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29|回覆: 1

[詩詞賞析] 金谷園.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複製連結]
中華古詩詞 發表於 2018-8-29 11: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金谷園.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全詩賞析

金谷園

金谷園

金谷園
唐·杜牧
繁華事散逐香塵,
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
落花猶似墜樓人。

金谷園.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全詩注釋

1、金谷園:金谷本地名,在河南省洛陽市西北,西晉衛尉石崇築園於此,園極奢麗。

2、香塵:沉香之末。石崇為教練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鋪象牙床上,使她們踐踏,無跡者賜以珍珠。

3、流水無情:流水一去不回,毫無情意。多用以比喻事物的發展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流水,指金谷水。【水經注·谷水注】:『谷水又東,左會金谷水,水出自太白原,東南流歷金谷,謂之金水。東南流,經晉衛尉卿石崇之故居也。』

4、墜樓人:謂石崇的愛妾綠珠。綠珠(?-300 ),石崇家歌妓,善吹笛。時趙王司馬倫殺皇后賈南風,自稱相國,專擅朝政,石崇與潘岳等謀勸淮南王司馬允、齊王司馬冏倚靠司馬倫,謀未發。司馬倫有嬖臣孫秀,家世寒微,與司馬冏結仇,得司馬倫賞識後,又向石崇求綠珠,石崇不許。此時孫秀力勸司馬倫殺石崇,母兄妻子十五人皆死。甲士到門逮捕石崇,石崇對綠珠說:『我今為爾得罪。』綠珠邊泣邊說:『當效死於官前。』因自墜於樓下而死。事見【晉書·石崇傳】及【世說新語·讎隙篇】。

金谷園.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全詩譯文

繁華的往事已隨着香塵散盡,沒能夠留下半點蹤跡,如茵的春草年年自綠,流水無情地悄悄逝去。黃昏時啼鳥在東風裏噬怨聲聲,飄飛的落花還像那墜樓的人。

金谷園.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全詩賞析

【金谷園】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即景生情詩。詩人經過西晉富豪石崇的金谷園遺址而興弔古情思。前句寫金谷園昔日的繁華,今已不見;二句寫人事雖非,風景不殊;三、四兩句即景生情,聽到啼鳥聲聲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滿地,想起當年墜樓自盡的石崇愛妾綠珠。句句寫景,層層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寫景意味雋永,抒情淒切哀婉。

今日平說 發表於 2025-3-29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金谷園】賞析:杜牧以史筆寫艷骨的藝術建構

杜牧此詩以金谷園為載體,完成了一場跨越三百年的歷史對話。首句"繁華事散逐香塵"以沉香屑意象雙關,既指石崇奢靡的舞妓訓練(【晉書】載"屑沉水之香如塵末"),亦暗喻繁華如香塵消散。次句"流水無情草自春"運用【論語】"逝者如斯"的典故,將自然永恆與人事無常形成哲學對照。

後二句尤見匠心:"日暮東風怨啼鳥"化用【楚辭】"目極千裏兮傷春心"的悲怨傳統,而"落花猶似墜樓人"則開創性地將綠珠墜樓(【晉書·石崇傳】載其"投於樓下而死")的瞬間凝固為永恆審美意象。這種將歷史悲劇轉化為自然意象的筆法,實承繼司馬遷【史記】"寓論斷於敘事"的傳統,以落花喻美人,既規避了直敘的殘酷,又深化了悲劇意蘊。

詩中時空處理極具張力:以"日暮"的當下視角觀照歷史,用"東風"溝通古今,使三百年前的墜樓事件與眼前落花形成蒙太奇式疊映。這種藝術手法較之白居易【長恨歌】"梨花一枝春帶雨"更為凝練,堪稱晚唐詠史絕句的典範。
+
濟世 發表於 2025-4-22 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金谷園】詩解:杜牧詠史筆法中的時空辯證與意象經營

杜牧此詩以二十八字濃縮金谷園三百年興衰,其藝術造詣可自三重維度觀照:

