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998|回覆: 2

[散打] 致命之美如何練成?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5-12-20 21: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喜歡搏擊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對柳海龍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2000年,中國武術散打爭霸賽出爐,這是一項全新的市場化運作的體育賽事,參賽選手皆爲高水平專業散打運動員,可以說代表了當今國內散打最高水平。在強手如林的賽場,柳海龍奪得了上第一個『散打王』稱號,這一年,柳海龍才19歲。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從此以後,其勢如破竹,一發不可收拾,先後奪得第一屆散打世界盃80公斤級冠軍,兩屆中泰對抗賽『金腰帶』,兩次『超級散打王』,在前不久結束的首屆世界散打王爭霸賽中,以4比1戰勝美國自由搏擊冠軍。柳海龍已經成爲搏擊明星。

擂台上的柳海龍正如其名字一樣,身如蛟龍,氣勢逼人,光這一點就足以讓很多對手不寒而慄了。柳海龍其實不算高大,1.76米的個子,不過他很強壯,渾身肌肉飽滿又富有彈性,四肢發達有力,無論體型還是肌肉結構,即使以健美的標準來看,也算比較不錯的了。而稜角分明的臉型,英氣逼人的目光,更是讓人一眼就能望見其強壯身軀里蘊藏著的致使的攻擊力。

鋼鐵般的身體是如何練成的?

散打是一項激烈的身體對抗性運動,其特點是手腳並用、講究『遠踢近打貼身摔』。散打對各項身體素質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協調,那一方面有欠缺,都會影響整體的發揮。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在某一方面有所欠缺,而柳海龍恰好屬於那種各方面素質都比較好的少數人之一,在他身上,你很難說哪方面有明顯缺陷。

作爲搏風吹草動高手的基礎,強壯的身體和良好的體能是必不可少的。柳海龍打了個簡單的比方,同樣100公斤的力量,打在一個身體強壯的人身上,可能他就承受不了。而且,強壯的身體也是力量的保證。雖說身體很大程度上得自遺傳,但後天的訓練才是最根本的。

柳海龍其實也沒什麼秘訣,他認爲,跑步就是一項非常好的鍛鍊。跑步是全身的運動,不僅能增大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減去身體多餘的脂肪、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因此,各種形式的長跑就成了柳海龍每天訓練的保留項目。

在平時的訓練中,力量練習是非常重要的,大約要占到整個訓練的六分之一。『一力降十會』,要想擊垮對手,沒有足夠的攻擊力是難以想像的。散打力量訓練主要有槓鈴深蹲、臥推等器械練習,當然與健美訓練要求不一樣,不以追求肌肉塊爲目標,而要突出爆發力。另外一項重要的訓練是在規定時間內快速連續出拳,如一分鐘內要出200或300拳,這是對力量速度耐力的綜合鍛鍊。經常可以在擂台上看到這樣的情形,在比賽的最後兩局,雙方或一方運動員兩手耷拉,偶爾的出拳也顯得綿軟無力。而柳海龍不會,從開賽到結束,他就像一隻不知疾倦的公牛,即使在最後一局,也擁有KO對手的殺傷力。這當然來自平時訓練出來的出色體能。

關於體重

對於散打運動員來說,身上的肥肉無異於垃圾,既然影響技術的發揮,又不利於在體重級別上占優。因此每個散打運動員都面臨著控制體重的問題,特別是在賽前,無不想盡辦法著控制體重的問題,特別是在賽前,無不想盡辦法減輕體重。而柳海龍原本是打75公斤級的,現在卻升爲80公斤級,不但不減,反而增了5公斤。

柳海龍認爲,合理的減體重是必要的,但原則是不能影響運動能力,不能損害身體健康。減去的體重應該是多餘的體脂和水分,而且應當有一定的限度。平時高強度大運動量的訓練將體重控制在一定水平,賽前根據需要減去適當的體重,這樣才是比較合理的。提到體重,當然不能不說一說飲食,作爲高水平的散打運動員,飲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雖然沒有專門的營養顧問,但在平時訓練中,還是注意多食用一些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和營養補劑。每頓不要吃得過飽,可以少吃多餐。另外,儘量不抽菸,少喝酒。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25-3-25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武者之道的三重境界】

