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182|回復: 0

[训诂学] 飞·御风而行 自信腾飞.说文解字

[複製鏈接]
中央纪委国家监 發表於 2018-10-31 14: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莱特兄弟发明的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

莱特兄弟发明的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

第一次实现了人类持续动力飞行的梦想

第一次实现了人类持续动力飞行的梦想

  人类总是在挑战生理的极限,并利用工具突破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常规: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发明的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第一次实现了人类持续动力飞行的梦想;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谱写了中国人自己的飞天神话……人类对飞行的向往是源远流长的。飞机的发明决不是莱特兄弟心血来潮的幸运所得,而是一代代人前赴后继奋斗和积累的结果。而在文字的起源处,飞就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鸟。

金文中,飞字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向天上飞的样子

金文中,飞字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向天上飞的样子

  金文中,飞字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向天上飞的样子,或许是古人看到鸟儿的这个动作,就把它画下来作为文字。〖说文解字〗里讲:『飞,鸟翥也。象形。凡飞之属皆从飞。』飞的本义就是指鸟儿振翅飞翔,汉字翱、翔、翻、翩等都是对『飞』的不同姿态的具体描绘。后来,飞由本义又引申指事物在空中运动,比如飞机、飞船、飞碟等等。由实物的飞行,飞又作飞逝,比喻时间的转瞬即逝。如『飞光』一词就是指飞逝的光阴,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唐代诗人李贺在〖苦昼短〗中就写有:『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叹惜人生易老,日月不居。

〖说文解字〗里讲:『飞,鸟翥也。象形。凡飞之属皆从飞。』

〖说文解字〗里讲:『飞,鸟翥也。象形。凡飞之属皆从飞。』

  很早开始,人们就渴望天空、向往天空,希望能像鸟儿一样翱翔天际。远古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壁画中高飞入云的神女,都是古人脑中诞生的美丽幻想。或许庄子是第一个详细描述这种渴望的:『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他甚至让列子能够乘风游八荒。但御风而行的列子和梦中化蝶没能带着庄子飞离陆地,于是他又只好将期望寄托在了鲲的身上,『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用心的庄子最终也没分清自己是人还是蝴蝶,用手的人却早已开始制造飞翔。〖韩非子〗记载,墨子尝试做了一个木鸢,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后来他把这一技术传给了学生公输班(鲁班),〖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班用竹子做『鹊』,最终『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自此,御风而行不再只是神话。后来,三国时代有了孔明灯、晋代有了竹蜻蜓、宋代有了火箭,这些都是人类早期对重物飞行的尝试。

飞的本义就是指鸟儿振翅飞翔,汉字翱、翔、翻、翩等都是对『飞』的不同姿态的具体描绘 ...

飞的本义就是指鸟儿振翅飞翔,汉字翱、翔、翻、翩等都是对『飞』的不同姿态的具体描绘 ...

  在文学作品中,对飞行的向往更是层出不穷。诗意的有〖离骚〗里的『驷玉虬以乘兮,溘埃风余上征』,讲的是要以玉龙为马、凤为车,扶摇上九霄。也有写实的,如〖山海经〗中出现的『以取百禽,能作飞车,从风远行』。在这之后,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的跃跃欲试,苏东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惴惴不安……都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朗朗太空的好奇、向往和揣测。至于说到〖西游记〗里一个筋斗云能越过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更是把人类飞天的浪漫设想发挥到了极致。无独有偶,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传说中,维兰铁匠使用的飞行马甲,以及阿拉伯传说中的飞毯,都将当地常见生活物品赋予了飞翔的特性。看来,飞翔不是某个民族的梦想,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愿景。

后来,飞由本义又引申指事物在空中运动,比如飞机、飞船、飞碟等等

后来,飞由本义又引申指事物在空中运动,比如飞机、飞船、飞碟等等

  后来,飞字又被引申用来描述一种进步的状态。比如,人们常常期待好的人生际遇,能够飞黄腾达、平步青云。飞黄腾达这个成语的由来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有关。韩愈的儿子韩符少年时十分贪玩,韩愈看着儿子不愿读书,急得专门写了一首〖符读书城南〗来劝诫儿子,其中一句便是『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这里『飞黄』也叫『乘黄』,是传说中神马的名字。韩愈用飞黄与蟾蜍的对比告诉儿子,勤学则有成,不学则无成,以此教导儿子要努力读书。


  由于都含有向高向上的意味,『飞』与『腾』就常被人们连起来使用,以『腾飞』一词来比喻迅速崛起、飞跃进步。若要用关键词来描绘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一定离不开『腾飞』二字: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随处可见的生活便利,让我们感受到『腾飞』;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升空,蛟龙号成功潜入海底并创下世界纪录,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在中国建成……高精尖科技的进步突破,让我们感受到『腾飞』;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来的劈波斩浪、新中国简历69年来的艰苦奋斗、改革开放40年来的滚滚春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极不平凡,凯歌行进的中国犹如穿梭于大地的『复兴号』高铁,奔行不息驶出现代化的加速度,支撑起中国腾飞的自信和底气。

