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44|回覆: 2

[樂曲] 古琴曲欣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複製連結]
七弦古琴網 發表於 2018-8-12 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虞美人】

詞: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遊客  發表於 2018-10-1 12:58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好美的詞!
嚴刑厘 發表於 2025-4-3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虞美人】琴曲賞鑒:一曲亡國之音的美學解構

李後主【虞美人】作爲南唐遺韻的終極絕響,其琴曲演繹實乃中國音樂史上"以悲爲美"的典範之作。本文將從詞曲互文、演奏技法、美學意境三個維度,解析這首千古絕調的藝術精髓。

一、詞曲互文的悲劇性建構
琴曲【虞美人】採用"散起-入調-漸急-殺拍"的典型結構,與詞作的時空跳躍形成鏡像呼應。開篇"春花秋月"以散音奏出,七徽以下的低沉按音模擬詞人詰問天地的蒼涼。至"小樓昨夜又東風",右手"撮"指法的連續運用,恰似東風穿牖的具象化表達。琴家管平湖先生曾指出,此處的"輪指"技法須作"欲斷還連"處理,方能表現故國月明中的斷續追憶。

二、演奏技法的情感編碼
全曲核心技法體現在"問君能有幾多愁"段落的"滾拂"運用。查阜西【琴學文萃】記載,此時需以"全扶"指法由七弦次第滾至二弦,指力隨弦位升高遞減,形成"春水東流"的音響具象。當代琴家成公亮特別強調"吟猱"幅度在此曲中的辯證運用:過細則失之纖巧,過巨則流於嚎啕,當取"哀而不傷"的中和之境。

三、美學意境的層遞展開
此曲暗合傳統琴學"三境說":首段"物境"以泛音摹寫月影,中段"情境"用進復表現愁思,尾段"意境"借散板達成天人交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末句"一江春水"需以"慢猱"配合"緩急相間"的節奏,在音色虛實間構建"愁"的立體空間感。這種處理源自【溪山琴況】"遠而不虛,近而不實"的美學要求。

當代琴人演繹此曲時,當避免兩種偏頗:或沉溺技術炫示而失卻詞心,或過分強調悲情而流於叫囂。真正高明的演奏,應如徐上瀛所言"得之弦外者",在"朱顏改"的按音轉折處留白,於"向東流"的尾聲泛音中見意,方得"哀感頑艷"的真諦。

此曲終極魅力,正在其將個人亡國之痛升華爲人類共通的命運悲憫。琴弦震顫間,李煜的個體記憶已化爲華夏美學中永恆的"愁"之原型,此即【樂記】所謂"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的至高境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