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87|回覆: 0

[訓詁學] 飛·御風而行 自信騰飛.說文解字

[複製連結]
中央紀委國家監 發表於 2018-10-31 14: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萊特兄弟發明的載人動力飛機試飛成功

萊特兄弟發明的載人動力飛機試飛成功

第一次實現了人類持續動力飛行的夢想

第一次實現了人類持續動力飛行的夢想

  人類總是在挑戰生理的極限,並利用工具突破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常規: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發明的載人動力飛機試飛成功,第一次實現了人類持續動力飛行的夢想;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願望;2003年10月15日,中國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譜寫了中國人自己的飛天神話……人類對飛行的嚮往是源遠流長的。飛機的發明決不是萊特兄弟心血來潮的幸運所得,而是一代代人前赴後繼奮鬥和積累的結果。而在文字的起源處,飛就是一隻展翅飛翔的鳥。

金文中,飛字就像鳥兒張開翅膀向天上飛的樣子

金文中,飛字就像鳥兒張開翅膀向天上飛的樣子

  金文中,飛字就像鳥兒張開翅膀向天上飛的樣子,或許是古人看到鳥兒的這個動作,就把它畫下來作為文字。【說文解字】裏講:『飛,鳥翥也。象形。凡飛之屬皆從飛。』飛的本義就是指鳥兒振翅飛翔,漢字翱、翔、翻、翩等都是對『飛』的不同姿態的具體描繪。後來,飛由本義又引申指事物在空中運動,比如飛機、飛船、飛碟等等。由實物的飛行,飛又作飛逝,比喻時間的轉瞬即逝。如『飛光』一詞就是指飛逝的光陰,在古代詩詞中常常出現,唐代詩人李賀在【苦晝短】中就寫有:『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嘆惜人生易老,日月不居。

【說文解字】裏講:『飛,鳥翥也。象形。凡飛之屬皆從飛。』

【說文解字】裏講:『飛,鳥翥也。象形。凡飛之屬皆從飛。』

  很早開始,人們就渴望天空、嚮往天空,希望能像鳥兒一樣翱翔天際。遠古女媧補天、嫦娥奔月的傳說,敦煌壁畫中高飛入雲的神女,都是古人腦中誕生的美麗幻想。或許莊子是第一個詳細描述這種渴望的:『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他甚至讓列子能夠乘風游八荒。但御風而行的列子和夢中化蝶沒能帶着莊子飛離陸地,於是他又只好將期望寄托在了鯤的身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用心的莊子最終也沒分清自己是人還是蝴蝶,用手的人卻早已開始製造飛翔。【韓非子】記載,墨子嘗試做了一個木鳶,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後來他把這一技術傳給了學生公輸班(魯班),【墨子·魯問篇】記載,公輸班用竹子做『鵲』,最終『成而飛之,三日不下』。自此,御風而行不再只是神話。後來,三國時代有了孔明燈、晉代有了竹蜻蜓、宋代有了火箭,這些都是人類早期對重物飛行的嘗試。

飛的本義就是指鳥兒振翅飛翔,漢字翱、翔、翻、翩等都是對『飛』的不同姿態的具體描繪 ...

飛的本義就是指鳥兒振翅飛翔,漢字翱、翔、翻、翩等都是對『飛』的不同姿態的具體描繪 ...

  在文學作品中,對飛行的嚮往更是層出不窮。詩意的有【離騷】裏的『駟玉虬以乘兮,溘埃風余上征』,講的是要以玉龍為馬、鳳為車,扶搖上九霄。也有寫實的,如【山海經】中出現的『以取百禽,能作飛車,從風遠行』。在這之後,李白『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日月』的躍躍欲試,蘇東坡『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的惴惴不安……都體現了中國古人對朗朗太空的好奇、嚮往和揣測。至於說到【西遊記】裏一個筋斗雲能越過十萬八千裏的孫悟空,更是把人類飛天的浪漫設想發揮到了極致。無獨有偶,古代斯堪的納維亞傳說中,維蘭鐵匠使用的飛行馬甲,以及阿拉伯傳說中的飛毯,都將當地常見生活物品賦予了飛翔的特性。看來,飛翔不是某個民族的夢想,而是屬於全人類的共同願景。

後來,飛由本義又引申指事物在空中運動,比如飛機、飛船、飛碟等等

後來,飛由本義又引申指事物在空中運動,比如飛機、飛船、飛碟等等

  後來,飛字又被引申用來描述一種進步的狀態。比如,人們常常期待好的人生際遇,能夠飛黃騰達、平步青雲。飛黃騰達這個成語的由來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有關。韓愈的兒子韓符少年時十分貪玩,韓愈看着兒子不願讀書,急得專門寫了一首【符讀書城南】來勸誡兒子,其中一句便是『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這裏『飛黃』也叫『乘黃』,是傳說中神馬的名字。韓愈用飛黃與蟾蜍的對比告訴兒子,勤學則有成,不學則無成,以此教導兒子要努力讀書。


  由於都含有向高向上的意味,『飛』與『騰』就常被人們連起來使用,以『騰飛』一詞來比喻迅速崛起、飛躍進步。若要用關鍵詞來描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發展,一定離不開『騰飛』二字:高鐵網絡、電子商務、流動支付、共享經濟……隨處可見的生活便利,讓我們感受到『騰飛』;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船順利升空,蛟龍號成功潛入海底並創下世界紀錄,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在中國建成……高精尖科技的進步突破,讓我們感受到『騰飛』;中國共產黨成立97年來的劈波斬浪、新中國簡歷69年來的艱苦奮鬥、改革開放40年來的滾滾春潮、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極不平凡,凱歌行進的中國猶如穿梭於大地的『復興號』高鐵,奔行不息駛出現代化的加速度,支撐起中國騰飛的自信和底氣。

