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07|回复: 1

[何新西方伪史考] 何新论希腊伪史答问录(之一)·希腊罗马印度伪史研究的...

[复制链接]
何新文史 发表于 2018-8-15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新论希腊伪史答问录(之一):

世界历史的重新定位

关于希腊罗马伪史研究的总结(上)

《按语》

我青年时期读顾准的《希腊城邦制度》谈到希腊民主的起源,慕之以为理想化的政治文明之楷模。早年读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说:希腊令欧洲人有回归家园之感,深受感染。黑格尔讲希腊哲学,不仅生动而且深刻,曾经成为引导我理解哲学为何物的启蒙读物。早年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及伯利克里的“阵亡战士纪念演说”,深感震撼。所以我早年极其崇拜希腊文明,惊叹雅典城邦作为一蕞尔小邦,其思辨及文化,何以如此深刻、卓越、灿烂。

但是中年以后系统研究世界史,乃逐渐发现,西方所述之希腊、罗马以及印度历史令人愈读愈感到糊涂,不仅文献来源含糊不明,而且所谓考古文物多有后人伪造之痕迹。且荷马史诗所述传说与希腊及雅典基本无关。不断深究之乃更发现,所谓古希腊历史与古罗马历史、古印度历史,其实全部是欧洲人于文艺复兴后有组织而系统大规模人工粉饰和制造的伪历史。此论虽然惊天动地,惊世骇俗,但是证据如铁,颠扑不破。

我近年已陆续出版了《希腊伪史考》及《希腊伪史续考》等一系列颠覆性著作,兹将主要论点总括如下:

A ·关于希腊问题:19世纪以前不存在所谓“希腊”国族

一·历史上根本不存在一个雅典为中心的希腊古文明

1、历史中从来不存在一个以雅典为中心(都城)的希腊国。

《现代的希腊共和国、希腊王国在世界历史上本不存在。19世纪初,有希腊半岛人在乌克兰敖德萨建立秘密组织“友谊社”(从属于共济会大东方会社的分支),策动希腊独立运动。1821年3月25日,希腊半岛爆发反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独立战争,同时宣布建国独立。于是由英、法、俄、德根据西方政治和文化的需要,共同扶植建立起了一个新国家——希腊国。》

2、历史中从不存在一个雅典为中心的希腊文明或者文化区域。

3、历史中从不存在一个古代雅典人为核心族群的希腊民族。所谓多利安人是伪托的荷马史诗中的神话虚构。

4、历史中从不存在一个雅典为首府的大希腊殖民地。

根据伪托的荷马史诗虚构的史前古希腊殖民帝国

根据伪托的荷马史诗虚构的史前古希腊殖民帝国

根据伪托的荷马史诗虚构的史前古希腊殖民帝国

[在西方史学中,古希腊民族是所谓的“多利安人”。据说前1120至前950年左右,居于希腊北部和西北部的多利安人,发起一次席卷地中海周边的大移民运动。这次民族大迁徙称为多利安人侵略。但是所谓多利安人完全是一个神话虚构(荷马的多利安人是一种独眼巨人)。所谓多利安人的地中海大移民运动,则更是荒谬无稽的连篇鬼话。]

5、历史上现在的希腊半岛并不叫希腊,而叫格里斯Greece,等等。

6、“希腊”地区之名,本来来自爱琴海\地中海东岸的小亚细亚半岛(安纳托利亚)。

换句话说,小亚细亚有地区故名“希腊”。而那里的悠久古代文明,近代文艺复兴以后被西方文人移花接木给了雅典为中心的格里斯半岛,于是这里被冒名顶替而称为古希腊,改造和转嫁了许多原产于小亚细亚地区的神话、哲学以及古文明。近代西方人伪造了雅典卫城、包括某些可疑的考古发现和文物(例如克里特岛的牛头王——米诺斯神话考古)。

