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34|回覆: 1

[詩詞賞析] 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_每日詩詞

[複製鏈接]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11-6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全詩賞析

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在獄詠蟬
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全詩賞析

文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對偶句,在作法上則用起興的手法,以蟬聲來逗起客思,詩一開始即點出秋蟬高唱,觸耳驚心。接下來就點出詩人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

三、四兩句,一句說蟬,一句說自己,用「那堪」和「來對」構成流水對,把物我聯繫在一起。就在這十個字中,詩人用比興的方法,把悽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出來。

五六兩句,純用「比」體。兩句中無一字不在說蟬,也無一字不在說自己。「露重」「風多」比喻環境的壓力,「飛難進」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響易沉」比喻言論上的受壓制。

蟬如此,詩人也如此,物我在這裡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詠物詩寫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託遙深」。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遊客  發表於 2018-11-7 00:30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王立寧 發表於 2025-5-23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在獄詠蟬】詮析:駱賓王的謫宦之思與比興之道

駱賓王此詩作於儀鳳三年(678年)系獄期間,堪稱初唐詠物詩之圭臬。全詩以蟬喻己,物我雙寫,既承漢魏詠物傳統之遺緒,又開盛唐托物言志之先聲,其比興手法之精妙,實可作唐人五律範式觀。

一、起興之法的時空建構
首聯"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暗合【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的天人感應觀。"西陸"典出【左傳】昭公四年"西陸朝覿而出之",既點明秋令時節,又暗喻肅殺之境;"南冠"用【左傳】成公九年楚囚鍾儀事,雙關囚徒身份與南國故土之思。此聯以蟬聲為媒介,將自然時序與人生際遇綰合,較之曹植【贈白馬王彪】"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更見時空交疊的張力。

二、物我交融的象喻系統
頷聯"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巧用雙關修辭。"玄鬢"既指蟬翼,又暗用【古今注】魏宮人"蟬鬢"典故;"白頭吟"既狀己身憔悴,又隱括卓文君【白頭吟】之怨懟。這種物我互文的表達方式,實本於【楚辭】"香草美人"傳統,然較之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更顯含蓄深沉。頸聯"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尤見匠心,表面寫蟬翼沾露、風聲掩鳴,實則暗喻武后朝堂之政治生態。【毛詩正義】云"比者,比方於物",此聯正得比體三昧,較之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更多身世之悲。

三、謫宦文學的精神標高
尾聯"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直抒胸臆,然其"高潔"之辯實有深意。【爾雅·釋蟲】謂蟬"飲露而不食",古人素以蟬為清高象徵。駱賓王以"無人信"三字翻轉傳統意象,既延續了嵇康【幽憤詩】"實恥訟冤"的士人氣節,又下啟李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鬱勃之氣。其價值不在申訴冤屈,而在建構一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精神姿態,此正唐人貶謫文學之精髓。

要之,此詩以【周易】"立象以盡意"為法,將【詩經】比興傳統推向新境。其價值不僅在於藝術成就,更在於展現初唐士人在權力場域中的精神困境。後世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柳宗元【江雪】"獨釣寒江雪",皆可視為對此詩精神脈絡的延展。讀此詩者,當於蟬聲客思之外,更見唐人風骨之端倪。

(全文798字)
薛炊攻 發表於 2025-5-23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在獄詠蟬】析義:駱賓王的謫宦之思與比興之道

駱賓王此詩作於儀鳳三年(678年)秋,時因上書言事觸忤武后,系獄待審。全詩以"蟬"為詩眼,構建起物我互文的雙重象徵系統,誠為初唐詠物詩之圭臬。

一、時空對位的意象結構
首聯"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以天文時序(【續漢書】載"日行西陸謂之秋")與囚徒稱謂(【左傳】楚囚"南冠而縶")形成時空對仗。秋蟬之鳴與楚囚之思的並置,既合【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寒蟬鳴"的物候記載,又暗用蔡邕【蟬賦】"玄蟲淒鳴"的悲涼意象。這種雙關筆法,實承屈子"善鳥香草以配忠貞"的比興傳統。

