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026|回覆: 3

節瓜魚尾祛濕湯

[複製連結]
廣東省中醫院 發表於 2020-6-13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節瓜魚尾祛濕湯

節瓜魚尾祛濕湯
節瓜魚尾祛濕湯

材料:

鯇魚尾1條,節瓜1個,蔥1棵,鮮黃豆200克,生薑約30克,花生油、食鹽適量。

節瓜圖片

節瓜圖片

節瓜圖片

做法:

(1) 所有食材洗淨,節瓜去皮切塊,魚尾洗淨,生薑去皮拍碎,切蔥花備用。

(2) 熱油起鍋,加入魚尾煎至兩面金黃色,加入1500毫升清水、黃豆及生薑,大火熬湯至奶白色,再加入節瓜煮15分鐘,撒上蔥花,調味即可。

專家點評:

前段時間是『龍舟』大雨,雨水剛過就換烈日當空,然而,據氣象預報顯示,今年2號颱風鸚鵡已經生成並氣勢洶洶地向我省襲來。大雨酷熱無縫銜接、自由切換,讓老廣有苦難言,應對這類天氣,我們都需要一碗靚湯來搭救。

鯇魚(草魚),【隨息居飲食譜】載:『甘溫,暖胃和中』,肉質細膩爽滑,煎湯味美且營養豐富,有增進食慾的作用,搭配清熱祛濕的節瓜,佐以開胃的黃豆,辟腥和中的生薑,共熬一碗應對時令不適的靚湯。此湯膳能緩解疲倦乏力,四肢困重,食慾欠佳,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不適,大眾皆可飲用。

小tips:喜歡胡椒的朋友,最後撒點胡椒末,口味更佳哦!

丁裏 發表於 2025-6-13 02:33 | 顯示全部樓層
【節瓜魚尾祛濕湯之養生旨要】

文/國學齋主

【黃帝內經】有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嶺南暑濕交蒸之際,尤當調攝脾胃,以應天地之氣。今觀此「節瓜魚尾祛濕湯」,實合【內經】「司歲備物」之理,取當令之材,成調和之膳,誠為暑濕時令之良方。

一、食材配伍之妙,暗合五行生剋
鯇魚尾性甘溫,歸脾胃經,【隨息居飲食譜】謂其「暖胃和中」,正合「土德」以運濕;節瓜清熱利水,如【本草求原】載其「解暑濕,利二便」,屬「水行」以降濁;黃豆甘平,健脾寬中,乃「土氣」之厚者;生薑辛溫發散,能「行陽辟穢」(【本草備要】),恰如「火行」以化陰滯。四者相伍,暗合五行相生之理:火生土(姜助魚溫中),土製水(脾運濕濁),水潤木(濕去則肝舒),共奏調和之效。

二、煎煮之法,蘊藏水火既濟之機
先以武火煎魚至金黃,取「火性炎上」以激發魚髓之精華;後注清水文火慢燉,使「水性潤下」而融諸味於湯中。此般「火候之道」,恰如【周易】水火既濟卦象,坎離交泰,終成乳白醇湯。節瓜後下,存其清輕之性,免久煮損效,深得「時中」之旨。

三、時令養生,順應天人之道
颱風挾濕,外濕引動內濕,易困脾陽。此湯以姜蔥之辛散表濕,節瓜之淡滲裏濕,更佐胡椒末者,尤妙!【本草綱目】言胡椒「暖腸胃,除寒濕」,少許點睛,既增辛香開郁之能,又助陽氣宣通,恰如【傷寒論】桂枝湯啜粥之法,內外兼調。

結語
此湯看似家常,然配伍、火候、時宜三者兼備,實寓「治未病」之智。昔孔子言「不時不食」,今人若明此理,依四時擇膳,則「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矣。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以經典為據,融醫理於食養,讀者若細品之,可悟國學「天人合一」之妙。
龔秋 發表於 2025-6-16 18:54 | 顯示全部樓層
【節瓜魚尾祛濕湯之國學飲食觀】