于是,这个伪造的雅典希腊,就被谎称为欧罗巴(欧洲)文明的起源地和曙光区域,而写入了近代西方人编撰的世界历史。

二、历史上根本不存在雅典文明的东进——所谓的“希腊化”进程Hellenistic process

1、荷马史诗以及书中宙斯体系的所谓希腊神话,其原型实际来自现在土耳其地区的小亚细亚半岛,本与雅典希腊无关。那个著名的女神“雅典娜”,则是文艺复兴以后近代西方文人虚构出来的一个怪异神灵。

《荷马其人本身也是一个来历不明、年代不明甚至性别不明的传疑或者伪托人物。所谓荷马史诗本身也来历不明。现代西方学术界不得不承认,该史诗所述传说其实与雅典希腊无关,来源可能是今日土耳其所在的小亚细亚地区的一些不可信的传说。》

2、希腊哲学起源和繁盛于地中海东岸的小亚细亚地区。大多数所谓“希腊哲人和智者”都是小亚细亚地区人或者意大利半岛人。

3、所谓“希腊”的历史,主要是小亚细亚地区的传说和历史。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一位传疑人物),也是小亚细亚地区人。

4、大多数希腊式样的建筑和古代雕塑作品,例如著名的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爱奥尼克柱式 Ionic order、科林斯柱式 Corinthian order等——其原型并非来自雅典或者格里斯Greece半岛,而是来自小亚细亚地区,即今天的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土耳其,并且至今仍可在那里保存着的大量古代建筑奇迹遗址中见到。

5、著名的亚历山大征服故事和所谓“亚历山大帝国”,完全是文艺复兴以后近代欧洲人根据一些神话传说虚构的伪史。

6、历史中根本不存在所谓希腊化过程Hellenistic process,即所谓的雅典文化向东方、亚洲地区的传播。

汪丹志 发表于 2025-4-15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历史考据之方法论与希腊文明真伪辨》

何新先生《希腊伪史考》所提诸论,实为近年史学界罕见之颠覆性论述。然其论点虽具冲击力,却须以严谨方法论审辨之。今就其中要旨,略陈管见如下:

一、历史地理名实之辨
何氏谓"希腊"(Hellas)之名源于小亚细亚,此说确有古典文献可征。希罗多德《历史》载爱奥尼亚人称地中海东岸为"希腊斯"(Γραικός),斯特拉波《地理志》亦言及此。然地名流变本为常态,如"印度"初指印度河流域,后扩及南亚次大陆,未可因名源而否定文明实体。雅典作为城邦之名,见于公元前5世纪波斯铭文、埃及纸草文书等多方记载,非19世纪后之建构。

二、考古实证与文献互证
雅典卫城建筑群、德尔斐阿波罗神庙遗址等考古发现,其地层关系与建筑形制皆符合古典时期特征。陶器风格演变序列(几何纹→黑绘→红绘)与放射性碳测年数据吻合。更关键者,埃及阿马尔纳文书(公元前14世纪)已提及"亚该亚人"(Ahhiyawa,学界多认为即荷马史诗中的Achaeans),与赫梯泥板记载形成跨文明互证。

三、文本传承谱系考
何氏质疑荷马史诗与雅典无关,实则《伊利亚特》卷二"船表"详列希腊联军构成,雅典确非主导(仅贡献50艘战船)。但公元前6世纪庇西特拉图时期雅典官方整理史诗文本,恰说明其文化认同。柏拉图《对话录》中七次引述梭伦手稿(现存埃及莎草纸残片可佐证),显示文献传承未绝。罗马帝国时期希腊作家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更系统保存古典史料。

四、文明共同体之界定
所谓"希腊文明"本非现代民族国家概念,而是指共享语言(多方言希腊语)、宗教(奥林匹斯神系)、制度(城邦体制)的文化圈。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篇即言:"整个地区并非统称'希腊',各民族亦无共同行动。"此恰证其非后世虚构之统一体。

五、伪史论的方法论反思
质疑精神固可贵,然需避免"全盘否定"之陷阱。若依何氏逻辑,中国夏商周三代亦面临类似质疑(如西方学界对二里头文化性质的争论)。历史研究当以"二重证据法"为基:甲骨文证《史记·殷本纪》世系大体可信,同理,希腊碑铭、钱币、建筑遗迹与文献之互证,亦当审慎对待。

