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13|回复: 0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5贵德诗解10子产浸水夫子天雨守而二心奸之大者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2-5-31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向说苑卷5贵德诗解10子产浸水夫子天雨守而二心奸之大者
题文诗:季康子曰:仁者爱人?子游曰然.季康曰,
亦爱之乎?子游曰然.康子:郑子产死,
郑人丈夫,舍玦佩,妇人舍珠,夫妇巷哭,
三月不闻,竽琴之声;仲尼之死,不闲,
鲁国之爱,夫子奚也?子游:譬子产之,
与夫子其,犹浸水之,与天雨乎?浸水所及,
无不,不及则死,斯民之生,必以时雨,
既以生,莫爱其赐,故曰譬犹,子产之与,
夫子,犹浸水之,与天雨乎?情生天地,
天地有情,真情似水,水生万物,孔圣真情.
中行穆子,帅师伐狄,围鼓鼓人,有以城,
反者不许,军吏:师徒不勤,可得城,
奚故不受?穆子曰有,以吾城反,吾所甚恶;
人以城来,我独奚好?守而二心,奸之大者;
赏善罚奸,国之宪法;赏所甚恶,有失赏也,
赏大奸也,若所好何?许而不赏,是失信也,
奚以示民?是以鼓教,吾边鄙贰.鼓人请降,
使人视之,其民尚有,食也不听,鼓人,
食尽力竭,而后取之,克鼓而返,不戮一人.
《原文》
  季康子谓子游曰:“仁者爱人乎?”子游曰:“然。”“人亦爱之乎?”子游曰:“然。”康子曰:“郑子产死,郑人丈夫舍玦佩,妇人舍珠珥,夫妇巷哭,三月不闻竽琴之声。仲尼之死,吾不闲鲁国之爱夫子奚也?”子游曰:“譬子产之与夫子,其犹浸水之与天 雨乎?浸水所及则生,不及则死,斯民之生也必以时雨,既以生,莫爱其赐,故曰:譬子产之与夫子也,犹浸水之与天雨乎?”
《原文》
中行穆子围鼓,鼓人有以城反者,不许,军吏曰:“师徒不勤,可得城,奚故不受?” 曰:“有以吾城反者,吾所甚恶也;人以城来,我独奚好焉?赏所甚恶,有失赏也,若所好何?不赏,是失信也,奚以示民?”鼓人又请降,使人视之,其民尚有食也,不听,鼓人告 食尽力竭而后取之,克鼓而反,不戮一人。
【注释】
晋语·中行穆子帅师伐狄围鼓
中行穆子帅师伐狄,围鼓。鼓人或请以城叛,穆子不受,军吏曰:“可无劳师而得城,子何不为?”穆子曰:“非事君之礼也。夫以城来者,必将求利于我。夫守而二心,奸之大者也;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许而弗予,失吾信也;若其予之,赏大奸也。奸而盈禄,善将若何?且夫狄之憾者以城来盈愿,晋岂其无?是我以鼓教吾边鄙贰也。夫事君者,量力而进,不能则退,不以安贾贰。”令军吏呼城,儆将攻之,未傅而鼓降。中行伯既克鼓,以鼓子苑支来。令鼓人各复其所,非僚勿从。
译文:
中行穆子率领军队讨伐狄人,包围了鼓国。鼓国有人请求献城叛降,穆子不接受。军吏说:“可以不兴师动众而得到城邑,您为什么不干?”穆子回答说:“这不是事奉君主的礼节。献城来叛降的人,一定想在我们这里得到好处。守城而怀有二心,这是最奸滑的。奖赏善良,惩罚奸恶,这是国家的大法。如果允许献城投降而不予奖赏,就是我们失信;如果给予奖赏,就是奖赏大奸。奸邪而获得优厚的利禄,那善良的人又将会怎样呢?况且狄人中心怀不满的人以献城来满足他们的愿望,晋国难道就没有这样的人了吗?我这样做,就是用鼓国的例子来教我们边疆的人怀有二心啊。事奉君主,要量力而行,实力达得到就进攻,达不到就撤退,不能为了获得成功而收买怀有二心的叛降者。”于是就命令军吏向城中呼喊,告诫他们将要进攻,结果还未交战,鼓人就投降了。中行穆子在攻克鼓国以后,带了鼓国国君苑支回晋国。命令鼓人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不是鼓君的侍役不准随从。

