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20|回復: 2

[中药大全] 中草药沉香的功效与作用

  [複製鏈接]
中草药手册 發表於 2018-12-8 20: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沉香

沉香

沉香

沉香,中药名。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沉香图片

沉香图片

沉香,中药名。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

沉香,中药名。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

沉香图片

国产沉香煎剂对人体型结核杆菌有完全抑制作用

国产沉香煎剂对人体型结核杆菌有完全抑制作用

沉香图片

沉香简介

药材名:沉香

拼音:Chén Xiānɡ

别名:蜜香、栈香、沉水香。

来源:本品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含有树脂的木材。全年均可采收,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阴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质较坚实,断面刺状。气芳香,味苦。化学成分:沉香的丙酮提取物(40~50%)经皂化后蒸馏,得挥发油13%,中含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等,残渣中有氢化桂皮酸、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等。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沉香醇、二氢沉香呋喃、4-羟基二氢沉香呋喃、3,4-二羟基二氢沉香呋喃、去甲沉香呋喃酮;未感染的含硫、芹子烷、沉香醇等。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脾、胃、肾经。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

沉香的功效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沉香的作用

1.国产沉香煎剂对人体型结核杆菌有完全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及福氏杆菌,亦有强烈的抗菌效能。

2.本品挥发油成分有麻醉、止痛、肌松作用。

3.尚有镇静、止喘作用:沉香的水煮液和水煮醇沉液能抑制离体豚鼠回肠的自主收缩;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痉挛性收缩。小鼠腹腔注射沉香水煮醇沉液0.2ml(2g生药/ml),能使新斯的明(腹腔注射0.1ml相当2.5×10(-8)g/ml)引起的小鼠肠推进运动减慢,呈现肠平滑肌解痉作用;可使麻醉猫注射乙酰胆碱后肠管收缩幅度减少,蠕动减慢,这些作用可能是沉香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

沉香的用法

内服:1.5~4.5g,入煎剂宜后下。--〖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0.5~1钱;磨汁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2-5g,后下;研末,0.5-1g;或磨汁服。--〖中华本草〗

沉香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脚气上冲

香附(炒,去毛)四百两,沉香十八两半,缩砂仁四十八两,甘草(爁)一百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空心食。(〖局方〗沉香降气丸)

②治阴虚肾气不归原

沉香磨汁数分,以麦门冬、怀熟地各三钱,茯苓、山药、山茱萸肉务二钱,牡丹皮、泽泻、广陈皮各一钱。水煎,和沉香汁服。(〖本草汇言〗)

③治脾肾久虚,水饮停积,上乘肺经,咳嗽短气,腹胁胀,小便不利

沉香一钱,乌药三钱,茯苓、陈皮、泽泻、香附子各半两,麝香半钱。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鸡峰普济方〗沉香丸)

④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妨闷不食

人参、槟梅、沉香、天台乌药,上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或下养正丹尤佳。(〖济生方〗四磨汤)

⑤治胸中痰热,积年痰火,无血者

半夏曲八两(用姜汁一小杯、竹沥一大盏制),黄连二两(姜汁炒),木香一两,沉香二两。为细末,甘草汤泛为丸。空心淡姜汤下二钱。(〖张氏医通〗沉香化痰丸)

⑥治伤寒虚痞,气逆呕吐

沉香(锉)一两,青橘皮、陈橘皮(并汤浸去白,焙)、胡椒、蘹香子(炒)、楝实(锉,炒)、荜澄茄(炒)各半两。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半盏,酒半盏,入葱白一握,煎至半盏,去滓热服。(〖圣济总录〗沉香丸)

从头再来 發表於 2025-7-18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沉香药性考略及其临床应用阐微

沉香者,瑞香科白木香树脂凝结之木也,其质坚而气芳,味苦而性温,归脾、胃、肾三经。昔人谓之"沉水香",盖以入水即沉者为上品,《本草纲目》载其"能下气而坠痰涎,暖精助阳,驱邪辟恶",诚为理气要药。今就其功效、配伍及临证应用略陈管见。

一、药性功效探析
沉香之效,首重"通"字。其气香烈,善行滞气,凡三焦壅塞、胸膈痞满者,用之如鼓应桴。《药品化义》谓其"疏通经络,血随气行",故脘腹胀痛、噫气呕逆,取沉香降胃气、醒脾阳之功,常与木香、乌药同用。其性温而不燥,尤宜寒凝气滞之证,若胃寒呃逆,可配丁香、柿蒂;寒疝腹痛,伍以吴茱萸、小茴香,效如桴鼓。