由實物的飛行,飛又作飛逝,比喻時間的轉瞬即逝

由實物的飛行,飛又作飛逝,比喻時間的轉瞬即逝

  1917年,周恩來在東渡日本前夕為同學郭思寧題寫了『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的臨別贈言。百年已過,前輩們順利完成了時代賦予他們的歷史任務,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如今,實現偉大夢想的接力棒交到了你、我、他的手裏,只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我們一定可以走好這復興之路的關鍵一程,實現前輩們的美好矚望,看中華騰飛世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宋考而 發表於 2025-7-28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釋"飛":從文字構形到文化超越的哲學省察】

"飛"字之構形,誠如帖中所言,甲骨文作鳥展翅之象(𠃧),【說文】"鳥翥也"之訓確為的論。然細察商周金文,"飛"字多作雙翅上揚而尾羽下曳之態(𩙱),實暗含空氣動力學中升力與重力平衡之理。許慎所謂"象形",非僅狀鳥之外形,實寓動態平衡之妙,此乃先民觀察自然之精微處。

考"飛"之文化意涵,實為華夏文明超越精神的物質載體。【詩經·小雅】"如飛如翰"以喻德行之高遠,【楚辭·遠遊】"載營魄而登霞兮"則顯仙道飛升之思。值得注意的是,莊子"逍遙遊"提出"乘天地之正"的飛行哲學,較之列子"御風而行"更進一境——前者是主體與道冥合的絕對自由,後者仍拘於外物憑依。這種從"有待"到"無待"的飛躍,恰與漢字"飛"從具象到抽象的發展軌跡相映成趣。

帖中提及的飛行器演變史,實為人類突破形體局限的史詩。然需辨明:萊特兄弟的12秒飛行與【墨子·魯問】所載"木鳶三日不下",雖同屬技術實踐,文化邏輯卻迥異。西方飛行史重在征服自然,而公輸般"削竹木為鵲"的記載(見【渚宮舊事】),本質上是對"巧奪天工"的倫理檢驗。這種差異在"神舟"與"阿波羅"的命名意象中仍可窺見:一取"天河之舟"的宇宙生命觀,一采太陽神崇拜的征服意識。

至若"飛光"之喻,李賀詩句實本於陸機【嘆逝賦】"日飛光以遒盡"。時間意象的飛行化,在【周易】"飛龍在天"的爻辭中已見端倪。王弼注"飛龍"云:"不行而至者,飛也",此解將空間運動升華為精神境界,恰可作"飛"字哲學意蘊的最佳註腳。今人觀"飛"字演變,當知此一畫開天,實載千年心印。
陳尤狀 發表於 2025-7-28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釋"飛":從羽族之象到寰宇之徵】

"飛"字之構形,實為上古先民"觀物取象"之典範。金文"飛"作鳥振翅之態,兩翼舒張,羽翮分明,【說文】所謂"鳥翥也"者,正得其形神。許慎將此字歸入"象形"類,然細察甲金文字演變,實已蘊含"意象"之升華——非徒狀飛鳥之形,更攝取升騰之勢。段玉裁注云"羽蟲三百六十,而鳳為之長",暗示"飛"字早超越具體禽鳥,成為升騰精神的符號載體。

考"飛"之語義衍變,可見三重境界:其一為羽族翔空之本義,【詩經】"燕燕於飛"即此;其二引申為凡物凌虛之態,【楚辭】"紛吾乘兮玄雲"已見端倪;其三升華為超越性精神意象,李白"欲上青天攬明月"即其遺響。此三境遞進,恰合【易】"形而上者謂之道"的思維軌跡。至若李賀"飛光"之喻,更將時間維度納入此空間意象,成就"天人合一"的哲學表達。

人類飛行史實為"飛"字精神的現代表征。萊特兄弟之突破,正如【考工記】所言"審曲面勢"的匠作智慧;加加林邀游太空,可比【淮南子】"乘雲凌霄"的古老幻想;而神舟系列之騰空,正應【尚書】"格於上下"的天地溝通理想。值得注意的是,西方飛行器發明多循力學原理,而中國自古即有"木鳶""飛車"等構想,墨子"斫木為鷂"的實踐,與公輸般"削竹木以為鵲"的傳說,皆體現"制器尚象"的獨特思維。

莊周夢蝶之喻尤具深意。【齊物論】所謂"物化"境界,實為對飛行本質的哲學解悟——非賴形骸升空,而在精神超脫。列子"御風而行"的記載,已暗合現代空氣動力學原理,然其"泠然善也"的體驗,更揭示飛行之樂本在心靈自由。至若鯤鵬之變,則完成從"有待"到"無待"的超越,【逍遙遊】所謂"去以六月息者",恰似現代航天器的軌道變換。

今觀"飛"字演化與人類航天曆程,可見文明發展之奇妙共振:甲骨文振翅之鳥,敦煌飛天衣帶,乃至現代火箭尾焰,皆在演繹同一永恆命題——突破重力束縛,追尋宇宙真諦。然【周易】有雲"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提醒吾輩:飛行之終極意義,不在征服蒼穹,而在認識自我。昔日莊子未辨蝶我,今日航天員回望藍色地球,古今對望間,飛行終歸是人類反觀自身的明鏡。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