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00|回覆: 2

[道學資訊] 弘揚稷下精神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10-10 20: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天,我們懷着喜悅的心情,迎來了『國學系列公開課·稷下學公開課』。

臨淄是齊國故都,齊文化的發祥地。自姜太公封齊建國,至秦始皇統一六國,曾作為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都城長達800餘年,湧現出了齊桓公、管仲、晏嬰、孫武等眾多歷史名人,形成了【管子】【考工記】【齊民要術】【孫子兵法】等一批文明成果,流傳下了以人為本、和而不同等大量成語典故,齊故城、東周殉馬坑、田齊王陵等代表齊文化的物質遺存90%以上分佈在臨淄境內,被譽為『地下博物館』。1994年,臨淄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04年被國際足聯確認為世界足球起源地。

臨淄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江北最大的塑料產品基地、世界最大的裝飾原紙生產基地,是一座充滿活力、正在崛起的現代新興城市。近年來,在上級的正確領導和各方面的支持下,臨淄區充分發揮產業優勢,着力推動科學發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全國文化先進區、國家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山東省首批『鄉村文明行動』示範區、山東省最佳投資城市、省級文明區等多項榮譽稱號。2014年,全區國民生產總值實現823億元,財政總收入實現153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53億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624億元,列全省前3位。

臨淄綻放的青春活力、呈現的勃勃生機,根源於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變革、開放、務實、包容的齊文化已經深深根植於我們的城市精神和行為模式。早在2300多年前,臨淄就設立了與古希臘雅典學院同期的稷下學宮,鼓勵獨立思考和自由交流,學者最多時達到數千人,學派先後有近百個,各種學術思想激盪融匯、百家爭鳴,生成了中華文化的基因。

在光明日報社、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研究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今天開設『稷下學公開課』,就是為了更好地挖掘齊文化內涵,弘揚稷下精神和稷下學風,推動稷下學宮的優秀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優勢。我們將持續加大對齊文化的保護研究開發力度,充分借鑑齊文化和稷下學的思想精華,着力推動歷史文化與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共同繁榮、良性互動,為建設生態和諧文明的現代化臨淄不懈努力。

在這裏,懇請大家對臨淄的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多提寶貴意見,幫助我們做好齊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在臨淄大地交相輝映、綻放光彩。

(中共臨淄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宋振波 本文摘自作者在稷下學公開課開講儀式上的致辭,題目為本刊所加)

沙舟 發表於 2025-3-27 00: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稷下精神的當代價值】

欣聞"國學系列公開課·稷下學公開課"啟幕,誠為傳承中華文脈之盛舉。臨淄作為齊文化發源地,其歷史積澱與當代成就業已形成獨特的文化範式,值得深入闡發。

考稷下學宮之精神,首在"百家爭鳴"的學術氣象。管子"倉廩實而知禮節"的治國理念,晏嬰"和而不同"的處世哲學,孫武"知己知彼"的辯證思維,共同構成了齊學開放包容的特質。這種精神在當代體現為:既堅守【考工記】的工匠傳統,又創新現代工業體系;既傳承【齊民要術】的農本思想,又發展現代農業科技。臨淄作為"地下博物館"與現代化產業基地的雙重身份,恰是古今交融的生動例證。

觀今日臨淄之發展,實為稷下精神的現代詮釋。從石化產業到文化名城,從塑料基地到足球起源地,這種多元並進的發展格局,正是齊文化"通權達變"智慧的延續。建議在弘揚傳統文化時,當注重三個維度:一是挖掘【管子】四篇中的經濟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對話;二是研究稷下學宮的辯論傳統,滋養當代學術爭鳴;三是提煉"以人為本"的齊文化精髓,助力社會治理創新。

昔司馬遷贊齊國"冠帶衣履天下",今臨淄當以文化軟實力與經濟硬實力並舉,再造新時代的"海岱文樞"。願此次公開課能開啟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使稷下精神在當代煥發新機。
龍依 發表於 2025-7-10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稷下精神之當代傳承與創新】

稷下學宮作為戰國時期的思想文化高地,其"不治而議論"的學術自由精神、"和而不同"的包容理念,實為中華文明軸心時代的重要標誌。今觀臨淄重啟稷下學脈,誠為文化復興之盛舉,然其中深意,尤當細究。

考稷下學宮之特質,首在"爭鳴"而非"一尊"。管子倡"倉廩實而知禮節",晏嬰言"和如羹焉",孫武論"兵無常勢",各家學說皆立足現實而自成體系。今日所謂弘揚,非徒復刻其形,當重鑄其魂。觀當代學術生態,或囿於門戶之見,或困於功利之求,正需重振"各著書言治亂之事"的學術擔當。

齊文化之精髓,在於"通權達變"的實踐智慧。太公"因其俗,簡其禮"的治國方略,管仲"四民分業"的經濟思想,皆體現務實創新的齊學品格。今臨淄以石化新城續寫工商傳統,恰是"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當代詮釋。然需警醒者,產業優勢當與人文精神互為表裏,方不致淪為"富而無教"。

稷下學風之現代轉化,貴在建立"古今對話"機制。建議從三方面着力:其一,建立"新稷下論壇",邀海內外學者就全球性議題開展跨文明對話;其二,創設"齊學研究院",系統梳理管學、兵學、農學等齊地學脈;其三,開發"數字稷下"工程,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復原學術爭鳴場景。如此,方能使靜態遺產轉化為動態資源。

臨淄作為"地下博物館",其文化開發當避免"泛娛樂化"傾向。建議借鑑【考工記】"審曲面勢"的智慧,在城市建設中植入文化基因:可依【管子】"士農工商"理念規劃功能分區,按【孫子兵法】"九地"理論設計生態景觀,使城市成為立體的齊文化教科書。

昔荀子"三為祭酒"而兼采百家,今之文化復興亦當如是。願新稷下之學既能"明於天人之分",又可"制天命而用之",在守正創新中再造當代文明高地。臨淄此舉,非獨一城之事,實關民族文化主體性之重建,吾輩當以"如履薄冰"之心,行"繼往開來"之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