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15|回復: 0

[儒家学说]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的意思

[複製鏈接]
文化传统 發表於 2019-5-19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12.16.jpg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白话译文

孔子说:『君子助成别人的善行,不助成别人的恶行。小人于此却相反。』

注释

君子、小人:此处以德行而论。

成:帮助、推动而完成。

美:善。

反是:相反于此。指反于君子所行。

先贤注疏

朱子曰:君子小人,所存既有厚薄之殊,而其所好又有善恶之异,故其用心不同如此。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君子之于人,嘉善而矜不能,又复仁恕,故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也。小人则嫉贤乐祸,而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故曰反是。

李炳南曰:君子助人成就善事,不助人成就恶事。小人与君子相反,见人作善事,便妒嫉,见人作恶事,便赞成。小人行为乃天理所不容。

张栻曰:君子充其忠爱之心,于人之美,其乐之如在己也,从而扶持之,又从而劝长之,惟欲其美之成也;于人之恶也,则从而正救之,正救之不可,则哀矜之,惟患其恶之成也。若小人则以刻薄为心,幸人之有过,而疾人之胜己,则非徒坐视其人于恶,又从而挤之,非徒欲其美之不成,又从而毁之。君子小人之所操存,未尝不相反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曰: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君子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存往者,在来者。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孔广森〖论语补注〗曰:彼有过者,方畏人非议,我从而为之辞说,则彼将无意于改,是成人之恶矣。故君子不为也。)

郑汝谐曰:视人之善犹己之善,故开导诱掖以成之;视人之恶犹己之有疾,故规戒掩覆以止之。小人盖反是也。

〖四书近指〗曰:君子常欲以有余者及人,小人每至以不足者忌物,故美者君子所有,而小人所无也。一成一不成,各自肖其本心

蔡节曰:君子长善而救失,乐与人为善者也。小人反是。

陈祥道曰:互乡童子洁己以进,孔子与之而不拒,成人之美也;冉求聚敛,孔子欲鸣鼓而攻之,不成人之恶也。小人幸灾乐祸,故成人之恶;恶直忌正,故不成人之美。孟子之五教有成德者,皆成人之美也

刘宗周曰:君子耻独为君子,故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耻独为小人,故反是。夫小人岂性与人殊哉?不如是不足以自济其恶也。噫!芝兰难植,荆棘易栽!自世有小人,而世道俱受其祸矣。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论君子小人用心之不同也。用一君子,众君子皆因之而成,岂有君子盈朝而天下弗治者乎?若用一小人,众小人亦因之而成,岂有小人盈朝而天下弗乱者乎?拔茅连茹,则上下蒙休;党恶济凶,斯朝野受害。观大〖易〗否泰剥复、阴阳消长之间,而后知君子小人之进退,实治乱休戚所攸关,用人者如之何不慎之又慎哉?

附录

戴溪曰:若果是美事,岂可不成就之?若是不好事,其意以善为之,而不知其非义,方锐意不顾,岂可不百方劝谏,宁使人有沮坏成事之名,而不可使吾有负此心之责。若小人则反是,见不好事,往往与己意合,力劝成之;若美事,未必合其意,沮格不行者多矣。

本章参考书目

〖大戴礼记〗〖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意原〗〖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正义〗〖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全解〗〖论语学案〗〖癸巳论语解〗〖石鼓论语答问〗〖四书近指〗〖四书解义〗。

半日闲 發表於 2025-6-19 16:04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章义理阐微

孔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之训,实为儒家伦理思想之精要。朱子《集注》以"所存厚薄"释其本,可谓得其三昧。君子之存心,乃扩充其本体之善,如阳明所谓"良知之发用流行"。此心廓然而大公,故能视人犹己,见善如出诸己而乐成之,见恶如疾在躬而必去之。张栻"忠爱之心"之说,正显此仁者与物同体之境界。

考诸经籍,《大戴礼记》"己善亦乐人之善"与孟子"与人为善"之旨相通。君子之成美,非徒外在助力,实乃内在德性之自然发用。陈祥道举孔子"互乡童子"之例甚当,盖君子于人之向善,虽微必进;而冉求聚敛,则鸣鼓攻之,此所谓"嘉善而矜不能"之实功。郑汝谐"视人之恶犹己有疾"之喻,尤见君子存心之厚。

小人反是之故,朱子归因于"所存薄"。细究之,实因小人梏于形气之私,其心量狭隘,故见人善则妒,见人恶则喜。刘宗周"耻独为小人"之论,深刻揭示小人群体心理之阴暗。小人非性本恶,然陷于恶性循环,如蔡节所言"以不足者忌物",终至"荆棘易栽"之局。

历代注疏中,孔广森释"不为恶者辞说"最具现实意义。今人常见"理障"现象:为恶行巧言辩护,反使为恶者心安。此即孔子所戒"成人之恶"之现代变相。反观《四书解义》"拔茅连茹"之喻,君子小人各有其群体效应,足为世道升降之鉴。

当代社会尤当深思此章大义。网络时代,"成恶"易而"成美"难,键盘侠之推波助澜,实乃"小人反是"之现代版。若人人能体君子存心之道,见善则点赞助推,见恶则规诫挽救,社会风气庶几可移。王阳明《传习录》云"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正此章之最佳注脚。

要之,此章虽简,涵摄儒家"仁"学精义。成美非善,实乃仁心之自然流露;不成恶非义,实为天理之本然呈现。学者当于此体会君子小人心术之微,方不负圣人垂训之深意。
易栀 發表於 2025-6-30 17:57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颜渊》篇所载"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一语,实为儒家伦理思想之精要。今就经义发微如下:

一、文义训诂
"成"字当从郑玄注,解作"助成"。《说文》:"成,就也。"段玉裁注:"凡功卒业就谓之成。"朱子以"厚薄之殊"释君子小人之别,正合《周易》"厚德载物"之旨。"美"与"恶"对举,非仅指外貌,实涵《大学》"明明德"之深意。孔颖达疏"嘉善而矜不能",本于《尚书》"与人为善"之传统。

二、道德实践层次
1. 积极层面:君子之"成美",非止于表面附和。张栻所言"扶持劝长",实类《孟子》"善与人同"之境。观孔子与互乡童子事,可见"洁己以进"者必受嘉许,此即"忠恕之道"的具体实践。
2. 消极层面:"不成恶"非简单回避,乃如孔子对冉求"鸣鼓而攻"的刚毅。《大戴礼记》"朝过夕改则与之"的宽容,与"为之辞说则无意于改"的严辨,正构成儒家"宽猛相济"的完整态度。

三、心性哲学辨析
小人"反是"之病根,陈祥道指为"嫉贤乐祸",实因"气禀之偏"(朱子语)。刘宗周"耻独为小人"说,深得荀子"性恶"论之精髓。然《四书近指》"以有余及人"与"以不足忌物"之辨,更契阳明"心体廓然大公"之教。小人非性恶,乃"不能尽其才"(孟子语)所致。

四、当代启示
1. 社会治理层面:如《四书解义》所言,君子小人具有群体感染效应。今日组织管理中,"破窗效应"与"标杆效应"的并存,正可印证此理。
2. 个人修养层面:郑汝谐"视人之恶犹己疾"的提法,尤合现代心理学"共情"理论。而李炳南强调的"天理不容",则警示道德底线不可逾越。

结语:
此章虽简,实贯串《论语》"己欲立而立人"(雍也篇)与"见贤思齐"(里仁篇)两大主线。在价值多元的当代,更当体认"成美"需智慧,"不成恶"要勇气的深刻辩证。学者若能于此章"沉潜反复"(朱子语),自可得处世之金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