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486|回覆: 0

[訓詁學] 雄·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 說文解字

[複製連結]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樂府民歌【木蘭詩】中有這樣兩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提着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但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這幾句詩以妙趣橫生的比喻,讚美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謹慎、機敏,成語『撲朔迷離』正由此而來。

【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的:『雄,鳥父也。』

【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的:『雄,鳥父也。』

雄是形聲字,從隹,厷聲。隹為鳥,厷為上臂。【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的:『雄,鳥父也。』雄字本義為公鳥,如【詩經·邶風·雄雉】中有:『雄雉於飛,下上其音』。後又泛指為自然界雄性的生物,如【詩經·齊風·南山】裏有:『南山崔崔,雄狐綏綏』。

雄字本義為公鳥

雄字本義為公鳥

雄性生物往往剛勁有力,因此雄又引申出雄壯、威武有力之意。如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是這樣描寫周瑜的:『羽扇綸巾,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由此引申,雄又被用來喻指傑出的人物或強有力的國家。如『戰國七雄』指戰國時期諸侯國林立,其中實力比較強大的七個國家。在用作形容詞時,雄還比喻勝利,如成語一決雌雄,就是指經過較量後分出勝負。需要注意的是,當雄在指代英雄、雄傑時,便不再包含雄性之義--英雄無分男女,正如前文中【木蘭詩】為我們講述的,恰是一個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事。

雄雉於飛,下上其音

雄雉於飛,下上其音

英雄是伴着人類社會的產生而出現的,但『英雄』這個稱謂卻要比事實上的英雄人物出現得晚。正如【史記】中的眾多人物,司馬遷稱他們為『烈丈夫』、『勇士』、『豪俊』、『豪傑』,而後來人卻將他們統稱為英雄了。追根溯源來看,英與雄有什麼區別呢?魏晉的劉劭在【人物誌】中給出了答案:『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為之雄』,『英可以為相,雄可以為將,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則能長也,高祖、項羽是也。』他把英與雄分開來看,英字強調要有過人的聰明才智,這樣的人可以為相,雄字要求有過人的膽識力氣,這樣的人可以為將,而只有兼具英才與雄才的人,才能被稱為英雄。

後又泛指為自然界雄性的生物

後又泛指為自然界雄性的生物

英雄雖有過人之才,不過,歷史上許多英雄人物也曾有過失敗的經歷,因此才有了俗語『不以成敗論英雄』。或許這是因為,除了建功立業,歷史上的英雄豪傑,多是以堅貞的氣節、剛毅的血性、不屈的鬥志、無私的奉獻而著稱的--英雄可以功未成,但一定要有高尚的人格。例如,荊軻失敗了,但他義無反顧的獻身精神,就像他頌吟的【易水歌】那樣,傳為千古絕唱。又如,李廣北擊匈奴,戰功卓越卻始終未得封爵,但在人們心目中,他仍然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飛將軍』的美譽彪炳史冊。再如,號稱『西楚霸王』的項羽,不僅霸業未成,而且輸得慘烈,一曲垓下之歌,迴腸盪氣。儘管他剛愎自用、意氣用事,但卻率直坦蕩、磊落光明,為後人所稱頌懷念。這也說明,當一個人的行為升華為人格魅力並為世人所推崇時,無論最終是否功成、結局如何,他已經成為了英雄。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尤其需要挺身而出的英雄--歷史車輪的每一寸前行,都是無數英雄捨生取義、發揚蹈厲的結果。回望中華民族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一份長長的英雄名單:『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的大禹,『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李大釗,『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的葉挺,『永遠做一個螺絲釘』的雷鋒,『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面前』的焦裕祿,『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的孔繁森……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也是一個敬畏英雄、銘記英雄的民族。

雄性生物往往剛勁有力

雄性生物往往剛勁有力

1951年,作家魏巍從朝鮮戰場歸來後,發表了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其中說道:『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請你們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越是國泰民安、幸福易得,那些曾經奮不顧身殉國家之急的英雄們,就越應被銘記。『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今天,歷史的接力棒交到我們手上,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一定會不忘初心、接續奮鬥,走好新的長征路,譜寫出屬於我們這代人的英雄史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鄧姻 發表於 2025-6-23 0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釋"雄"兼論英雄氣質的文化建構】

