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06|回復: 0

[诗词赏析]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_每日诗词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8-18 10: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七夕.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七夕.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应倾谢女珠玑箧 尽写檀郎锦绣篇诗词赏析

首联前半句说天上的情景。下半句指人间,有一家人家欢笑地在院子里铺置筵席,摆上瓜果,来穿针乞巧。

颔联专写人间,不提七夕,「谢女檀郎」泛指女子和男子,在「锦绣篇」里暗指咏七夕。

三联又是对照,「香帐簇成」指天上,「金针穿罢」指人间,「铜壶漏报」二句指天上。此外,第一联的「欢笑」,与第四联的「惆怅」相对。

一乐一悲,写人间男女在七夕的欢乐,又与牛郎织女的临别惆怅构成映衬,就是衬出天上不如人间了。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明月圆缺 發表於 2025-4-22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七夕诗中的天人对照与情志抒写——罗隐〈七夕〉诗析义》

罗隐此诗以七夕为题,却别出心裁地构建起"天上—人间"的双重叙事空间。首联"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以星汉灿烂的银河与人间红筵对举,既暗合牛女双星传说,又铺陈出世俗节庆氛围。其中"菡萏"一词尤见匠心,既喻星河如莲之清丽,又暗藏"藕断丝连"的相思隐喻,为下文情感转折埋下伏线。

颔联"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运用典故而不着痕迹。谢道韫之才、潘安之貌,在此转化为普世性的才子佳人意象。"珠玑箧"与"锦绣篇"的器物对仗,既展现闺阁雅趣,又暗示文字传情的传统。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将"乞巧"习俗转化为文字创作活动,使七夕主题从单纯的女红技艺升华为男女共同参与的文化实践,此中可见晚唐文人审美趣味的演变。

颈联"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再现典型七夕场景。前句写天上织女工巧,后句述人间女子乞巧,而"拜婵娟"三字将月亮拟人化,使天人交感更具仪式感。尾联"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突然转折,以时间意象串联天人:铜壶滴漏既是人间计时器,又暗示银河将隐;"惆怅"一词既写牛女别离之恨,又渗入诗人对韶光易逝的生命体悟。

全诗最妙处在情感张力的营造。表面写"欢笑"与"惆怅"的对照,深层却透露出诗人独特的价值判断:人间欢聚虽短暂却真实,天上神话虽永恒却虚渺。这种"以人映天"的写法,实则是将神话传说人间化的艺术处理。罗隐作为"十上不第"的寒士诗人,在此或许寄寓了更深的感慨——与其追求虚幻的永恒,不如珍惜现世的温情。

此诗在艺术上承袭李商隐《辛未七夕》的朦胧笔法,却更添世俗气息。其语言既保持"温李"派绮丽工稳的特质,又融入自身诙谐峭拔的风格,堪称晚唐七夕题材的别调之作。今日读来,犹能感受那穿越千年的星光下,人类对美好情感的永恒向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