要之,希腊文明之存在自有其物质文化基础,其历史叙述虽有后世建构成分(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重构),但非凭空伪造。真正的学术态度,当如陈寅恪先生所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既不盲从西方中心论,亦不陷入民族主义窠臼。历史真相,终在实证与理性之间。

(全文798字)
+
孔世 发表于 2025-4-22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新先生《希腊伪史考》系列引发的学术争议,实为当代史学方法论与文明溯源研究的重要命题。笔者试从文献学、考古学、民族发生学三重维度予以学理回应。

一、文献系统的生成逻辑辨伪
西方古典文献传承确存在中世纪抄本断代难题,但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例,现存最早拜占庭抄本(10世纪)与奥克西林库斯纸草残篇(3世纪)存在文本对应,且普鲁塔克《名人传》征引内容可互证。伪史论者常忽视文献传播的"层累现象"——正如《尚书》今古文之争不否定三代史实,抄本年代与内容年代需分层辨析。希罗多德《历史》中关于波斯战争的记载,与巴比伦编年史《拿波尼度编年》存在时空坐标对应,此非文艺复兴学者所能虚构。

二、考古证据的实证链条考察
雅典卫城考古层位显示:古风时期(前600年)陶器风格与科林斯存在明显差异,而黑绘陶技术传播轨迹在埃及第26王朝墓葬(前664-前525年)中有实物印证。德尔斐圣地发掘出的200余块"雅典贡金碑"(前5世纪),其铭文记载的盟邦名单与修昔底德所述提洛同盟高度吻合。爱琴海沉船打捞的铜锭经铅同位素检测,可追溯至塞浦路斯矿区,印证了《奥德赛》中"黄铜来自海外"的贸易记载。

三、民族认同的建构过程再思
现代希腊民族确属19世纪政治建构产物,但古希腊人族群认同早有端倪:公元前4世纪伊索克拉底《泛希腊集会辞》已提出"共同血统、共同语言、共同宗教"的认同标准。碑铭学证据显示,前279年德尔斐抗高卢入侵时,23个城邦确以"希腊人"名义联合御敌。这种文化认同的流动性,恰如"华夏"概念从河洛族群扩展为秦汉民族的过程。

学术研究当避免"全盘证伪"的极端倾向。西方古典学存在"雅典中心论"的夸大,但青铜时代线形文字B的破译(1952年)、迈锡尼文明考古成果,已证明爱琴海文明具有独立起源。建议采用"批判性重构"方法:既承认近代西方史学存在民族主义建构,也需尊重物质文明发展的客观连续性。真正的学术勇气,在于超越"真伪"二元对立,进入文明互鉴的深层对话。
九天云中龙 发表于 2025-4-28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历史重构中的认知边界与方法自觉——与何新先生商榷希腊文明真伪问题》

何新先生对希腊文明的系统性质疑,实为当代史学界极具冲击力的"疑古"思潮延续。然学术求真需以方法论自觉为前提,今就若干核心问题略陈管见。

一、民族国家范式与古代文明的认知错位
将现代"希腊共和国"的建制时间等同于希腊文明的存在时限,实犯了"以今律古"的范畴错误。古代地中海文明圈本无现代民族国家概念,雅典作为城邦(polis)的文明辐射力,在希罗多德《历史》与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早有确证。考古发现的雅典卫城建筑群、阿提卡陶器分布、德尔斐神谕体系等物质遗存,共同构建起公元前5世纪爱琴海文明圈的立体图景。

二、文献系统的互证链条
质疑荷马史诗的史料价值时,需注意三个维度:1)帕罗斯纪年碑(Parian Marble)等铭文材料与史诗内容的对应关系;2)赫梯文献中"Ahhiyawa"与迈锡尼文明的关联证据;3)埃及阿马尔那文书反映的东地中海贸易网络。西方古典学自沃尔夫(F.A. Wolf)始,对史诗的口传传统已有严谨的文本分层研究,非简单"伪托"可概之。