鬼牛土狍 发表于 2025-5-27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苑·贵德》子产仁爱章义疏

《说苑》此章载季康子与子游论仁爱之辨,实关儒门政教大义。康子以子产、仲尼身后哀荣相较而疑仁爱之效,子游以"浸水""天雨"为喻,抉发仁政精微,其间义理脉络,谨为疏解如次。

一、仁爱之体用分殊
季康子首言"仁者爱人",此本《论语》"樊迟问仁"章义。然其疑"人亦爱之乎",乃将仁德降格为功利交换。子产治郑二十余年,"丈夫舍玦佩,妇人舍珠珥"者,正《左传》所载"舆人诵之"之效,此仁政泽民之验也。然子游所重不在表象哀荣,而在阐明仁者"守而勿失"之心。郑人悲泣三月,是感子产惠民之实;鲁人未闲琴瑟,乃因夫子之教已化民成俗。一显一隐,正见仁爱有润物无声之妙。

二、水德喻政之深旨
"浸水"之喻,当参《荀子·宥坐》"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解之。子产惠民如浸水,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功;夫子教化若天雨,溥博渊泉而时出之。二者皆本《尚书》"德惟善政"之旨,然施为有渐顿之别。康子执著形迹,犹《孟子》所谓"缘木求鱼",未达仁政"所过者化"之境。子游以水性喻仁心,暗合《老子》"上善若水"之思,示君子当法水之善利万物而不争。

三、二心之诫与政教本原
康子之问,病在"二心"。《礼记·缁衣》云:"民是以亲失,而教是以烦。"为政者若存计较之心,则如《大学》言"辟则为天下僇"。子产"门不夜关"、仲尼"绥之斯来",皆本诚明之道。故子游特标"奸之大者",非指寻常诈伪,乃警醒为政者不可将仁爱工具化。此与《中庸》"不诚无物"相发明,示君子当以"肫肫其仁"为宗极。

要之,此章通过问答形式,层层揭示仁政之真谛:上者如天雨普润,次者若浸水渐渍,皆须守一诚之心。刘向列此于《贵德》篇,正欲彰明"德惟治本"之义。后世读此,当思子产"惠人"、孔子"圣时"之功,皆自不欺之诚始,慎毋以世俗毁誉量圣贤德业也。
夏矛 发表于 2025-7-9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苑·贵德》"子产浸水"章义疏

《说苑》此章载季康子与子游论仁爱之辨,其文虽简而义理深远。今试为疏解,以明圣贤微旨。

一、仁爱之体用关系
季康子首问"仁者爱人",子游两答"然",此非重复,实有深意。前者肯定仁之本体,后者申明仁必发用。郑子产之政,"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故能得民爱戴。丈夫舍玦佩、妇人舍珠珥,乃"民之归仁,如水之就下"(《孟子·离娄上》)的自然体现。子产以仁心行仁政,故百姓报以真情,此即仁体发用之道。

二、圣贤教化之别
季康子以子产与孔子并论,实未达圣凡之辨。子产治郑,功在一国;孔子杏坛设教,"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其德化及于天下。鲁人不闲琴瑟,非不哀也,乃"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的中和之德。夫子之逝,门人守心丧三年,正是"君子之德风"(《论语·颜渊》)的深层体现。子游以"浸水""天雨"为喻,揭示小惠与大道之别:子产之爱如浸灌,可润一方;孔子之教如时雨,普泽万物。

三、二心之奸的警示
"守而二心"之诫,当与《荀子·解蔽》"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参看。季康子之疑,暴露出对仁道认知的游移。子产以单衣涉水救车(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孔子冒雨守诚(见《说苑·立节》),二者皆显"忠信为宝"(《礼记·儒行》)的操守。若存二心,则如"朽索驭六马"(《尚书·五子之歌》),必致奸慝。

要之,此章通过对比子产与孔子,阐明仁爱有大小之辨、政教有广狭之分。刘向编此于《贵德》卷,正是要人明晓:真仁者必推己及人,大教化必超越时空。读此章者,当思"君子学道则爱人"(《论语·阳货》)之旨,更当体认"博施济众"(《论语·雍也》)的圣贤境界。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丑時| 2025/7/26/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