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07|回复: 2

[诗词赏析]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_每日诗词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11-18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李白墓
唐.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诗词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的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最后两句提出诗人多薄命,而李白才愈高则命愈薄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和不平,也从侧面再次赞颂了李白的伟大。结尾言不尽而意亦不尽,耐人寻味。

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游客  发表于 2018-11-18 16:52
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gyz9999 发表于 2025-4-3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札记》论白乐天《李白墓》之双重悲慨与诗史价值

白居易此诗以"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为诗眼,构建起生死荣悴的强烈对照。采石矶畔的衰草连云,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荒芜写照,更是盛唐气象凋零后的文化隐喻。乐天在此运用的"墓田互文"手法极具深意:无垠荒草吞噬坟茔的视觉图景,恰与李白诗歌"笔落惊风雨"的壮阔气象形成双重反讽。

考"惊天动地"四字,实脱胎于杜甫《寄李十二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然白诗以"曾"字作时空切割,将李白的文学辉煌禁锢于过去完成时态,此种时态修辞暗含"诗道中衰"的深沉焦虑。中唐文人面对盛唐遗产时的集体心理创伤,于此二十八字中昭然若揭。

末联"诗人多薄命"之论,表面承袭《汉书·艺文志》"诗人之赋丽以则"的批评传统,实则暗藏诗史重构的野心。乐天将李白个案升华为诗人命运的普遍象征,其"就中沦落不过君"的递进式结句,既完成对诗仙悲剧的终极定性,亦为自身《与元九书》中"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文学观埋下伏笔。此种"借他人酒杯浇块垒"的书写策略,使悼亡诗升华为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宣言。

今人读此诗,当识其中三重境界:表层是坟茔荒凉的物境,中层是才命相妨的悲境,深层则是文化命脉存续的思境。白乐天以史家之眼观诗人之运,用谏官之笔写文心之痛,遂使这首七绝成为唐代文学自觉精神的重要见证。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白傅此作,恰似在万丈光焰旁点燃的一炷心香,袅袅千年而不绝。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