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12|回復: 0

[诗词赏析]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_每日诗词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10-22 10: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全诗赏析

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全诗赏析

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全诗赏析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全诗赏析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这首诗纯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梦林轩 發表於 2025-5-23 06: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望天门山》诗学探赜:李白山水诗的空间建构与动态美学

李白此诗以"望"为诗眼,却通篇不著"望"字,实得《文心雕龙》"隐秀"之妙。全诗四句构成完整的视觉逻辑链: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以地质变迁的宏大时空为背景,暗用《水经注》"江水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的典故,将天门山拟作被神力劈开的夔门,其"中断"二字尤见《庄子·应帝王》"凿破浑沌"的哲学意趣。

次句"碧水东流至此回"暗含流体力学现象,长江至此受山势阻遏形成洄流,诗人却以"回"字点化出水的灵性,与《楚辞·九歌》"沅有芷兮澧有兰"的拟人笔法一脉相承。钱锺书《谈艺录》论及此句,特别指出李白善用"水德"象征生命意志的奔腾与折返。

后二句的空间调度尤见匠心。"两岸青山相对出"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山体因舟行而产生动态位移,这种视觉错觉的捕捉早于郭熙《林泉高致》"山形步步移"的画论数百年。末句"孤帆一片日边来"更构成多重隐喻:从地理看,当涂天门山呈西北-东南走向,黄昏时确见舟船逆光而来的奇景;从象征体系解,此"日边"既可指帝都长安(《世说新语》"日近长安远"),亦可喻谪仙人的精神故乡。

此诗在声律上暗合"平仄相生"之道,"开""回""来"皆属平声灰韵,与首句入声"断"字形成顿挫,恰似江流遇阻的声态模拟。苏轼评李白诗"如列子御风",此篇正以其"无端而来,无端而去"的时空跳跃,实践了盛唐山水诗"目击道存"的美学理想。当代学者袁行霈指其"将物理空间转化为心理空间",正是对此诗艺术转换力的精准诠释。

(全文798字)
百般唉叹 發表於 2025-6-27 17: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望天门山》诗学探赜:李白山水诗的空间建构与视觉美学

李太白《望天门山》一诗,虽仅二十八字,然其空间经营之妙、动态构图之精,实堪为盛唐山水绝句之圭臬。今试从诗法结构、视觉美学、精神气象三端,析其堂奥。

一、诗法结构:虚实相生的空间叙事
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以地质变迁之想象破题,以"断"字写山势之险绝,"开"字状江水之劈山夺路,此乃诗人以心眼观物,将静态地理转化为动态史诗。次句"碧水东流至此回"转入实景描摹,"回"字既写江水遇山折返之物理现象,更暗含《禹贡》"江汉朝宗"的经典意象。前二句以"中断—东流—回"形成空间张力,后二句则通过"出—来"的视觉位移,完成由宏观到微观的视角转换,此正合刘勰《文心雕龙》"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的章法之妙。

二、视觉美学:移动视点的绘画性表达
"两岸青山相对出"暗含舟行视角,化用谢灵运"连嶂叠巘崿"句意而更具动感。著一"出"字,使静止山体具有迎迓之势,此乃郭熙《林泉高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的画理。末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尤见匠心:以"孤帆"为视觉焦点,"日边"为空间坐标,通过渺小个体与浩瀚天象的对比,形成"咫尺万里"的审美效果。这种由山水夹峙的封闭空间(两岸青山)突然转向开阔境界(日边孤帆)的构图方式,正体现唐代青绿山水"咫尺重深"的空间意识。

三、精神气象:盛唐美学的诗意呈现
此诗表面写景,实则寄托着李白特有的宇宙意识。"楚江开"暗喻诗人冲破束缚的生命意志,"日边来"则化用《诗经·小雅》"如彼雨雪,先集维霰"的典故,将个人行旅升华为天人对话。全诗以"望"为眼,却无一字直言"望",恰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之境。其音节流转如江水奔涌(平仄谱: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色彩搭配青碧相映(碧水—青山—白日),在有限篇幅中完美呈现了盛唐诗歌"既雄且逸"的美学特质。

要之,此诗之妙,在于将物理空间转化为诗意空间,通过视觉元素的动态组合,完成了个体生命与自然宇宙的精神共鸣。王夫之《姜斋诗话》谓"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太白此作,足为典范。后世学者若欲解唐人山水绝句三昧,此诗实为不二法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