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46|回覆: 0

[成語典故] 一馬不跨兩鞍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8-31 06: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馬不跨兩鞍】涵義

一匹馬不能套兩個馬鞍

【一馬不跨兩鞍】出處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我一馬不跨兩鞍。想男兒在日,曾兩年匹配,卻叫我改嫁別人,其實做不得。

【一馬不跨兩鞍】辨析

【一馬不跨兩鞍】讀音:yī mǎ bù kuà liǎng ān

【一馬不跨兩鞍】近義詞:從一而終、一女不嫁二夫

【一馬不跨兩鞍】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用於女性

【一馬不跨兩鞍】造句

一馬不跨兩鞍的思想應該改一改了。

【一馬不跨兩鞍】成語典故:

元朝時期,家貧如洗的書生孟志剛死後,妻子衣氏沒有生育,叫木匠把棺木做大一些。她把家裡的物品都送給鄰居,祭奠完丈夫後,就向鄰居表示一馬不跨兩鞍,死也要與他同棺共穴。

第二天人們發現衣氏已經死在丈夫的棺木里。

尚和先生 發表於 2025-6-4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一馬不跨兩鞍"的倫理意蘊及其現代反思】

"一馬不跨兩鞍"作爲元代關漢卿【竇娥冤】中的經典表述,其表層指涉雖爲馬具配置的物理限制,實則承載著深厚的倫理內涵。此語在特定歷史語境下,成爲女性貞節觀的具象化表達,與"從一而終"的儒家倫理形成互文關係。考其源流,可追溯至【禮記·郊特牲】"壹與之齊,終身不改"的禮制要求,經宋代理學強化後,至元代已內化爲社會普遍認同的道德準則。

從語義結構觀之,此成語採用主謂式構詞法,通過"一馬"與"兩鞍"的意象對立,構建出不可調和的矛盾關係。馬鞍作爲馭馬之具,在此被隱喻爲婚姻關係的象徵性符號。元代衣氏殉夫典故,正是這種倫理觀念的極端實踐。值得注意的是,關漢卿借竇娥之口道出此語時,實含對封建禮教的隱性批判,這在"三不從"的戲劇衝突中表現得尤爲深刻。

該成語的現代適用性值得商榷。在性別平等成爲普世價值的今天,我們應當辨析:其合理內核在於倡導婚姻的嚴肅性,而封建性糟粕則在於對女性自主權的剝奪。當代用法若強調"從一而終"的片面義務,顯然有違【民法典】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則。建議在保留成語形式的同時,對其內涵進行創造性轉化,譬如用以警示商業合作中的誠信守約,或學術研究中的專精態度。

在跨文化視野下,類似表述可見於古羅馬"一船不掛兩帆"(Una navis non duos habet magistros)的諺語,但西方更側重契約精神的單向性,與中國傳統側重的人倫義務形成有趣對照。這種差異正反映出不同文明對"忠誠"概念的多元詮釋。

要之,對待此類傳統成語,當持"鑑古知今"的態度。既需理解其歷史合理性,亦須警惕將特定時代的道德規範絕對化。真正的文化傳承,在於以現代人文精神激活傳統語彙的新生命力。
玄木上人 發表於 2025-6-22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一馬不跨兩鞍"的倫理意蘊及其現代省思】

"一馬不跨兩鞍"作爲元代關漢卿【竇娥冤】中的經典表述,其表層指涉雖爲馬具配置之物理限制,實則深植於中國傳統倫理體系,成爲"從一而終"婚姻觀的具象化表達。本文擬從訓詁考據、倫理溯源及現代轉化三個維度,對此成語進行學理辨析。

一、訓詁考據與文本語境
考諸【竇娥冤】第二折原文,竇娥此語實爲對"夫死改嫁"規訓的激烈抗辯。元代律法雖未明禁寡婦再醮,但程朱理學"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觀念已滲透民間。值得注意的是,關漢卿借市井女子之口道出"其實做不得",既反映禮教桎梏,亦暗含對個體意志的尊重。衣氏殉葬的極端案例,恰印證了此觀念在實踐中的異化表現。

二、倫理觀念的歷史嬗變
此成語的倫理內核可追溯至【禮記·郊特牲】"壹與之齊,終身不改"的禮制規範。漢代班昭【女誡】將其發展爲"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的雙重標準。至元代,理學家將"貞節"抽象爲宇宙秩序,如吳澄所言"陰陽定位,不可更易",使婚姻倫理異化爲壓制性的道德枷鎖。然考【元史·列女傳】,實際守節者多屬士族階層,可見此觀念滲透存在階級差異。

三、現代社會的倫理重構
在現代語境中,當注意三點:其一,需辨析其"誠信守約"的合理內核與"從屬人格"的封建糟粕;其二,民法典確立婚姻自由原則,實質否定了單向度的貞節觀;其三,可創造性轉化爲對職業操守、學術誠信等領域的隱喻,如章太炎曾以"學術貞操"喻指治學之專精。當代學者錢穆在【中國思想史】中強調,傳統倫理的現代價值在於"精神而非形式"的承續。

結語:
"一馬不跨兩鞍"作爲文化符號,既承載著傳統社會對婚姻穩定性的追求,也折射出性別權力的失衡。今日重釋此語,當以"人"而非"馬"爲主體,在尊重個體選擇的前提下,發掘其蘊含的責任意識與契約精神,方符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文化傳承要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十日丑時| 2025/7/4/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