次则"纳气归元"之能。沉香质重沉降,引上逆之气归于下焦,《本草汇言》称其为"治喘促之神品"。凡肾虚不纳、呼多吸少者,以沉香磨汁兑入六味地黄汤,或与补骨脂、蛤蚧相佐,可收摄纳平喘之效。近世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取其改善气道痉挛之功,然需辨证属虚寒者方宜。

二、鉴别与配伍精要
真伪之辨,当察其"脂脉交错"之纹:正品断面黑褐树脂与黄白木部相间,呈虎斑纹,气香持久。今市肆多见人工结香者,其味浮而薄,疗效逊之。

配伍之妙,贵在相须:
气滞血瘀者,辅以延胡索、郁金,增强行气活血之力;
痰饮咳喘者,佐以半夏、茯苓,共奏化痰降逆之功;
命门火衰者,配附子、肉桂,助其温肾固本。

三、临证注意事项
然沉香终属辛温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恐其助火伤阴。煎服之法,宜磨汁冲服或后下,久煎则香气散逸,药力减半。现代药理证实其所含挥发油具镇痛、镇静作用,然剂量过大反致呕恶,常规用量1-3克为度。

要之,沉香乃"通三焦、调诸气"之良药,用之得宜,可拯危疴于顷刻。然中医精髓,在于辨证施治,不可执一药而御万病,学者当深味之。
风清云逸 發表於 2025-7-26 16:43 | 顯示全部樓層
沉香药性考略及其临床应用阐微

沉香者,瑞香科白木香树脂凝结之木也。《本草纲目》谓之"上通心脾,下摄命门",其性温而不燥,味辛香而含苦,归脾、胃、肾三经,乃气分药中至珍。今就其药性机理与临证应用,条陈如次:

一、药性本源考辨
沉香之成,乃白木香树受创后,树脂经年累月凝积所化。其质坚如石,入水则沉,故得此名。真品断面可见黑褐树脂与黄白木部交错如云纹,气韵清冽而带蜜意,烧之香气醇厚持久。李时珍谓:"沉之优劣,以入水沉底者为上。"此物理特性正应其"质重沉降"之药性,故能引上逆之气下行。

二、功效机理阐发
1. 行气止痛:沉香辛香温通,善疏壅滞。《药品化义》载其"香能通气,温能散寒",尤擅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其理在于辛味开通气机,温性化解阴凝,对寒凝气滞之痛,每与乌药、木香配伍,如《和剂局方》沉香降气散。

2. 温中止呕:其性温能暖胃,质重可镇逆。凡胃寒呃逆、呕吐清水者,取沉香3克研末,配生姜汁送服,效如桴鼓。此乃取《本草备要》"沉降下行,暖胃调中"之效,尤宜于中焦虚寒兼气逆之证。

3. 纳气平喘:沉香入肾经,能摄纳浮阳。《医林纂要》称其"补命门,暖精宫",对肾不纳气之虚喘,常与熟地、肉桂同用。现代研究证实,其挥发油可舒张支气管,佐证古人"降气归元"之说。

三、临证应用指要
配伍精要:治气滞配槟榔,疗寒呕佐丁香,平虚喘伍补骨脂。
用法禁忌:煎汤宜后下,研末服效佳。阴虚火旺者慎用,《本草经疏》明言"非命门真火衰者不宜多用"。
剂量权衡:常规用量1-3克,过量反耗真气。

四、现代研究佐证
近年药理表明,沉香挥发油含沉香螺旋醇等成分,具镇痛、止痉作用;其苯丙素类化合物能抗炎、调节胃肠蠕动,与古籍记载高度吻合。

结语
沉香之妙,在于集行散与收敛于一体,既能宣通壅滞,又可固摄元气。然今市肆伪品混杂,当以"质坚沉水、香气清幽、嚼之粘牙"为辨。用药之要,贵在明理审证,方不负此天地灵物。

(全文798字)

[附注]
本文考据文献:
1.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2. 《本草经疏》明·缪希雍
3. 《医林纂要》清·汪绂
4. 现代《中华本草》第6卷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