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71|回覆: 0

[思維啟發] 跌宕一生,季羨林的思考與懷想—薦『季羨林國學大師斑斕人生書系』 ...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8-6 11: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60805_007

20160805_007

洪曉:浙江人民出版社時政出版中心主任,浙江出版聯合集團『青年領軍人才』,策劃編輯有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非洲文庫·當代非洲發展研究系列』、國家『十三五』重點出版物【劍橋非洲史】(8卷)、國務院新聞辦『向世界說明中國』出版項目『理解中國』叢書(5種)等。

季羨林(1911~2009),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家,被譽爲『國寶級大師』。本書系從灰黃的童年時代、青蔥的大學時代、銀紅的留學時代、金黃的執教時代、紅黑交加的『文化大革命』時代,一直到黛藍的遊歷時代,季羨林終於走到了人生大紅大紫的巔峰,其中曲折坎坷,可謂五味雜陳,所蘊含的深沉意味值得讀者仔細揣摩與品味,繼而平靜地邁入從容豁達的人生終點期——米白時代。本叢書最大特點是以不同顏色表現季羨林波瀾起伏的百年人生,並與當時社會變遷相聯繫,分別對應八種顏色,以此組成一個完整的色系,將季羨林的百年人生用富有視覺效果的色彩展示與讀者面前。書系裝幀精美(特種紙封面,內文定製護眼紙張,護封軟精裝),海量字數(140萬字),適中定價。

本書系堪稱完整記錄國學大師季羨林一生的文集。例如,【我的灰黃時代】『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來,眼前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黃』。季羨林先生就此奠定了他少年時代的生活基調。然而,這個時期的生活學習經歷卻給了他無比深刻的影響,從回憶的細緻程度,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和感情的真摯,念茲在茲、歷歷如昨,尤其年少失怙、寄人籬下、流轉奔波……這些特殊經歷更是造就了貫穿他一生的影響。【我的青蔥時代】詳細記錄了季羨林的青春往事:因玩物喪志而自責、因文章發表而自得、大罵考試、批評教授、鑽研問題等,內容還包括清華園日記、懷念大學時代的師友,以及大學畢業後當高中教員的經歷等,是一位大儒年輕時的真實生活。【我的銀紅時代】主要收錄了季羨林在德國留學10年生活的文章,包括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生活、選擇梵文專業的前情後果,對其傾注近十年的熱情和刻苦學習,還回顧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的德國人的生活狀態,並記錄遭遇美好的情愫等內容。【我的金黃時代】爲季羨林1946年回國到北京大學任教至『文化大革命』發生前的作品集,收錄了這一人生階段中頗具代表性的散文、學術論文以及隨筆數十篇,不僅有展示作者個人生活情趣的散文,還有展現了深厚的治學功力的文章,更有滿溢的濃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作品。

【我的紅黑時代】主要收錄季羨林回憶『文化大革命』的文章,內容涉及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大批鬥』、『牛棚』生活、一邊當門房一邊偷偷翻譯蜚聲世界文壇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這些在今天的讀者看來如同『天方夜譚』、驚心動魄的經歷,恰是作者經歷了深刻的反思、觀察、困惑和期待之後留存下的刻骨銘心記憶。【我的黛藍時代】集中收錄了季羨林於1978~2000年所寫的遊記,文章流露了真摯的情、動人的憶,筆調清新古雅,不僅是地理、歷史和文化意義上的結合,也是思考和懷想之間的碰撞。【我的絳紫時代】主要收錄季羨林在『文化大革命』後至21世紀所寫的新年抒懷、悼念和回憶師友、談論學術等文章。作者年逾古稀,經歷了『忍看朋輩成新鬼』的滄桑變化,事業的鼎盛與人生的滄桑相互映襯,回首大半世紀的人生經歷,心中的感悟與悲涼油然而生。【我的米白時代】是季羨林耄耋至近期頤之年的凝心之作,記錄了他在人生最後一個10年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內容涉及談人生、做人與處世、談養生之術和長壽之道等多個維度。文字中流淌著季老對這個世界的脈脈溫情,又於拿起放下間盡顯從容豁達。

斑斕八卷,寫盡跌宕一生。

呂律 發表於 2025-7-8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色韻人生:季羨林先生的生命色譜與學術精神】
——論【季羨林國學大師斑斕人生書系】的史學價值與人文啟示

洪曉先生主編的【季羨林國學大師斑斕人生書系】,以獨到的『色譜敘事』重構了季羨林先生的百年人生,不僅是一部傳記文集,更是一部以色彩爲經緯、融個體命運於時代洪流的跨學科人文經典。此套叢書以八色爲喻,將季羨林先生的生命軌跡與中國近現代史的變遷相綰合,其編纂理念深得傳統『五色觀』與西方色彩心理學的精要,堪稱當代出版史上『知人論世』的典範。

