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57|回覆: 1

[講古] 封狼居胥,漢民族武力的最巔峰時代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青禾田講古 發表於 2018-10-15 10: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封狼居胥這個成語大家都聽過吧?那麼你們都知道這個成語背後的故事嗎?什麼是封狼居胥?封狼居胥對於大漢朝來說又代表了什麼呢?

原本匈奴大隊人馬還在苦戰之中,漢軍雖然略占上風,傷亡也不小。不過當單于逃遁的消息傳開,匈奴人馬立刻亂了陣腳,四散逃跑。

而衛青從俘虜口中得知單于已經逃跑,一面派出輕騎兵連夜追趕,一面將人馬分散開,另一方面又四處追殺匈奴潰散的人馬。

漢軍一直追到天亮,直追出兩百多里路,也沒追上單于,匈奴敗逃的人馬倒是被漢軍斬殺了一萬多人。

再接下來,漢軍大隊人馬到達闐顏山下的趙信城並輕鬆占領。匈奴積存在城中的輜重,悉數被漢軍獲得。

因爲已經遠離漢土,衛青在此休整一天後,率軍回返。臨走時,將帶不走的輜重物資一把火燒個精光。

此戰,衛青率大軍進擊一千餘里,殺敵一萬九千人,將伊稚斜單于打得狼狽而逃。

也就是在此戰中,飛將軍李廣因爲迷路失期,錯失戰機,自刎而死。

戰後,匈奴內部還發生了一點小混亂。伊稚斜單于臨陣逃跑,跑得太遠了,以至匈奴自己人,在接下來的十幾天裡,也找不到這位首領的蹤影,所以有傳言這位單于死於亂軍之中了。這時,右谷蠡(lù lí)王跳出來,自封爲新的單于。不過還沒等這位新單于把首領的位子坐熱乎,伊稚斜單于又出現了,並且找回自己大部分的手下,實力還是遠遠強於右谷蠡王。右谷蠡王只好悄悄的撤去單于的稱號,回去當他的右谷蠡王了。

衛青一路,應該說已經算是大獲全勝,但是其作戰成果,和霍去病這一路比起來,卻又遠爲遜色。

霍去病率軍從代郡、右北平出兵,直入匈奴境內兩千多里。

和衛青領軍的風格相比,霍去病雖然穩重不如,但是在勇猛、迅捷上,遠遠超過。霍去病非常善於快速進軍和長途奔襲,打敵人以措手不及。

擋在霍去病面前的,是匈奴的左賢王。和伊稚斜單于相比,左賢王的運氣更差,因爲霍去病的攻勢,更加猛烈。

霍去病率領漢軍,猛衝猛打,絲毫不給匈奴人馬以喘息之機。

一路殺來,漢軍斬殺匈奴北車耆(qí)王,捉獲匈奴屯頭王、韓王等三人;斬殺、捉獲的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各級首領,共有八十三人;斬殺、捉獲的普通匈奴人馬,共計七萬餘人。而且,繳獲物資無數。

霍去病出發的時候,就沒有攜帶太多的糧草,而是採用就糧於敵,以戰養戰的策略。

迅猛的進攻,打得左賢王部一敗再敗,最後不得不遠遁他鄉。

霍去病率領大軍,『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就是在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儀式,在姑衍山舉行祭地儀式,然後繼續進兵,直至兵鋒到達瀚海的時候,才率軍回返。

其中,狼居胥山,就是現今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姑衍山,在肯特山以北;瀚海,就是現今俄羅斯的貝爾加湖。

