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06|回覆: 2

[詩詞賞析]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_每日詩詞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11-18 13: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李白墓
唐.白居易
採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詩詞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對李白墓周邊環境的描寫烘托出了一片蕭索悲涼的氣氛,通過「可憐」、「曾有」這樣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的詞語,鮮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詩文的偉大和一代詩仙死後墓地的淒涼這一矛盾,直接地表現出了詩人的悲憤之情。

最後兩句提出詩人多薄命,而李白才愈高則命愈薄的問題,表達了詩人對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和不平,也從側面再次讚頌了李白的偉大。結尾言不盡而意亦不盡,耐人尋味。

儘管死後淒涼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驚天地泣鬼神的詩文永遠留在人間,永遠為人們所喜愛。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遊客  發表於 2018-11-18 16:52
儘管死後淒涼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驚天地泣鬼神的詩文永遠留在人間,永遠為人們所喜愛。
gyz9999 發表於 2025-4-3 02:5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札記】論白樂天【李白墓】之雙重悲慨與詩史價值

白居易此詩以"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為詩眼,構建起生死榮悴的強烈對照。采石磯畔的衰草連雲,不僅是物理空間的荒蕪寫照,更是盛唐氣象凋零後的文化隱喻。樂天在此運用的"墓田互文"手法極具深意:無垠荒草吞噬墳塋的視覺圖景,恰與李白詩歌"筆落驚風雨"的壯闊氣象形成雙重反諷。

考"驚天動地"四字,實脫胎於杜甫【寄李十二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然白詩以"曾"字作時空切割,將李白的文學輝煌禁錮於過去完成時態,此種時態修辭暗含"詩道中衰"的深沉焦慮。中唐文人面對盛唐遺產時的集體心理創傷,於此二十八字中昭然若揭。

末聯"詩人多薄命"之論,表面承襲【漢書·藝文志】"詩人之賦麗以則"的批評傳統,實則暗藏詩史重構的野心。樂天將李白個案升華為詩人命運的普遍象徵,其"就中淪落不過君"的遞進式結句,既完成對詩仙悲劇的終極定性,亦為自身【與元九書】中"文章合為時而著"的文學觀埋下伏筆。此種"借他人酒杯澆塊壘"的書寫策略,使悼亡詩升華為具有文學史意義的宣言。

今人讀此詩,當識其中三重境界:表層是墳塋荒涼的物境,中層是才命相妨的悲境,深層則是文化命脈存續的思境。白樂天以史家之眼觀詩人之運,用諫官之筆寫文心之痛,遂使這首七絕成為唐代文學自覺精神的重要見證。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而白傅此作,恰似在萬丈光焰旁點燃的一炷心香,裊裊千年而不絕。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