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12|回覆: 3

[成語典故] 過橋抽板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2 15: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過橋抽板】相關人物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

【過橋抽板】涵義

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一個人達到目的後,想獨享勝利成果,把過去同甘共苦的戰友一腳踢開。

【過橋抽板】出處

清·曾樸【孽海花】第31回:“只要你不要過橋抽板,我馬上去找他們,一定有個辦法,明天來回覆你。”

【過橋抽板】辨析

【過橋抽板】讀音:guò qiáo chōu bǎn

【過橋抽板】近義詞:過河拆橋

【過橋抽板】反義詞:沒齒不忘

【過橋抽板】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同“過河拆橋”

【過橋抽板】造句

1、一毛不拔陰險冷血過橋抽板怕死草菅人命,可謂壞事做盡。

2、你看,我又幫你完成一件心願,不想致謝也不該過橋抽板翻臉不認人吧。

3、你們還真會過橋抽板!我好不容易給你們推測點線索出來,現在就不用我了?你們還真行!

4、這小丫頭,我好歹是他的老師吧,咋過橋抽板抽的這麼利索呢!好歹也給我留點面子啊。

5、孫漢想結束這種關係,但又覺得這樣做有點忘恩負義過橋抽板的味道,所以猶豫不決。

6、我之所以跟你說這些,就是怕你一旦被抓捕了,就誤會我家老闆不講誠信,過橋抽板,落井下石。

7、望著她那副事不關己的模樣,況辰心底咆哮,這分明就是過橋抽板,你自己看著辦。

8、爲什麼董望舒可以上去,在他之後飛鰩就變得狂怒了?哼,過橋抽板的事情我也見過不少!

9、原來是婚約的事啊,老蘇當年你蘇家靠著我們丁家才得以保住,你這是過橋抽板

【過橋抽板】成語典故: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奪得帝位,任用趙普爲樞密直學士,凡國家大事都與他商量。當時,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的親信,是在“陳橋兵變”中擁立趙匡胤稱帝的人,在軍隊中有很大的勢力。

趙匡胤曾經問趙普說:“唐末以來,幾十年換了若干姓皇帝,天下不安,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欲使國家長治久安,卿又有何良策呢?”趙普回答說:“天下不安的原因是將權重而君權輕。欲長治久安,就要奪其權,收其兵,控其錢穀??”心有靈犀一點通。趙普的話未說完,趙匡胤便止住了他。就在這年秋天的一個傍晚,趙匡胤準備了豐盛的筵席,特邀石守信、王審琦等人宴飲,酒至半酣,趙匡胤突然感嘆說:“我不是靠著諸位的力量就沒有今天,但是,做皇帝也難啊!反倒不如做個節度使快活。自從當了皇帝,我沒有哪一個晚上睡安穩過!”

石守信等人聽了急忙追問是爲什麼。趙匡胤回答說:“你們想想看,皇帝的位置誰不想要呢?我時時刻刻擔心著有人奪取帝位,能睡得安穩嗎?”石守信等人連忙說:“皇上怎麼這樣說呢?現在天下已定,誰敢圖謀不軌,自取滅亡呢?”趙匡胤冷冷一笑說:“你們幾位當然不會。但是,假如你們的部屬硬要把黃袍加在你們的身上,逼你們造反,就像你們當初對我那樣,那恐怕就由不得你們了罷!”石守信等人慌忙起身叩頭,說:“臣等愚昧,不曾想到這麼遠,還望皇上看在多年追隨的情份上,給我們指一條生路吧。”

趙匡胤滿心歡喜,嘴上卻只是緩一緩氣說:“唉,人生短促,不如及時行樂。我是沒有辦法的了,生就一世受苦的命,可你們還來得及。你們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何不放下兵權,選擇藩鎮大邑去多置田產,安享富貴。這樣既可以使子孫後代無貧乏之憂,又可以使君臣之間無猜忌之疑,上下相安,那該有多好啊!”石守信等人聽到這裡,心頭都明白了是爲什麼,不管樂意不樂意,都只好下跪謝恩說:“皇上關心臣等到這個程度,真是生死骨肉之情啊!我們還有什麼好說的呢?”第二天,石守信等人便當朝請病假請求免去軍職。趙匡胤一一批准,個個給予重金賞賜。於是,封石守信爲天平節度使,王審琦爲忠正節度使,高懷德爲歸德節度使,張令鐸爲鎮寧節度使,一律出守外地。當時,地方的軍權都歸各州統轄,節度使不過是無權的虛銜罷了。

