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21|回復: 1

[诗词赏析] 金谷园.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複製鏈接]
中华古诗词 發表於 2018-8-29 11: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金谷园.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全诗赏析

金谷园

金谷园

金谷园
唐·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金谷园.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全诗注释

1、金谷园:金谷本地名,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北,西晋卫尉石崇筑园于此,园极奢丽。

2、香尘:沉香之末。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3、流水无情:流水一去不回,毫无情意。多用以比喻事物的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流水,指金谷水。〖水经注·谷水注〗:『谷水又东,左会金谷水,水出自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水。东南流,经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也。』

4、坠楼人:谓石崇的爱妾绿珠。绿珠(?-300 ),石崇家歌妓,善吹笛。时赵王司马伦杀皇后贾南风,自称相国,专擅朝政,石崇与潘岳等谋劝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倚靠司马伦,谋未发。司马伦有嬖臣孙秀,家世寒微,与司马冏结仇,得司马伦赏识后,又向石崇求绿珠,石崇不许。此时孙秀力劝司马伦杀石崇,母兄妻子十五人皆死。甲士到门逮捕石崇,石崇对绿珠说:『我今为尔得罪。』绿珠边泣边说:『当效死于官前。』因自坠于楼下而死。事见〖晋书·石崇传〗及〖世说新语·仇隙篇〗。

金谷园.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全诗译文

繁华的往事已随着香尘散尽,没能够留下半点踪迹,如茵的春草年年自绿,流水无情地悄悄逝去。黄昏时啼鸟在东风里噬怨声声,飘飞的落花还像那坠楼的人。

金谷园.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全诗赏析

〖金谷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句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满地,想起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珠。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今日平说 發表於 2025-3-29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金谷园》赏析:杜牧以史笔写艳骨的艺术建构

杜牧此诗以金谷园为载体,完成了一场跨越三百年的历史对话。首句"繁华事散逐香尘"以沉香屑意象双关,既指石崇奢靡的舞妓训练(《晋书》载"屑沉水之香如尘末"),亦暗喻繁华如香尘消散。次句"流水无情草自春"运用《论语》"逝者如斯"的典故,将自然永恒与人事无常形成哲学对照。

后二句尤见匠心:"日暮东风怨啼鸟"化用《楚辞》"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悲怨传统,而"落花犹似坠楼人"则开创性地将绿珠坠楼(《晋书·石崇传》载其"投于楼下而死")的瞬间凝固为永恒审美意象。这种将历史悲剧转化为自然意象的笔法,实承继司马迁《史记》"寓论断于叙事"的传统,以落花喻美人,既规避了直叙的残酷,又深化了悲剧意蕴。

诗中时空处理极具张力:以"日暮"的当下视角观照历史,用"东风"沟通古今,使三百年前的坠楼事件与眼前落花形成蒙太奇式叠映。这种艺术手法较之白居易《长恨歌》"梨花一枝春带雨"更为凝练,堪称晚唐咏史绝句的典范。
济世 發表於 2025-4-22 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金谷园》诗解:杜牧咏史笔法中的时空辩证与意象经营

杜牧此诗以二十八字浓缩金谷园三百年兴衰,其艺术造诣可自三重维度观照:

一、时空折叠的咏史结构
首句"繁华事散逐香尘"以"香尘"意象实现时空压缩。石崇铺沉香屑训练舞姬的典故(《晋书·石崇传》),在此转化为历史尘埃的隐喻。诗人将物质奢靡的"香"与历史灰烬的"尘"并置,形成嗅觉通感与视觉残象的双重暗示。次句"流水无情草自春"运用《论语》"逝者如斯"的典故意象,却以"草自春"三字点出自然法则与人事代谢的悖反,这种"无情—自春"的张力结构,实为杜甫"城春草木深"句法的凝练发展。

二、视听通感的意象组合
三句"日暮东风怨啼鸟"构建复合意象群:黄昏光线(视觉)、东风触觉(肤觉)、鸟鸣听觉构成三维感知空间。其中"怨"字尤为关键,既承接《诗经·小雅》"鸣蜩嘒嘒"的悲鸣传统,又暗合李贺"幽兰露,如啼眼"的通感技法。杜牧将自然声响人格化为历史幽怨,使物理时空转化为心理时空。

三、坠花拟人的隐喻系统
末句"落花犹似坠楼人"运用双重隐喻:表层以落花喻绿珠坠楼,深层则以花谢隐喻繁华消歇。考《世说新语·仇隙篇》载绿珠坠楼事,杜牧将血腥场景诗化为唯美意象,此乃化用李白"宫女如花满春殿"的隐喻传统。更值得注意的是"犹似"二字,既建立古今联想,又保持历史距离,形成"似而不即"的审美张力。

此诗艺术价值在于:通过意象的层递转换(香尘→流水→啼鸟→落花),完成从物质记忆到历史哲思的升华。较之白居易《长恨歌》的叙事铺陈,杜牧以绝句体实现"尺幅千里"的效果;相较于李商隐《锦瑟》的朦胧多义,此诗在典故运用上更显意象透明。这种"以景截史"的笔法,实为中晚唐咏史诗的典范,对宋代苏轼"人生如逆旅"的历史观照有先导意义。

(全文共798字)
见字如面 發表於 2025-4-22 07:23 | 顯示全部樓層
《金谷园》诗解:杜牧咏史笔法中的时空辩证与意象经营

杜牧此诗以二十八字浓缩金谷园三百年兴衰,其艺术造诣可自三个维度观照:

一、时空折叠的咏史结构
首句"繁华事散逐香尘"以沉香屑意象实现双重时空并置——石崇铺陈香尘的奢靡场景与香尘消散的历史结局被压缩在同一画面中。这种"以物系史"的手法,较之直陈"朱门酒肉臭"更具美学张力。次句"流水无情草自春"运用《论语》"逝者如斯"的典故意象,却通过"草自春"的拟人化转折,赋予自然景物冷眼观史的哲学意味。

二、视听通感的意象组合
三句"日暮东风怨啼鸟"构建多重感官交响:视觉(日暮)、触觉(东风)、听觉(啼鸟)交织成衰飒意境。尤妙在"怨"字活用,既拟鸟鸣为怨泣,又暗合《诗经·小雅》"鸣雁嗸嗸"的比兴传统。这种"以声写哀"的手法,较之白居易"杜鹃啼血猿哀鸣"更为含蓄蕴藉。

三、历史隐喻的意象转喻
结句"落花犹似坠楼人"实为诗眼,其修辞精妙处有三:1.以"犹似"建立喻体(落花)与本体(绿珠)的弱关联,避免直露;2."坠"字双关物理坠落与道德沦丧;3.化用《晋书》典故却不着痕迹,符合宋人《诗人玉屑》所谓"用事不使人觉"的审美标准。较之李商隐"金蟾啮锁烧香入",杜牧此喻更具历史纵深感。

此诗艺术价值尤在其"以空写时"的独特手法:全诗无一字直言兴亡,却通过香尘、流水、啼鸟、落花等易逝意象,完成对石崇"财色招祸"的伦理审判。这种"意象史学"的书写策略,既承继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咏史传统,又下启苏轼"大江东去"的时空观照,堪称晚唐咏史绝句的范式之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