏风散合桂枝汤之妙,在于恢复机体自身调节功能,非单纯止汗可比。诚如《景岳全书》所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此中深意,值得吾辈深思。
帅先帙式君 發表於 2025-7-12 02:28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儿气阴两虚型汗证辨治阐微》

病机探赜
小儿汗证属"稚阴稚阳"生理特性之病理显现。《幼科发挥》有云:"小儿血气未充,易寒易热",本案患儿头颈汗出、肢端欠温、脉沉弱,显系卫阳不固、营阴失守之候。其病机核心在于:
1. 气失摄津:肺脾气虚则腠理疏松,如《景岳全书》所言"卫气虚则表不固",故动辄汗出;
2. 阴不内守:过食膏粱厚味暗耗胃阴,虚热迫津外泄,致夜卧盗汗;
3. 营卫失谐:桂枝汤证之"阳浮而阴弱"状态,表现为汗出而肢末不温。

方药精析
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化裁,深得"和"法三昧:
固表实卫:黄芪配白术,仿李东垣"益元气而补三焦"之法,佐防风走表而不留邪,三药构成动态固表机制
调和营卫:桂枝与芍药3:5配伍,暗合仲景原方比例,生姜助卫阳,大枣滋营阴,构成"发中有收,散中有补"的精密结构
敛汗宁心:浮小麦取《本草备要》"养心退热,止虚汗"之效,与炙甘草共成甘润缓急之剂

临证要点
1. 量效关系:小儿脏腑娇嫩,黄芪用量10克恰合"少火生气"之旨,过则壅滞
2. 佐使配合:生姜1片、大枣2枚非徒为引,实有"微调中焦以和四方"之妙
3. 防变思维:本案初诊见效而盗汗未除,提示需守方微调,可酌加糯稻根须9克增强敛阴之力

调护要诀
《育婴家秘》强调"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嘱患儿:
忌食炸鸡等燥热之品,防其助热伤阴
山药粥晨服,取"培土生金"之意
汗后以煅牡蛎粉外扑,既收湿又防表虚复感

学术启示
此案揭示小儿汗证治疗三层次:
1. 首重固护表阳(玉屏风散)
2. 次调阴阳枢纽(桂枝汤)
3. 终养脾胃生机(食疗调护)
三者环环相扣,正合《小儿药证直诀》"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之训。今之临床,当宗此理法而灵活化裁,不可拘泥成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