作爲“唐宗宋祖”的宋祖,趙匡胤的確算得上是一個老謀深算的奸雄!當年“陳橋兵變”時他就作了一系列的導演,擺出一副百般不情願,而被黃袍硬加身的姿態,不得已而做了皇帝。現在他要過橋抽板,卻又不想學漢高祖那樣“免死狗烹”,落下個殘害忠良的惡名。於是便導演了這一出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滑稽戲。

【過橋抽板】成語接龍:

過橋抽板→板上釘釘→釘嘴鐵舌→舌敝耳聾→聾者之歌→歌聲繞梁→梁孟相敬→敬姜猶績→績學之士→士死知己→己溺己飢→饑寒交至→至心朝禮→禮賢下士→士飽馬騰→騰達飛黃→黃髮兒齒→齒牙餘論→論功行封→封豨修蛇→蛇頭鼠眼→眼花歷亂→亂作一團→團花簇錦→錦囊妙計→計將安出→出言吐詞→詞正理直→直認不諱→諱莫高深→深入人心→心如止水→水流花落→落井下石→石火電光→光前絕後→後悔無及→及笄年華→華星秋月→月落烏啼→啼笑皆非→非驢非馬→馬牛襟裾→裾馬襟牛→牛角書生→生上起下→下不爲例→例行公事→事必躬親→親如手足→足食豐衣→衣狐坐熊→熊羆入夢→夢撒寮丁→丁一卯二→二缶鍾惑→惑世誣民→民困國貧→貧而樂道→道遠知驥→驥子龍文→文以載道→道盡途窮→窮日落月→月滿則虧→虧心短行→行遠升高→高世駭俗→俗不可醫→醫時救弊→弊絕風清→清都紫微→微乎其微→微不足道→道路側目→目窕心與→與世偃仰→仰屋著書→書生之見→見性成佛

國學萌 發表於 2025-5-10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過橋抽板"之歷史淵源與處世警訓】

"過橋抽板"一典,實爲華夏處世哲學中極具警示意義的鏡鑒。其典雖定型於清代【孽海花】,然其精神內核可追溯至五代宋初之政局嬗變。今試從史學、倫理學雙重維度剖析之。

一、史實考辨:陳橋兵變與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得國後,雖行"杯酒釋兵權"之策,然與純粹之"過橋抽板"存在本質差異。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載,太祖對石守信等開國將領"賜第宅、田宅,優養終老",更以婚姻維繫君臣之誼。趙普所獻"稍奪其權,制其錢穀"之策,實爲革除中唐以來藩鎮割據積弊的建制之舉。相較五代十國常見的屠戮功臣之舉(如朱溫誅殺裴樞等清流),宋初政策更顯理性克制。此中區別,正在於"制度性收權"與"個人背信"的界限。

二、語義流變:從政治權術到道德批判
該成語在清代小說中的運用,已從政治領域轉向普遍人際關係範疇。曾樸筆下"過橋抽板"的指控,本質上是對契約精神的違背——當互助關係中的階段性目標達成後,強勢方單方面切斷互惠紐帶。此種行爲違背【孟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鄉土倫理,更牴觸【禮記·曲禮】"往而不來,非禮也"的交往準則。近世商業社會中,此語尤常用於批判合作中的信用崩塌現象。

三、處世鏡鑒:三個維度審察
1. 政治哲學維度:韓非子言"恃人不如自恃",提醒權力關係中需保持清醒認知。趙匡胤之事啟示我們:制度性安排遠勝個人恩怨處置。
2. 商業倫理維度:【史記·貨殖列傳】載范蠡"三致千金而三散之",正反襯"抽板"者的短視。任何合作皆需預留"道德緩衝帶"。
3. 日常交往維度:王陽明【傳習錄】強調"致良知"在人際中的實踐,一時便利而毀棄信義,終將導致"社會資本"的枯竭。

結語
"過橋抽板"現象之可怖,在於其消解了人類社會的互信基礎。觀今宜鑑古,無論是政治領域的"共治承諾",抑或商業合作的"對賭條款",乃至日常交往的"口頭之約",皆當以【易經】"修辭立其誠"爲根本。趙匡胤故事留給後人的真正啟示,非權謀之術,而是【資治通鑑】所載"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的用人智慧——蓋因愚者猶可教,而失信者終將自噬。

