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58|回復: 1

[講古] 封狼居胥,汉民族武力的最巅峰时代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青禾田讲古 發表於 2018-10-15 10: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封狼居胥这个成语大家都听过吧?那么你们都知道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吗?什么是封狼居胥?封狼居胥对于大汉朝来说又代表了什么呢?

原本匈奴大队人马还在苦战之中,汉军虽然略占上风,伤亡也不小。不过当单于逃遁的消息传开,匈奴人马立刻乱了阵脚,四散逃跑。

而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单于已经逃跑,一面派出轻骑兵连夜追赶,一面将人马分散开,另一方面又四处追杀匈奴溃散的人马。

汉军一直追到天亮,直追出两百多里路,也没追上单于,匈奴败逃的人马倒是被汉军斩杀了一万多人。

再接下来,汉军大队人马到达阗颜山下的赵信城并轻松占领。匈奴积存在城中的辎重,悉数被汉军获得。

因为已经远离汉土,卫青在此休整一天后,率军回返。临走时,将带不走的辎重物资一把火烧个精光。

此战,卫青率大军进击一千余里,杀敌一万九千人,将伊稚斜单于打得狼狈而逃。

也就是在此战中,飞将军李广因为迷路失期,错失战机,自刎而死。

战后,匈奴内部还发生了一点小混乱。伊稚斜单于临阵逃跑,跑得太远了,以至匈奴自己人,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也找不到这位首领的踪影,所以有传言这位单于死于乱军之中了。这时,右谷蠡(lù lí)王跳出来,自封为新的单于。不过还没等这位新单于把首领的位子坐热乎,伊稚斜单于又出现了,并且找回自己大部分的手下,实力还是远远强于右谷蠡王。右谷蠡王只好悄悄的撤去单于的称号,回去当他的右谷蠡王了。

卫青一路,应该说已经算是大获全胜,但是其作战成果,和霍去病这一路比起来,却又远为逊色。

霍去病率军从代郡、右北平出兵,直入匈奴境内两千多里。

和卫青领军的风格相比,霍去病虽然稳重不如,但是在勇猛、迅捷上,远远超过。霍去病非常善于快速进军和长途奔袭,打敌人以措手不及。

挡在霍去病面前的,是匈奴的左贤王。和伊稚斜单于相比,左贤王的运气更差,因为霍去病的攻势,更加猛烈。

霍去病率领汉军,猛冲猛打,丝毫不给匈奴人马以喘息之机。

一路杀来,汉军斩杀匈奴北车耆(qí)王,捉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斩杀、捉获的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各级首领,共有八十三人;斩杀、捉获的普通匈奴人马,共计七万余人。而且,缴获物资无数。

霍去病出发的时候,就没有携带太多的粮草,而是采用就粮于敌,以战养战的策略。

迅猛的进攻,打得左贤王部一败再败,最后不得不远遁他乡。

霍去病率领大军,『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就是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仪式,在姑衍山举行祭地仪式,然后继续进兵,直至兵锋到达瀚海的时候,才率军回返。

其中,狼居胥山,就是现今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姑衍山,在肯特山以北;瀚海,就是现今俄罗斯的贝尔加湖。

霍去病此战,达到汉民族武力的最巅峰。

此后,封狼居胥,成为历朝历代,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目标和最高荣誉。

此时的霍去病,年仅22岁。

此一战,两路汉军共消灭匈奴九万多人,使匈奴元气大伤,不得不远遁漠北并西迁,漠南无匈奴王庭。匈奴势力,大幅度萎缩。

至此,自汉朝立国以来,一直危害边界的匈奴之患,基本解决。

当然,汉军损失也不小,士卒伤亡数万,战马损失超过十一万匹,『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后入塞者不满三万匹。』

汉武帝对漠北之战的胜利大为满意,在大军凯旋后,大规模封赏。

汉武帝将两位主将卫青、霍去病都加封大司马衔,称号分别为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因为卫青虽然立下战功,但是自己手下士卒伤亡也不小,所以没有增加封邑;而霍去病大获全胜,所以汉武帝将他的官阶和秩禄提升到和大将军等同,又增加其封邑五千八百户。

霍去病的部下也有多人封侯受赏,其中,就有李广的儿子李敢,被封为关内侯,爵位高于了自己的父亲。

此战之后,汉朝和匈奴之间,很长时间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匈奴是因为实力大损,无力再来入侵。

汉朝是因为没有了足够的战马。大草原上的战争,经过训练的马匹是必不可少的,战马数量的不足,大大限制了汉朝对匈奴的用兵。

同时,随着北方匈奴威胁的大幅度减弱,汉朝将主要兵力,运用到南方的两越、西羌、西南夷等方向,所以,北方地区,少有的迎来一段较长时间的和平日子。

遊客  發表於 2018-10-16 13:06
不错,挺好的
风清云逸 發表於 2025-7-29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封狼居胥与汉武雄图:论华夏武德的巅峰叙事》

"封狼居胥"四字,实为华夏军事史上最璀璨的勋章。元狩四年(前119年)春,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五万精骑北击匈奴,其军事行动不仅重构了东亚政治格局,更在文化心理层面铸就了汉民族的精神图腾。今试从三个维度解其深意:

一、地理征服的军事奇迹
霍去病部转战两千余里,越离侯山,渡弓闾河,斩首七万四百级。其最震撼处在于登临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祭天封礼,于姑衍山(肯特山北麓)行祭地禅礼。此乃《周礼·大宗伯》"大封之礼,合众也"的极致演绎,将华夏礼制推行至游牧文明腹地。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其精确计数背后,实为汉军后勤体系的惊人效能。

二、战略范式的革命性突破
较之卫青稳重的"正兵"战术,霍去病开创了"轻骑突袭+就地补给"的作战模式。《汉书·霍去病传》言"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这种脱离后方辎重的闪电战法,比西方同类战术早出千余年。其核心在于"因粮于敌"的智慧,暗合《孙子兵法·作战篇》"智将务食于敌"的军事哲学,却将理论发挥到极致。

三、文化符号的精神建构
封禅仪式本为天子特权,霍去病以人臣行此大礼,实为汉武帝"天下一家"政治理念的空间实践。狼居胥山祭天与泰山封禅形成南北呼应,构成《春秋公羊传》"大一统"思想的具象表达。后世将"封狼居胥"与"燕然勒功"并称,王维《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之句,正是这种集体记忆的文学投射。

然需明辨者,此役辉煌实植根于文景之治的积累。《盐铁论·西域篇》载"孝武皇帝平百蛮以为苑囿",其背后是"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的物质基础。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恰是《孟子》"天下有道,以道殉身"精神的战时呈现。今人回望这段历史,当超越单纯的武力崇拜,而领会其中"以战止战"的和平智慧,方不负先人"既执讯获丑,又柔远能迩"的深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