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04|回復: 1

[诗词赏析] 高楼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複製鏈接]
中华古诗词 發表於 2018-11-27 21: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高楼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高楼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
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注释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2、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3、楚云:指楚天之云。

4、高楼:指芙蓉楼。

5、寒江: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译文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寂静清凉的江水泛着寒意,天上那皎洁的明月就是我最真挚的心。

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写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这首诗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先从『秋海阴』、『楚云深』写起,以景起兴。开头两句是互文,不是说诗人站在楼上向南望看到海,向北望看到云,而是说诗人站在丹阳城的高楼上,放眼望去,江水茫茫,烟波浩渺,阴沉沉的云,仿佛诗人的心情一样沉重。第三句是点题:诗人在高楼为客人饯行,依依惜别,心中无限酸楚,以致酒不尽兴。末句以景结情:寒江寂寂,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全诗融情入景,以景结情,主要还是抒情,堪称一绝。

真衣 發表於 2025-3-25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芙蓉楼送辛渐》乃王昌龄谪宦江宁时所作,此诗尤见唐人送别之雅致。首联以"秋海阴""楚云深"对举,构丹阳南北之苍茫气象,暗喻仕途沉浮之慨。颈联"不能醉"三字最妙,既见饯别之礼数,复透谪臣之隐忧。结句"寒江明月"之喻,非独状眼前之景,更将冰心玉壶之志托于空明,较之次首"一片冰心在玉壶"更显蕴藉。昌龄七绝圣手,于此可见炼意之精:以地理方位寓人生境遇,借樽酒不酣写胸中块垒,终以江月澄澈照见臣子本心,诚所谓"言微旨远,语浅情深"者也。
iceyue 發表於 2025-5-10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芙蓉楼送辛渐》诗境抉微

王昌龄此诗,诚盛唐送别之绝调。全篇以「不能醉」为诗眼,以「明月心」为神髓,在区区二十八字间,构建出极具张力的情感空间。今试从章法、意象、诗格三端详析之。

一、互文见义的时空架构
首联「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运用典型盛唐句法。考《文心雕龙·丽辞》有言「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此联妙在表面写南北对举之实景,实则通过「秋海」「楚云」的阴郁意象,形成空间上的闭合场域。丹阳城在唐代为润州治所,地处吴头楚尾,诗人特取「楚云」意象,暗用宋玉《高唐赋》朝云暮雨之典,将地理特征转化为心理空间。这种「互文见义」手法,较之《诗经·东山》「我来自东,零雨其濛」的单一视角,更显时空交错的厚重感。

二、反常合道的抒情范式
「高楼送客不能醉」句,直抵唐人饯别诗学精髓。考《唐才子传》载昌龄「诗家天子」之誉,其七绝最擅在第三句转折。此句之妙,正在「不能」二字:昔李白「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写尽觞之欢,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道劝饮之殷,而昌龄偏以「不能醉」反写,既见贬谪文人的政治敏感(时昌龄任江宁丞,正处仕途低谷),又暗合《礼记·乐记》「酒食者,所以合欢也」的礼制本义——当酒不能成欢时,其哀更甚。此种「以抑为扬」笔法,实得《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之神髓。

三、明月寒江的意象升华
末句「寂寂寒江明月心」乃全诗魂魄所在。诗人将「寒江」「明月」这对看似矛盾的意象熔铸一体:江水之寒,既实指吴地深秋气候,更隐喻宦海沉浮之凉薄;明月之心,则化用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句意,以冰魄喻赤忱。此种「寒中见暖」的意象组合,上承谢朓「澄江静如练」的澄明之境,下启苏轼「明月夜,短松冈」的悼亡笔法,在送别诗中独创「凄而不伤」的审美范式。

四、诗史地位的再审视
此诗历来与《送元二使安西》并称盛唐送别双璧。然较之王维「西出阳关」的直抒胸臆,昌龄诗更显「温柔敦厚」之旨。其意象密度之高(全篇连用「秋海」「楚云」「高楼」「寒江」「明月」五大意象),情感转换之妙(由苍茫景语到深沉情语),实开中晚唐李商隐「相见时难」一派朦胧诗风先河。清人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谓「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正此之谓也。

要之,此诗以紧缩的时空场域、克制的抒情方式、精警的意象经营,完美诠释了「怨而不怒」的儒家诗教观。其「明月心」三字,不惟是诗人人格的自我剖白,更为后世文人树立了「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精神范式。读此诗者,当于「不能醉」处见其孤愤,于「明月心」处观其澄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