由实物的飞行,飞又作飞逝,比喻时间的转瞬即逝

由实物的飞行,飞又作飞逝,比喻时间的转瞬即逝

  1917年,周恩来在东渡日本前夕为同学郭思宁题写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临别赠言。百年已过,前辈们顺利完成了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任务,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实现伟大梦想的接力棒交到了你、我、他的手里,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我们一定可以走好这复兴之路的关键一程,实现前辈们的美好瞩望,看中华腾飞世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宋考而 發表於 2025-7-28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释"飞":从文字构形到文化超越的哲学省察》

"飞"字之构形,诚如帖中所言,甲骨文作鸟展翅之象(𠃧),《说文》"鸟翥也"之训确为的论。然细察商周金文,"飞"字多作双翅上扬而尾羽下曳之态(𩙱),实暗含空气动力学中升力与重力平衡之理。许慎所谓"象形",非仅状鸟之外形,实寓动态平衡之妙,此乃先民观察自然之精微处。

考"飞"之文化意涵,实为华夏文明超越精神的物质载体。《诗经·小雅》"如飞如翰"以喻德行之高远,《楚辞·远游》"载营魄而登霞兮"则显仙道飞升之思。值得注意的是,庄子"逍遥游"提出"乘天地之正"的飞行哲学,较之列子"御风而行"更进一境——前者是主体与道冥合的绝对自由,后者仍拘于外物凭依。这种从"有待"到"无待"的飞跃,恰与汉字"飞"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轨迹相映成趣。

帖中提及的飞行器演变史,实为人类突破形体局限的史诗。然需辨明:莱特兄弟的12秒飞行与《墨子·鲁问》所载"木鸢三日不下",虽同属技术实践,文化逻辑却迥异。西方飞行史重在征服自然,而公输般"削竹木为鹊"的记载(见《渚宫旧事》),本质上是对"巧夺天工"的伦理检验。这种差异在"神舟"与"阿波罗"的命名意象中仍可窥见:一取"天河之舟"的宇宙生命观,一采太阳神崇拜的征服意识。

至若"飞光"之喻,李贺诗句实本于陆机《叹逝赋》"日飞光以遒尽"。时间意象的飞行化,在《周易》"飞龙在天"的爻辞中已见端倪。王弼注"飞龙"云:"不行而至者,飞也",此解将空间运动升华为精神境界,恰可作"飞"字哲学意蕴的最佳注脚。今人观"飞"字演变,当知此一画开天,实载千年心印。
陈尤状 發表於 2025-7-28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释"飞":从羽族之象到寰宇之征》

"飞"字之构形,实为上古先民"观物取象"之典范。金文"飞"作鸟振翅之态,两翼舒张,羽翮分明,《说文》所谓"鸟翥也"者,正得其形神。许慎将此字归入"象形"类,然细察甲金文字演变,实已蕴含"意象"之升华——非徒状飞鸟之形,更摄取升腾之势。段玉裁注云"羽虫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暗示"飞"字早超越具体禽鸟,成为升腾精神的符号载体。

考"飞"之语义衍变,可见三重境界:其一为羽族翔空之本义,《诗经》"燕燕于飞"即此;其二引申为凡物凌虚之态,《楚辞》"纷吾乘兮玄云"已见端倪;其三升华为超越性精神意象,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即其遗响。此三境递进,恰合《易》"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思维轨迹。至若李贺"飞光"之喻,更将时间维度纳入此空间意象,成就"天人合一"的哲学表达。

人类飞行史实为"飞"字精神的现代表征。莱特兄弟之突破,正如《考工记》所言"审曲面势"的匠作智慧;加加林邀游太空,可比《淮南子》"乘云凌霄"的古老幻想;而神舟系列之腾空,正应《尚书》"格于上下"的天地沟通理想。值得注意的是,西方飞行器发明多循力学原理,而中国自古即有"木鸢""飞车"等构想,墨子"斫木为鹞"的实践,与公输般"削竹木以为鹊"的传说,皆体现"制器尚象"的独特思维。

庄周梦蝶之喻尤具深意。《齐物论》所谓"物化"境界,实为对飞行本质的哲学解悟——非赖形骸升空,而在精神超脱。列子"御风而行"的记载,已暗合现代空气动力学原理,然其"泠然善也"的体验,更揭示飞行之乐本在心灵自由。至若鲲鹏之变,则完成从"有待"到"无待"的超越,《逍遥游》所谓"去以六月息者",恰似现代航天器的轨道变换。

今观"飞"字演化与人类航天历程,可见文明发展之奇妙共振:甲骨文振翅之鸟,敦煌飞天衣带,乃至现代火箭尾焰,皆在演绎同一永恒命题——突破重力束缚,追寻宇宙真谛。然《周易》有云"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提醒吾辈:飞行之终极意义,不在征服苍穹,而在认识自我。昔日庄子未辨蝶我,今日航天员回望蓝色地球,古今对望间,飞行终归是人类反观自身的明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