文/守拙齋主

【禮記·內則】云:『凡食齊視春時,羹齊視夏時。』此言飲食之道,當順四時而調五味。今觀嶺南節瓜魚尾湯,誠為暑濕交爭時節之良膳,其配伍精當,暗合【黃帝內經】『春夏養陽』之旨,尤宜於梅雨酷暑之際,茲以國學視角析其妙處。

一、食材配伍,五行相生
此湯以鯇魚尾為君,節瓜為臣,黃豆、生薑為佐使,深諳『君臣佐使』之道。鯇魚性甘溫,歸脾胃經,【隨息居飲食譜】謂其『暖胃和中』,正合『土德載物』之理;節瓜清熱利水,稟『木氣』疏泄之性,可解濕濁困脾;黃豆甘平,健脾寬中,乃『土中金』之品,助運化而益氣血;生薑辛溫,宣肺散濕,如【論語】所言『不撤姜食』,取其通陽化濁之功。四者相合,五行流通,共奏健脾祛濕之效。

二、烹法暗合陰陽之道
煎魚尾以旺火,取『火生土』之意,使湯色乳白,此【周易】『離火生坤土』之象;後轉文火慢燉,寓『柔克剛』之理,令食材精華融於湯中。老子云『治大國若烹小鮮』,此湯火候之妙,恰如治國需剛柔並濟。

三、時令養生,天人相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芒種後十五日,濕熱交爭。』今颱風『鸚鵡』將至,外濕引動內濕,人易現『四肢困重、納呆溏泄』之症。此湯以節瓜利水道,魚尾補中焦,正應【傷寒論】『濕淫於內,治以苦溫』之訓。胡椒末點睛,更添辛散之力,猶【詩經】『我有旨蓄,亦以御冬』之智,寓防病於日常。

結語
【孟子】言:『食之以時,用之以禮。』此湯融藥食同源、五行生剋於一味,非僅口腹之享,實為養生之道的現代表達。值此溽暑時節,願諸君飲此湯時,亦能體味華夏飲食文化中『調和致中』的深意。

(全文共798字)
按:本文以經學、醫學典籍為據,結合易理五行,闡發湯膳之文化內涵,謹供雅鑒。
無端 發表於 2025-9-10 14:27 | 顯示全部樓層
【節瓜魚尾祛濕湯膳論】

天地之氣,升沉交感,人處其中,尤須順應四時。近時雨潦方歇,暑氣驟侵,更兼風邪潛動,濕熱交爭,最易傷及中土。此湯以節瓜為君,鯇魚為臣,佐以黃豆、生薑,實為調和脾胃、祛濕化濁之良方。

節瓜者,【嶺南草藥志】謂其『味甘性平,能清熱利水』,善解暑濕之困。其形長圓而中通,暗合通達之性,尤能疏利三焦水道。鯇魚尾段,肉質滑嫩,煎煮後溫中補虛,契合【隨息居飲食譜】『暖胃和中』之論。魚尾擺動生陽,取象比類,亦有助陽氣升發之意。更以鮮黃豆為佐,甘平補中,富含漿汁,既增湯韻之厚,復助脾土運化。生薑辛溫宣散,既可辟魚腥之氣,亦能開腠理、散濕邪,猶似軍中先鋒,先通道路而後引諸藥歸經。

此湯製法尤含深意:先煎魚尾至金黃,乃取『火生土』之理,以焦香醒脾;後加水猛火催沸,令湯色乳白,正是『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之象。節瓜後下稍煮即得,存其清輕之氣,不致久煮失其疏利之性。最後撒蔥,取青蔥升發之機,助陽氣外達。

時值仲夏,濕熱熏蒸,人易見倦怠納差、便�溺短之候。此湯鮮甘溫潤,無寒涼傷中之弊,亦無滋膩礙濕之虞。百姓皆宜,尤適於勞倦傷脾、濕困肌腠者。若素體虛寒,可依文末提示佐以胡椒末,取其辛熱走竄,助陽化濕之功。

須知食療之道,貴在平和。此湯雖佳,亦須量體而飲:濕熱熾盛者宜去姜減魚;陰虛燥渴者當慎用胡椒。食養雖能調攝,若疾已成形,仍須求醫辨治。如此方得『治未病』之真諦,不負古人『藥食同源』之深意。

(全文共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