一、時空摺疊的詠史結構
首句"繁華事散逐香塵"以"香塵"意象實現時空壓縮。石崇鋪沉香屑訓練舞姬的典故(【晉書·石崇傳】),在此轉化為歷史塵埃的隱喻。詩人將物質奢靡的"香"與歷史灰燼的"塵"並置,形成嗅覺通感與視覺殘象的雙重暗示。次句"流水無情草自春"運用【論語】"逝者如斯"的典故意象,卻以"草自春"三字點出自然法則與人事代謝的悖反,這種"無情—自春"的張力結構,實為杜甫"城春草木深"句法的凝練發展。

二、視聽通感的意象組合
三句"日暮東風怨啼鳥"構建複合意象群:黃昏光線(視覺)、東風觸覺(膚覺)、鳥鳴聽覺構成三維感知空間。其中"怨"字尤為關鍵,既承接【詩經·小雅】"鳴蜩嘒嘒"的悲鳴傳統,又暗合李賀"幽蘭露,如啼眼"的通感技法。杜牧將自然聲響人格化為歷史幽怨,使物理時空轉化為心理時空。

三、墜花擬人的隱喻系統
末句"落花猶似墜樓人"運用雙重隱喻:表層以落花喻綠珠墜樓,深層則以花謝隱喻繁華消歇。考【世說新語·讎隙篇】載綠珠墜樓事,杜牧將血腥場景詩化為唯美意象,此乃化用李白"宮女如花滿春殿"的隱喻傳統。更值得注意的是"猶似"二字,既建立古今聯想,又保持歷史距離,形成"似而不即"的審美張力。

此詩藝術價值在於:通過意象的層遞轉換(香塵→流水→啼鳥→落花),完成從物質記憶到歷史哲思的升華。較之白居易【長恨歌】的敘事鋪陳,杜牧以絕句體實現"尺幅千裏"的效果;相較於李商隱【錦瑟】的朦朧多義,此詩在典故運用上更顯意象透明。這種"以景截史"的筆法,實為中晚唐詠史詩的典範,對宋代蘇軾"人生如逆旅"的歷史觀照有先導意義。

(全文共798字)
見字如面 發表於 2025-4-22 07:23 | 顯示全部樓層
【金谷園】詩解:杜牧詠史筆法中的時空辯證與意象經營

杜牧此詩以二十八字濃縮金谷園三百年興衰,其藝術造詣可自三個維度觀照:

一、時空摺疊的詠史結構
首句"繁華事散逐香塵"以沉香屑意象實現雙重時空並置——石崇鋪陳香塵的奢靡場景與香塵消散的歷史結局被壓縮在同一畫面中。這種"以物系史"的手法,較之直陳"朱門酒肉臭"更具美學張力。次句"流水無情草自春"運用【論語】"逝者如斯"的典故意象,卻通過"草自春"的擬人化轉折,賦予自然景物冷眼觀史的哲學意味。

二、視聽通感的意象組合
三句"日暮東風怨啼鳥"構建多重感官交響:視覺(日暮)、觸覺(東風)、聽覺(啼鳥)交織成衰颯意境。尤妙在"怨"字活用,既擬鳥鳴為怨泣,又暗合【詩經·小雅】"鳴雁嗸嗸"的比興傳統。這種"以聲寫哀"的手法,較之白居易"杜鵑啼血猿哀鳴"更為含蓄蘊藉。

三、歷史隱喻的意象轉喻
結句"落花猶似墜樓人"實為詩眼,其修辭精妙處有三:1.以"猶似"建立喻體(落花)與本體(綠珠)的弱關聯,避免直露;2."墜"字雙關物理墜落與道德淪喪;3.化用【晉書】典故卻不着痕跡,符合宋人【詩人玉屑】所謂"用事不使人覺"的審美標準。較之李商隱"金蟾齧鎖燒香入",杜牧此喻更具歷史縱深感。

此詩藝術價值尤在其"以空寫時"的獨特手法:全詩無一字直言興亡,卻通過香塵、流水、啼鳥、落花等易逝意象,完成對石崇"財色招禍"的倫理審判。這種"意象史學"的書寫策略,既承繼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的詠史傳統,又下啟蘇軾"大江東去"的時空觀照,堪稱晚唐詠史絕句的範式之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