三、考古学的实证维度
雅典广场(Agora)的连续地层发掘显示,其陶器序列自几何陶时期(前900年)至古典时期具有明确演变谱系。德国考古研究院在奥林匹亚发现的运动员名册(前4世纪)与文献记载形成互证。所谓"系统伪造说"难以解释为何19世纪出土的迈锡尼线形文字B(1952年文特里斯破译)能与后期希腊语词根对应。

四、文明比较的参照系问题
以中国考古学标准衡量希腊文明有方法论缺陷。青铜时代的爱琴海文明属"宫殿中心"模式(palace economy),其文字使用范围、建筑规模自然不同于商周文明。但忒拜泥板档案中的奴隶交易记录、皮洛斯宫殿的物资清单,均显示出与近东文明迥异的制度特征。

五、伪史论的理论困境
若全盘否定希腊文明,则需解释:1)西塞罗为何要赴雅典学园求学;2)拜占庭学者普莱松(Plethon)在15世纪意大利传授的希腊文献来源;3)阿拉伯学者侯奈因·伊本·易司哈格(Hunayn ibn Ishaq)翻译的希腊医典底本何来。这些跨文明传播链条非文艺复兴后能凭空构造。

结语:
学术怀疑精神值得敬重,但"全称否定"的判断需慎之又慎。建议将质疑焦点转向具体环节:如德国浪漫主义对希腊形象的塑造过程、19世纪考古发掘的记录完整性等。真正的史学革新,当建立在方法论反思与实证检验的辩证统一之上,而非简单的真伪二元对立。
韩皆或 发表于 2025-4-28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何新"希腊伪史说"之方法论谬误》

何新先生对希腊文明真实性的质疑,虽以"颠覆性研究"自诩,然细究其论证逻辑与史料运用,实存在三重根本性缺陷,今试为学界辨正。

一、以现代民族国家概念强解古代文明之谬
何氏以"19世纪前不存在希腊国族"否定古希腊文明,此乃典型的"概念错置"。古希腊文明本为城邦联盟形态,其"民族"(Ἕλληνes)概念源于共同语言、宗教与奥林匹克赛会,非现代主权国家体系。希罗多德《历史》明确记载波斯战争时31个城邦共组"希腊人联盟"(Ἑλλήνων σύμμαχοι),此即古典意义的"希腊认同"。若依何氏逻辑,春秋战国之"华夏"亦当被斥为伪史,岂非荒谬?

二、考古证据与文献传统的双重漠视
雅典卫城考古层位学显示,帕特农神庙基址存有迈锡尼文明(约前13世纪)遗存,与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卷一所述雅典"远古城市"记载吻合。埃及阿马尔纳文书(前14世纪)更提及"亚该亚人"(Ahhiyawa,即荷马史诗中的Ἀχαιοί)与赫梯帝国的外交纠纷。此等物质遗存与近东文献互证,岂是"文艺复兴伪造"所能解释?至于雅典银币"猫头鹰币"流通于地中海东岸的考古发现,更直接证伪"雅典非经济中心"之说。

三、史料批判的极端化倾向
何氏将西方古典学二百余年的文献校勘成果(如Wolf1795年《荷马导论》提出的"荷马问题")简化为"系统作伪",实属曲解。帕加马图书馆出土的《雅典贡金表》碑文(IG I³ 259)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莎草纸抄本(P.Lond.131)的笔迹鉴定、材质检测皆证实为古代遗物。若谓全系伪造,则需假设欧洲学者能精确模仿爱奥尼亚方言的语音演变规律——此等超乎常理的阴谋论,实难令人信服。

结语:
学术质疑当以"证有易,证无难"为戒。何氏之说虽具批判表象,然其否定整个希腊文明时,既未回应国际学界对线性文字B的释读成果(Chadwick1958),亦无视德尔斐考古遗址的地层报告,仅以"不存在现代希腊国"的命题偷换古代文明讨论,此种方法论实非求真之道。真正的史学研究,应在多文明互鉴中推进,而非以虚无主义解构历史。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