二、玄鬢白頭的生命隱喻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句,巧用"玄鬢"指代蟬翼(【古今注】載魏宮人"作蟬鬢,縹緲如蟬翼"),又暗合左思【白髮賦】"白髮臨欲拔,瞑目號呼"的遲暮之悲。庾信【哀江南賦】"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的家族敘事,在此轉化為個體生命的滄桑寫照。蟬之玄鬢與己之白髮相對,物我生命的短暫性在此達成共鳴。

三、托物言志的政教隱喻
頸聯"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表面寫蟬翼沾露則難飛,風聲淹蓋蟬鳴,實則化用【荀子·解蔽】"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錯而勿動,則湛濁在下"的喻示。唐代律令"諸囚死罪枷杻,婦人及流以下去杻"的刑具制度,恰似"露重風多"的政治環境。此聯深得【詩經】"比顯而興隱"之旨,較之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的士大夫情懷,更多謫宦之悲。

四、高潔之辯的士人精神
尾聯"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直承【楚辭·九章】"情與質信可保兮,羌居蔽而聞章"的申述傳統。唐代御史台獄"其門用白泥塗之"(【唐六典】卷十三)的建制,與詩人自比蟬飲清露的高潔形成強烈反諷。這種"物性—人性"的互證,實開後來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的托物言志先河。

此詩之妙,在於將漢代以來"蟬蛻濁穢"(【論衡·無形篇】)的象徵傳統,轉化為特定政治語境下的個體生命體驗。其比興手法既合【文心雕龍·比興】"附理者切類以指事"的規範,又突破六朝詠物詩的程式化傾向,堪稱初唐律詩托物言志的典範。今人讀此,猶能想見鐵窗下那個以蟬翼自喻的孤臣身影。
龍盆沅 發表於 2025-5-30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獄中蟬詠與士人精神困境的深層解讀——駱賓王〖在獄詠蟬〗詩學析微】

駱賓王此篇五律,實為初唐詠物詩之圭臬,其藝術造詣與精神境界皆達"物我玄會"之化境。筆者試從三個維度解構此詩精義:

一、時空對位的象徵體系
首聯"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構建雙重時空坐標。西陸者,【爾雅·釋天】謂"秋為西陸",既點明物候時節,更暗喻大唐廟堂之肅殺。南冠典出【左傳】,楚囚之喻直指詩人御史台獄的處境。蟬聲與客思的共振,形成自然時序與生命節律的深刻共鳴,此乃【文心雕龍】"物色相召"說的完美實踐。

二、意象轉喻的修辭智慧
頸聯"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堪稱比體詩典範。露水凝為政治高壓,秋風化作讒詬交加,物象與心象的轉換渾然天成。考【毛詩正義】云"比者,附也",此聯既合【周易】"近取諸身"之旨,又得【離騷】香草美人之遺韻。尤妙在"飛難進""響易沉"六字,將士人"欲濟無舟楫"的生存困境刻畫入骨。

三、士人精神的終極叩問
尾聯"無人信高潔"之嘆,實為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千年迴響。唐人注【文選】,特重"蟬蛻穢濁"的象徵,而駱賓王反用其意——當蟬的高潔無人鑑識,其存在意義遂成哲學詰問。此中暗含【孟子】"知人論世"的期待,與【周易】"修辭立誠"的困境,構成儒家知識分子的永恆命題。

此詩藝術之絕,在於將【詩經】比興傳統推向新境。方東樹【昭昧詹言】謂"詠物詩不待分明說盡",駱公此作正得此昧。其價值不僅在獄中抒懷,更在開創了唐代詠物詩"即物即人"的新範式,後之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實承此脈。今日重讀,猶見初唐詩人"不墜青雲之志"的風骨,此誠中華詩教精神之真髓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