一、色譜中的生命史詩
叢書以『灰黃』喻童年,恰合【禮記·檀弓】『童子不衣裘裳』的質樸本真。季先生筆下『沒有紅綠』的鄉土記憶,實爲傳統農耕文明衰微的縮影,其『寄人籬下』的孤苦,暗合【詩經·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孝思。而『青蔥』時代的清華日記,則展現了『狂者進取』的儒者本色,其『大罵考試』的率真,正是【論語·先進】『各言其志』的現代迴響。

『銀紅』留德十年,乃季先生學術生命的關鍵轉折。哥廷根的梵文研習,實爲乾嘉學派『實事求是』精神與德國語文學(Philologie)傳統的完美融合。書中對戰時德國市民生活的記錄,堪比【東京夢華錄】的跨文化書寫,而那段未果的情愫,更在【浮生六記】般的含蓄中,透露出『發乎情,止乎禮義』的士人品格。

二、色彩背後的學術脈絡
『金黃』執教北大時期,恰是季先生『中西匯通』學術體系的成熟階段。書中收錄的【蔗糖史】【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等文,體現了『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樸學精神。其散文中的『一草一木』,皆暗含【詩經】比興傳統,而學術論文則延續了陳寅恪『以詩證史』的方法論,這種『文質彬彬』的書寫,正是國學『體用不二』的當代實踐。

尤爲珍貴的是『紅黑』時期的文獻。季先生在特殊年代中堅持譯介【羅摩衍那】,恰似顧炎武『采銅於山』的學術堅守。叢書對此未作刻意渲染,而以原始文本呈現,深得【春秋】『微而顯,志而晦』的史家筆法。

三、裝幀設計的文化隱喻
特種紙封面與護眼內文的匠心,暗合『敬惜字紙』的傳統。八色書脊排列成譜,恰似【周禮·考工記】『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的色彩哲學。這種『器以載道』的設計,使叢書本身成爲一件可觸摸的『文化器物』。

結語:
此套書系的價值,不僅在於全景式呈現了『最後一位國學通儒』的生命歷程,更在於它以色彩爲符碼,構建了一套理解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的新範式。當讀者循著色譜穿越季先生的八重人生境界時,最終抵達的『米白』之境,正是【周易·賁卦】『白賁無咎』的至高美學——絢爛至極,復歸平淡。

(全文798字)
龔妞十 發表於 2025-7-19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季羨林先生學術人生中的"色相"與"空性"

【季羨林國學大師斑斕人生書系】以八種顏色爲經,百年人生爲緯,編織出一幅色彩斑斕的學術人生圖卷。此一創意,表面觀之,是以視覺符號概括人生階段,實則暗合中國傳統"以色明理"的思維範式。古人云"五色令人目盲",而季羨林先生一生恰恰在這五色紛披的世相中,證得了學術與生命的真諦。

灰黃、青蔥、銀紅、金黃諸色相,非徒爲裝飾,實乃季老生命境界之外顯。灰黃童年,看似黯淡無光,卻孕育了後來貫通中西的學術視野。正如【周易】所言"黃中通理",這灰黃底色中已蘊含後來金黃的成熟與輝煌。青蔥歲月里的狂狷之氣,恰是孟子所謂"浩然之氣"的初萌;銀紅時代的異域求索,則是莊子"逍遙遊"精神的現代演繹。編者以色彩爲喻,可謂深得中國傳統"意象思維"之三昧。

季老一生跨越數個歷史階段,其學術軌跡與中國現代學術發展同頻共振。從清華園到哥廷根,從梵巴語文學到比較文化研究,其學術路徑呈現出明顯的"返本開新"特徵。他紮根於中國傳統學術土壤,又汲取西方語文學方法,最終形成獨特的學術品格。這種"中西匯通"的學術實踐,恰如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隨類賦彩",既有嚴格的法度,又不失個性的張揚。

尤爲難得的是,這套書系不僅關注季老的學術成就,更注重展現其人格氣象。從"大罵考試"的率真,到鑽研梵文的執著;從戰火中的苦讀,到文革中的堅守,展現了一位學者在動盪時代的文化擔當。這種人格與學術的統一,正是中國傳統"知行合一"理想的現代表達。孔子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季老可謂當之無愧。

在當代出版界追逐流量的背景下,此套書系以"海量字數"、"特種紙張"的厚重形式呈現,本身就是對季老學術精神的一種致敬。編者洪曉先生以出版人的專業眼光,將季老的學術人生轉化爲可觸可感的物質形態,實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這種編輯理念,暗合中國傳統"形神兼備"的美學追求。

季羨林先生曾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這套以色彩爲線索的文集,不僅是對一位學術大師的紀念,更是對中國學術傳統的一次深情回眸。讀者若能透過這些斑斕色相,體味其中蘊含的文化精神,便是對季老最好的紀念。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