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36|回覆: 2

[詩詞賞析]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複製鏈接]
中華古詩詞 發表於 2018-8-29 09: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全詩賞析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唐]孟浩然
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全詩注釋

1、秦中:此指長安。遠上人:上人是對僧人的敬稱,遠是法號。事跡未詳。

2、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隱居山林。語出【晉書·謝鯤傳】。

3、三徑:【三輔決錄】卷一謂『蔣翊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游』。後指歸隱後所住的田園。資:錢財。

4、『北上』句:謂說不願留京從仕。北土,指秦中。

5、東林:指廬山東林寺,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的禪舍。這裡借指遠上人所在的寺院。

6、『黃金』句:【戰國策·楚策三】謂『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這裡喻處境窘困。燃桂,燒貴如桂枝的柴。

7、日夕:傍晚。

8、聞蟬:聽蟬鳴能引起人悲秋之感。盧思道【聽鳴蟬篇】有『聽鳴蟬,此聽悲無極』。益:增加。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全詩譯文

我常常想要歸臥丘山,苦於沒有資財把庭院經營。滯留西秦不是我的夙願,我嚮往那高僧所在的東林。囊中黃金已在羈旅中用盡,壯志一年年漸漸地消沉。傍晚時分,涼風吹來,又聽見秋蟬哀鳴,我的心情越發悲傷起來。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全詩賞析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首聯訴說自己隱居的願望和無力隱居的苦衷;頷聯寫自己北上求仕的違背心願的羨慕跳出塵世的遠上人;頸聯寫困居長安的境況,雄心壯志逐年衰減;尾聯描寫黃昏、秋風、鳴蟬,一派蕭瑟景象,突出了客中的抑鬱心情。全詩反映了作者當時困苦的境地和對仕途的失望,寄贈是表,抒發不遇之感是實。這首詩直抒胸臆,如畫中白描,不加潤色,直寫心中的哀愁苦悶,感情真摯自然。

彭侵李 發表於 2025-6-24 18:45 | 顯示全部樓層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析論:孟浩然的仕隱困境與詩學呈現

孟浩然此詩作於長安求仕未果之際,以"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為核心意象,完整呈現了唐代士人典型的仕隱矛盾。全詩通過四組精妙對仗,構建起三重意蘊空間:

一、經濟困頓與隱逸理想的悖論
首聯"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化用謝鯤、蔣詡典故,揭示出唐代隱逸文化的物質困境。東晉名士的丘壑之趣需以"三徑"園林為依託,而詩人卻陷入"無資"的現實窘境。這種理想與現實的撕裂,恰是盛唐寒士的普遍境遇。

二、空間對峙中的精神指向
頷聯"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形成強烈的地理對照。長安作為政治中心與廬山作為宗教聖地的對立,實則是入世與出世的價值抉擇。"非吾願"三字力透紙背,而"懷我師"的遙想又暗含【詩經·蒹葭】式的精神追尋。

三、時間維度下的生命焦慮
頸聯"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運用雙關修辭,"燃桂"既指【戰國策】"楚薪貴於桂"的典實,又暗喻時光焚盡如桂木。黃金耗盡與壯志消磨形成物質、精神的雙重衰變曲線,其時間意象的運用可比王勃"馮唐易老"之嘆。

尾聯"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轉入感官描寫,化用盧思道【聽鳴蟬篇】而更顯凝練。涼風、暮蟬構成【楚辭】式的悲秋語境,其"益悲"之遞進,實為前三聯累積情感的總爆發。

此詩藝術成就體現在:其一,用典密度高達75%(六處用典),卻自然如己出;其二,對仗工穩而意脈流動,突破初唐板滯詩風;其三,開創"感秋—寄遠"的抒情模式,影響後來李商隱【夜雨寄北】等作。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簽】評其"神韻超邁而筋骨不露",正道出孟詩寓深沉於簡淡的特質。

要言之,此詩不僅是孟浩然個人的仕途哀歌,更是盛唐文人集體心態的詩性呈現。在"燃桂"與"壯志"的消長之間,我們看到了一個時代士人的精神困境與藝術超越。
愚山老鬼 發表於 2025-7-7 02:40 | 顯示全部樓層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詩學發微

孟襄陽此作,實為盛唐士人"仕隱兩難"困境之典型寫照。全詩以"感秋"為經,以"寄遠"為緯,交織出詩人困躓秦中時的精神圖景,其藝術造詣與思想深度皆值得深入抉發。

一、章法結構之精微
首聯"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採用流水對法,以"欲臥"與"無資"構成因果鏈環。丘壑之思典出【晉書·謝鯤傳】,三徑之典源出【三輔決錄】,然詩人妙在化典如己出。對仗中"常欲"與"苦無"四字,尤見輾轉反側之態。頷聯"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轉用反對,長安塵土與東林淨域形成強烈反差,而"非吾願"三字直白道盡違心仕進之痛。

二、意象經營之深致
"黃金燃桂盡"句最見鍛句之功。【戰國策】"薪貴於桂"本喻楚地生活艱窘,詩人更進一層,將"黃金"與"燃桂"並置,既言資財耗盡,復喻才志焚銷,雙重隱喻令人悚然。"壯志逐年衰"之"衰"字,與王維"客舍青青柳色新"之"新"字形成有趣對照,同寫長安客況而心境迥異。尾聯"涼風""鳴蟬"取景雖小,然"日夕"二字暗用【詩經·王風】"日之夕矣"句意,使尋常秋景頓染【離騷】式的時間焦慮。

三、精神境界之透析
此詩表面寄遠上人,實則自我抒懷。東晉慧遠"影不出山,跡不入俗"的東林風範,恰反襯出詩人"北土"羈縻的尷尬。值得玩味的是,"壯志"之衰非真衰,實為對現實困境的憤懣反語。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直抒胸臆,在此轉化為"聞蟬但益悲"的含蓄蘊藉,體現孟詩"氣象清遠"(皮日休語)的特質。

四、詩史意義之觀照
將此詩置於開元詩壇考察尤具深意。當王維在終南別業吟詠"行到水窮處",孟浩然卻困守長安"黃金燃桂"。盛唐山水詩派中,孟氏獨多此類"不遇之嘆",恰構成對"盛唐氣象"的另一重註解。後世蘇軾評孟詩"韻高而才短",若就此詩觀之,其"才"正體現在將個人窘境提升為普世性的人生困局,這或許才是"風流天下聞"的真諦。

要之,此詩以簡淡之語寫沉鬱之思,用典而不隔,抒情而不露,在五律體制內完成了一場精妙的心靈獨白。讀孟詩者,當於此等作中細味其"骨貌淑清,風神散朗"(王士源語)的獨特詩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