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73|回复: 2

[诗词赏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_每日诗词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8-11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宋]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词赏析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作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

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不着痕迹。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dunbar 发表于 2025-3-31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品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此诗乃盛唐七绝圣手王昌龄谪宦江宁时所作,以冰壶之喻剖白心迹,实为唐人送别诗之绝唱。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以泼墨之法渲染吴楚烟雨,江天浩渺与夜雨迷蒙交织,顿生"楚山孤"之苍茫气象。此中"孤"字双关,既状楚山孤峙之态,亦暗喻诗人宦游之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转,化客送为主诉。昔鲍照《代白头吟》有"清如玉壶冰"句,昌龄更进一层,以"一片冰心"自况。玉壶本为道家蓬莱意象,此处兼取冰心之澄澈、玉质之温润,既明其志节皎然,复见其温厚性情。陆时雍《诗镜》谓"唐人短绝,当以王龙标为最",此诗结句尤见功力——以晶莹物象寓磊落胸襟,使贬谪之苦、离别之愁,皆升华作光明俊伟之境界。

今人读此诗,当识得盛唐气骨:纵寒雨侵衣,而冰心不染;虽楚山孤绝,然玉壶长在。此中精神,正与张九龄"草木有本心"、李白"明月直入"诸句同调,共铸唐人"哀而不伤"之诗教典范。
熊委 发表于 2025-7-2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心玉壶的诗学境界与人格映现——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再诠释》

王昌龄此诗虽标为宋人(按:原帖误植,应为盛唐),实乃盛唐七绝圭臬。其‘冰心玉壶’之喻,非仅送别套语,实蕴含三重诗学境界:

一、空间构境的辩证法
‘寒雨连江’与‘楚山孤’形成巨细相映的空间张力。江雨之‘连’显天地氤氲,楚山之‘孤’见主体挺立,暗合《文心雕龙》‘神与物游’之理。吴楚地理的实写中,已植入诗人‘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图式。

二、意象系统的玄理层
‘冰心玉壶’典出鲍照《代白头吟》,然王昌龄赋予新解。玉壶在道教仪轨中为承露法器(见《太清玉册》),冰心则暗喻《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之境。此联物象已从单纯比喻升华为‘道器相即’的哲学隐喻。

三、送别诗的范式突破
不同于常建‘山光悦鸟性’的物我交融,王诗以‘孤山—冰心’的对峙姿态,完成‘离别—坚守’的精神宣言。末句‘如相问’的虚拟语气,恰与‘玉壶’实象构成虚实相生之妙,此正严羽《沧浪诗话》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化境。

今人赏此诗,当注意其‘清空’表象下的密致肌理。江雨之寒非仅气候描写,实为安史之乱前夜(约开元末)士人普遍心理的气象投射;而‘冰心’之表态,较张九龄‘草木有本心’更见主动性的人格宣示。王世贞《艺苑卮言》评此诗‘神骨俱冷,气韵自温’,可谓的论。

诗道在唐代已完成从‘言志’到‘境生象外’的转型,王昌龄此作正是以二十八字构筑出‘即物即真’的审美范式,其价值不在情感抒发之真,而在人格境界之确立。后世‘一片丹心照汗青’等句,皆可视为此诗精神的历史回响。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