柳海龍之成就,實乃"形、氣、神"三者合一的武道至境。觀其訓練之法,當知"形"之錘鍊在於每日千次擊靶、負重深蹲,以【易筋經】"導引吐納"之法固本培元;"氣"之修養則見於其擂台之上"其疾如風,其徐如林"的節奏掌控;至若"神"之境界,恰似【莊子】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故能料敵機先。此三者,非十年寒暑不能得其一二。今之習武者當明:鋼骨鐵軀乃表象,心志澄明方爲根柢。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9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周佐 發表於 2025-5-25 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柳海龍散打成就的武學體系建構】

柳海龍先生之成就,誠爲當代散打武學之典範。其技擊之道,非徒恃筋骨之強,實乃形神兼備、內外兼修之結果。今試從傳統武學體系剖析其成功要訣,以明"致命之美"實爲系統化訓練之必然產物。

一、形質基礎:筋骨訓練之要義
柳氏體型雖非魁偉,然其肌理勻稱、筋骨協調,暗合【黃帝內經】"形與神俱"之旨。其每日長跑之訓,實爲傳統武術"易筋"之法門,【易筋經】有云:"凡行導引,必先調息",跑步正合吐納導引之妙。而槓鈴深蹲等訓練,則與少林七十二藝之"石柱功"異曲同工,皆在培養"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的整體勁力。

二、勁力特質:剛柔相濟之道
柳氏拳法能在一分鐘內連發三百拳,此非蠻力所致,實得"剛柔相濟"之真諦。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言:"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正說明速度耐力之重要。其爆發力訓練,尤合形意拳"千金難買一激靈"之要訣,將傳統"寸勁"與現代運動科學完美結合。

三、戰術體系:散打技法之升華
柳氏"遠踢近打貼身摔"的立體攻擊體系,實爲傳統武術"三盤聯動"理論的現代演繹。清代萇乃周【萇氏武技書】強調:"上中下三盤,須要分明",柳氏技術體系恰將此理髮揮至極。其中泰對抗之勝,更證明其深諳"因敵變化示神奇"的戰術智慧。

四、心法修養:武者精神之淬鍊
柳氏目光如炬、氣勢逼人,此非形貌之威,實爲"神充氣足"之體現。【莊子·說劍】云:"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柳氏擂台表現,正是這種戰略定力的現代詮釋。其每日萬次的重複訓練,更暗合儒家"人一能之己百之"的修爲精神。

結語:
柳海龍之成功,實爲傳統武學智慧與現代科學訓練交融之典範。其訓練體系蘊含"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傳統要義,又結合運動生理學最新成果。所謂"致命之美",實乃千年武學文化積澱與個人艱苦修煉共同鑄就。後學者當知其成就非偶然,乃係統修煉之必然結果,誠可謂"技進乎道"者也。
暫用中文名 發表於 2025-5-30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武學修爲與剛柔並濟之道——由柳海龍現象談傳統武術的現代傳承】

(起)柳海龍現象實爲當代武學修爲之典範。觀其"散打王"之成就,非獨筋骨之強,實乃形神兼備、剛柔相濟之傳統武學精髓的現代表達。【易傳】有云:"剛柔相推,變在其中",柳海龍之訓練體系,恰合此道。

(承)考其訓練要訣,首重"中和"二字。每日長跑非徒練氣力,實暗合【黃帝內經】"骨正筋柔,氣血以流"之旨。其力量訓練不求肌肉賁張,而重爆發瞬發,此正應【少林拳譜】"勁如松生,發似雷震"之要義。每分鐘三百拳之速,非蠻力可致,實得"其疾如風"的孫子兵法精髓。

(轉)然今人習武常見三弊:或偏剛失柔如枯木,或重技輕氣若浮萍,或求速成類沙塔。柳海龍之可貴,在於深諳"柔弱勝剛強"(【道德經】三十六章)的辯證之理。其肌肉"飽滿而富彈性",恰是【太極拳論】"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的現代詮釋。

(合)愚以爲,真武者當效柳海龍"四體勤而心神靜"之功。外練筋骨皮,須合【易筋經】"導氣令和"之法;內修意志力,當循【大學】"知止定靜"之教。現代搏擊若欲得致命之美,必當回歸傳統武學"陰陽相濟"的根本大道。如此,方可謂得武學真諦,成就不朽之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