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31|回復: 2

[诗词赏析]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複製鏈接]
中华古诗词 發表於 2018-8-29 09: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全诗赏析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唐]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全诗注释

1、秦中:此指长安。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

2、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

3、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资:钱财。

4、『北上』句:谓说不愿留京从仕。北土,指秦中。

5、东林:指庐山东林寺,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的禅舍。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6、『黄金』句:〖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处境窘困。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7、日夕:傍晚。

8、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卢思道〖听鸣蝉篇〗有『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益:增加。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全诗译文

我常常想要归卧丘山,苦于没有资财把庭院经营。滞留西秦不是我的夙愿,我向往那高僧所在的东林。囊中黄金已在羁旅中用尽,壮志一年年渐渐地消沉。傍晚时分,凉风吹来,又听见秋蝉哀鸣,我的心情越发悲伤起来。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全诗赏析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诉说自己隐居的愿望和无力隐居的苦衷;颔联写自己北上求仕的违背心愿的羡慕跳出尘世的远上人;颈联写困居长安的境况,雄心壮志逐年衰减;尾联描写黄昏、秋风、鸣蝉,一派萧瑟景象,突出了客中的抑郁心情。全诗反映了作者当时困苦的境地和对仕途的失望,寄赠是表,抒发不遇之感是实。这首诗直抒胸臆,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感情真挚自然。

彭侵李 發表於 2025-6-24 18:45 | 顯示全部樓層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析论:孟浩然的仕隐困境与诗学呈现

孟浩然此诗作于长安求仕未果之际,以"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为核心意象,完整呈现了唐代士人典型的仕隐矛盾。全诗通过四组精妙对仗,构建起三重意蕴空间:

一、经济困顿与隐逸理想的悖论
首联"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化用谢鲲、蒋诩典故,揭示出唐代隐逸文化的物质困境。东晋名士的丘壑之趣需以"三径"园林为依托,而诗人却陷入"无资"的现实窘境。这种理想与现实的撕裂,恰是盛唐寒士的普遍境遇。

二、空间对峙中的精神指向
颔联"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形成强烈的地理对照。长安作为政治中心与庐山作为宗教圣地的对立,实则是入世与出世的价值抉择。"非吾愿"三字力透纸背,而"怀我师"的遥想又暗含《诗经·蒹葭》式的精神追寻。

三、时间维度下的生命焦虑
颈联"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运用双关修辞,"燃桂"既指《战国策》"楚薪贵于桂"的典实,又暗喻时光焚尽如桂木。黄金耗尽与壮志消磨形成物质、精神的双重衰变曲线,其时间意象的运用可比王勃"冯唐易老"之叹。

尾联"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转入感官描写,化用卢思道《听鸣蝉篇》而更显凝练。凉风、暮蝉构成《楚辞》式的悲秋语境,其"益悲"之递进,实为前三联累积情感的总爆发。

此诗艺术成就体现在:其一,用典密度高达75%(六处用典),却自然如己出;其二,对仗工稳而意脉流动,突破初唐板滞诗风;其三,开创"感秋—寄远"的抒情模式,影响后来李商隐《夜雨寄北》等作。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其"神韵超迈而筋骨不露",正道出孟诗寓深沉于简淡的特质。

要言之,此诗不仅是孟浩然个人的仕途哀歌,更是盛唐文人集体心态的诗性呈现。在"燃桂"与"壮志"的消长之间,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士人的精神困境与艺术超越。
愚山老鬼 發表於 2025-7-7 02:40 | 顯示全部樓層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学发微

孟襄阳此作,实为盛唐士人"仕隐两难"困境之典型写照。全诗以"感秋"为经,以"寄远"为纬,交织出诗人困踬秦中时的精神图景,其艺术造诣与思想深度皆值得深入抉发。

一、章法结构之精微
首联"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采用流水对法,以"欲卧"与"无资"构成因果链环。丘壑之思典出《晋书·谢鲲传》,三径之典源出《三辅决录》,然诗人妙在化典如己出。对仗中"常欲"与"苦无"四字,尤见辗转反侧之态。颔联"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转用反对,长安尘土与东林净域形成强烈反差,而"非吾愿"三字直白道尽违心仕进之痛。

二、意象经营之深致
"黄金燃桂尽"句最见锻句之功。《战国策》"薪贵于桂"本喻楚地生活艰窘,诗人更进一层,将"黄金"与"燃桂"并置,既言资财耗尽,复喻才志焚销,双重隐喻令人悚然。"壮志逐年衰"之"衰"字,与王维"客舍青青柳色新"之"新"字形成有趣对照,同写长安客况而心境迥异。尾联"凉风""鸣蝉"取景虽小,然"日夕"二字暗用《诗经·王风》"日之夕矣"句意,使寻常秋景顿染《离骚》式的时间焦虑。

三、精神境界之透析
此诗表面寄远上人,实则自我抒怀。东晋慧远"影不出山,迹不入俗"的东林风范,恰反衬出诗人"北土"羁縻的尴尬。值得玩味的是,"壮志"之衰非真衰,实为对现实困境的愤懑反语。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直抒胸臆,在此转化为"闻蝉但益悲"的含蓄蕴藉,体现孟诗"气象清远"(皮日休语)的特质。

四、诗史意义之观照
将此诗置于开元诗坛考察尤具深意。当王维在终南别业吟咏"行到水穷处",孟浩然却困守长安"黄金燃桂"。盛唐山水诗派中,孟氏独多此类"不遇之叹",恰构成对"盛唐气象"的另一重注解。后世苏轼评孟诗"韵高而才短",若就此诗观之,其"才"正体现在将个人窘境提升为普世性的人生困局,这或许才是"风流天下闻"的真谛。

要之,此诗以简淡之语写沉郁之思,用典而不隔,抒情而不露,在五律体制内完成了一场精妙的心灵独白。读孟诗者,当于此等作中细味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王士源语)的独特诗格。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