霍去病此戰,達到漢民族武力的最巔峰。

此後,封狼居胥,成爲歷朝歷代,中華民族武將的最高目標和最高榮譽。

此時的霍去病,年僅22歲。

此一戰,兩路漢軍共消滅匈奴九萬多人,使匈奴元氣大傷,不得不遠遁漠北並西遷,漠南無匈奴王庭。匈奴勢力,大幅度萎縮。

至此,自漢朝立國以來,一直危害邊界的匈奴之患,基本解決。

當然,漢軍損失也不小,士卒傷亡數萬,戰馬損失超過十一萬匹,『兩軍之出塞,塞閱官及私馬凡十四萬匹,而後入塞者不滿三萬匹。』

漢武帝對漠北之戰的勝利大爲滿意,在大軍凱旋後,大規模封賞。

漢武帝將兩位主將衛青、霍去病都加封大司馬銜,稱號分別爲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驃騎將軍。因爲衛青雖然立下戰功,但是自己手下士卒傷亡也不小,所以沒有增加封邑;而霍去病大獲全勝,所以漢武帝將他的官階和秩祿提升到和大將軍等同,又增加其封邑五千八百戶。

霍去病的部下也有多人封侯受賞,其中,就有李廣的兒子李敢,被封爲關內侯,爵位高於了自己的父親。

此戰之後,漢朝和匈奴之間,很長時間沒有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匈奴是因爲實力大損,無力再來入侵。

漢朝是因爲沒有了足夠的戰馬。大草原上的戰爭,經過訓練的馬匹是必不可少的,戰馬數量的不足,大大限制了漢朝對匈奴的用兵。

同時,隨著北方匈奴威脅的大幅度減弱,漢朝將主要兵力,運用到南方的兩越、西羌、西南夷等方向,所以,北方地區,少有的迎來一段較長時間的和平日子。

遊客  發表於 2018-10-16 13:06
不錯,挺好的
風清雲逸 發表於 2025-7-29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封狼居胥與漢武雄圖:論華夏武德的巔峰敘事】

"封狼居胥"四字,實爲華夏軍事史上最璀璨的勳章。元狩四年(前119年)春,驃騎將軍霍去病率五萬精騎北擊匈奴,其軍事行動不僅重構了東亞政治格局,更在文化心理層面鑄就了漢民族的精神圖騰。今試從三個維度解其深意:

一、地理征服的軍事奇蹟
霍去病部轉戰兩千餘里,越離侯山,渡弓閭河,斬首七萬四百級。其最震撼處在於登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祭天封禮,於姑衍山(肯特山北麓)行祭地禪禮。此乃【周禮·大宗伯】"大封之禮,合眾也"的極致演繹,將華夏禮制推行至游牧文明腹地。司馬遷【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載"執鹵獲丑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其精確計數背後,實爲漢軍後勤體系的驚人效能。

二、戰略範式的革命性突破
較之衛青穩重的"正兵"戰術,霍去病開創了"輕騎突襲+就地補給"的作戰模式。【漢書·霍去病傳】言"取食於敵,卓行殊遠",這種脫離後方輜重的閃電戰法,比西方同類戰術早出千餘年。其核心在於"因糧於敵"的智慧,暗合【孫子兵法·作戰篇】"智將務食於敵"的軍事哲學,卻將理論發揮到極致。

三、文化符號的精神建構
封禪儀式本爲天子特權,霍去病以人臣行此大禮,實爲漢武帝"天下一家"政治理念的空間實踐。狼居胥山祭天與泰山封禪形成南北呼應,構成【春秋公羊傳】"大一統"思想的具象表達。後世將"封狼居胥"與"燕然勒功"並稱,王維【使至塞上】"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之句,正是這種集體記憶的文學投射。

然需明辨者,此役輝煌實植根於文景之治的積累。【鹽鐵論·西域篇】載"孝武皇帝平百蠻以爲苑囿",其背後是"太倉之粟紅腐而不可食"的物質基礎。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的豪言,恰是【孟子】"天下有道,以道殉身"精神的戰時呈現。今人回望這段歷史,當超越單純的武力崇拜,而領會其中"以戰止戰"的和平智慧,方不負先人"既執訊獲丑,又柔遠能邇"的深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