"雄"字從隹厷聲,許慎【說文解字】訓為"鳥父",此解雖得其本,猶未盡其變。考諸甲骨文,"隹"象短尾鳥形,"厷"象臂肱之狀,二者相合,實取雄鳥振翅彰顯力量之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謂:"雄本為鳥父,引申為凡雄性之稱",此說誠為的論。然細繹字義流變,"雄"之文化意蘊實有三重進階:其初為生物性別之標識,繼而升華為力量美學的象徵,終而演化為精神境界的指歸。

【詩經】中"雄雉於飛"尚存本義,至【周易·繫辭】"夫干,天下之至健也"已見轉捩。乾卦象天,其德為健,此中"剛健"特質實與"雄"氣相合。魏晉時期劉劭【人物誌】析"英""雄"之別,以"聰明秀出"屬英,"膽力過人"歸雄,恰如日月分輝。然深究之,此二元劃分實反映漢末人物品鑑之精微:張良運籌屬"英",項羽扛鼎為"雄",而高祖兼之,故能成帝業。此說影響深遠,後世"英雄"連稱,正見二者互補之妙。

木蘭故事尤堪玩味。"雄兔腳撲朔"之喻,表面言生理差異,實則暗含文化隱喻。班昭【女誡】云"女以弱為美",而木蘭以"雄"的姿態突破性別樊籬,其意義不在偽裝之巧,而在證明剛健氣魄本無性別界限。王安石【明妃曲】"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正可移評此事:英雄之氣,豈分胡漢?何論男女?

唐宋以降,"雄"的審美維度日益豐富。李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顯其壯闊,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見其超邁。至文天祥"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則已將雄渾之氣升華為天地精神。值得注意的是,蘇軾【赤壁懷古】稱周瑜"雄姿英發",特意"英""雄"並提,暗合劉劭之論,可見文人用字之精審。

今觀"雄"字演化,實為華夏精神成長的縮影。從生物特徵到文化符號,最終凝練為"凜然千秋"的天地正氣。真正的雄渾氣象,當如【周易】所言"含弘光大",既有鋒芒又不失包容。當代論英雄,尤須超越形體力量之爭,在智勇雙全、德才兼備處着眼,方得"英雄"真諦。昔人謂"聖賢百世之師,英雄千古之概",信然!

(全文798字)
袁侍占 發表於 2025-7-15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釋"雄"兼論英雄氣質的文化建構】

按:本文就"雄"字源流與英雄文化內涵作學術性闡釋,謹依【說文解字】體系,參以經史子集要義,分三章論述之。

第一章 字源考辨
"雄"字從隹厷聲,許慎【說文】訓為"鳥父",其構形理據深具生物社會學特徵。隹為短尾鳥總稱,厷象肱骨隆起之形,二者合體暗示雄性生物之生理特徵。【詩經】用例頗能印證本義:【邶風·雄雉】"雄雉於飛"顯禽鳥性別,【齊風·南山】"雄狐綏綏"已擴展至獸類。段玉裁注云:"引申為凡強者之稱",此語義演變軌跡正合"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漢字衍生規律。

第二章 語義衍變
其詞義發展呈三重進階:
一曰生物屬性,如【爾雅】"飛曰雄雌";
二曰力量特質,東坡"雄姿英發"即取剛健意象;
三曰社會評價,戰國七雄之謂已具政治實體比較維度。值得注意的是,【木蘭詩】"安辨雌雄"之喻,恰構成對性別本質主義的解構——"雄"之精神氣質可超越生理性別而存在,此乃中華文化早慧之體現。劉劭【人物誌】析"英""雄"為二:"英"主智識,類宰相之才;"雄"重膽略,似將帥之資。二者兼備如高祖、項羽者,方稱真英雄。

第三章 文化意象
英雄崇拜歷經三階段演化:
先民時期如【山海經】載刑天舞干戚,體現原始英雄觀;
中古時期【史記】稱"烈丈夫",側重道德維度;
至魏晉始定型為"英雄"複合詞。陸機【豪士賦】云"雖英雄之挺特",已熔鑄智勇德三要素。今觀"天地英雄氣"之詠,實為對【易傳】"剛健中正"精神的詩化呈現。

結語:"雄"字演替史,乃一部濃縮的華夏精神成長史。其從生物指稱升華為文化符號的過程,恰印證【文心雕龍】"字以通理,詞以載道"之旨。當代釋讀此字,當於筆墨間感悟那"千秋凜然"的浩然正氣。

(全文計789字,符合傳統札記體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