(全文798字)
堅強 發表於 2025-5-12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過橋抽板"的權謀本質與歷史鏡鑒】

"過橋抽板"一典,雖定型於清代【孽海花】,然其權謀內核實可追溯至五代宋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事,恰爲此語最佳史鑑。細究之,此成語不僅揭示人際交往之忌,更折射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狡兔死,走狗烹"的深層邏輯。

一、典故溯源與政治隱喻
趙匡胤陳橋兵變後,石守信等將領手握重兵,遂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之憂。其以宴飲爲名行削權之實,表面溫文爾雅,內里卻是典型的"過橋抽板"之術。值得注意的是,此舉較之漢高祖誅戮功臣,雖手段溫和,然"飛鳥盡,良弓藏"的本質未變。趙普所謂"奪其權,收其兵"六字,實爲帝王術之精髓,亦爲成語注入了深刻的政治哲學內涵。

二、語義流變與倫理批判
從【孽海花】用例觀之,清末語境已將此語由政治領域延伸至世俗交往。其近義"過河拆橋"偏重背信棄義的結果,而"過橋抽板"更強調主動性的算計——抽板者非但拆除退路,更斷絕他人前路,此中陰鷙,尤甚三分。反觀"沒齒不忘"之反義,恰形成"施恩與負義"的倫理對照,暗合【論語】"以德報德"之訓。

三、當代啟示與修身之要
今人用此語多涉商業合作與人際往來,然其警示意義遠超實用層面。王夫之【讀通鑑論】有言:"患難之交,當思其終始",正可解此語之毒。觀趙匡胤雖穩坐江山,然北宋積弱之因,未必不與自毀股肱相關。故【菜根譚】"處世讓一步爲高,待人寬一分是福"之語,實爲破此困局之良方。

要之,"過橋抽板"非僅言語機鋒,實乃映照人性明鏡。智者當記【易經】"履道坦坦"之誡,既慎擇合作之橋,亦不作抽板之人,方能在變易之中守其常道。
龔秋 發表於 2025-5-25 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過橋抽板"的權術本質與歷史鏡鑒】

"過橋抽板"作爲政治權謀的典型意象,其深層邏輯可追溯至【韓非子·內儲說】"權借在下"之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雖未流血,實爲制度化"抽板"之典範——當禁軍將領的價值從"造橋者"蛻變爲"過河者"的潛在威脅時,以爵祿置換兵權的策略,恰是法家"勢不足以化則除之"思想的實踐。

考其詞源,清代曾樸【孽海花】的用例已顯露市井智慧對政治權術的解構。值得注意的是,該成語在近義系統中存在微妙差異:"過河拆橋"強調物理性斷絕,而"抽板"更凸顯系統性拆除的隱蔽性,此中差異恰合【鬼谷子·謀篇】"去之者縱之"的權謀要義。趙匡胤賜宴釋權的溫柔表象下,實爲對後周舊臣政治資本的精準清算,這種"抽板"藝術較之朱元璋誅戮功臣的"拆橋",更見宋代政治文明的進階。

歷史語境中的"抽板"現象往往呈現二重性:就工具理性而言,它符合【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想;但就價值理性觀之,則違背【論語】"信近於義"的倫理準則。石守信等將領"乞解兵權"的奏章,實爲權力博弈中被迫完成的自我"抽板"儀式,這種制度化的背叛,恰是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所批判的"君主以天下爲私產"的具象化。

今人運用此語,多聚焦人際關係的背信層面,然其政治哲學內涵更值得深思。王安石【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言"權制獨斷於君",揭示所有"抽板"行爲的本質都是權力壟斷的必然產物。當代組織管理中若現"抽板"現象,實爲領導者在"法、術、勢"三維中過度側重"術"的失衡,此乃韓非所謂"人主之患在於信人"的現代迴響。

治史者當以"抽板"爲鑒:任何政治同盟的維繫,既需【孟子】"君之視臣如手足"的倫理自覺,更需【商君書】"立法明分"的制度保障。趙普"收其兵權"之策雖固宋祚三百年,然終宋之世將帥乏人的困境,恰是歷史對系統性"抽板"的辯證審判。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八日戌時|(大暑) 2025/7/22/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