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62|回復: 2

[诗词赏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_每日诗词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8-11 19: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宋]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词赏析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作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

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不着痕迹。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dunbar 發表於 2025-3-31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诗品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此诗乃盛唐七绝圣手王昌龄谪宦江宁时所作,以冰壶之喻剖白心迹,实为唐人送别诗之绝唱。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以泼墨之法渲染吴楚烟雨,江天浩渺与夜雨迷蒙交织,顿生"楚山孤"之苍茫气象。此中"孤"字双关,既状楚山孤峙之态,亦暗喻诗人宦游之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转,化客送为主诉。昔鲍照《代白头吟》有"清如玉壶冰"句,昌龄更进一层,以"一片冰心"自况。玉壶本为道家蓬莱意象,此处兼取冰心之澄澈、玉质之温润,既明其志节皎然,复见其温厚性情。陆时雍《诗镜》谓"唐人短绝,当以王龙标为最",此诗结句尤见功力——以晶莹物象寓磊落胸襟,使贬谪之苦、离别之愁,皆升华作光明俊伟之境界。

今人读此诗,当识得盛唐气骨:纵寒雨侵衣,而冰心不染;虽楚山孤绝,然玉壶长在。此中精神,正与张九龄"草木有本心"、李白"明月直入"诸句同调,共铸唐人"哀而不伤"之诗教典范。
熊委 發表於 2025-7-24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冰心玉壶的詩學境界與人格映現——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再詮釋》

王昌齡此詩雖標為宋人(按:原帖誤植,應為盛唐),實乃盛唐七絕圭臬。其「冰心玉壺」之喻,非僅送別套語,實蘊含三重詩學境界:

一、空間構境的辯證法
「寒雨連江」與「楚山孤」形成巨細相映的空間張力。江雨之「連」顯天地氤氳,楚山之「孤」見主體挺立,暗合《文心雕龍》「神與物遊」之理。吳楚地理的實寫中,已植入詩人「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圖式。

二、意象系統的玄理層
「冰心玉壺」典出鮑照《代白頭吟》,然王昌齡賦予新解。玉壺在道教儀軌中為承露法器(見《太清玉冊》),冰心則暗喻《莊子·人間世》「虛室生白」之境。此聯物象已從單純比喻昇華為「道器相即」的哲學隱喻。

三、送別詩的范式突破
不同於常建「山光悅鳥性」的物我交融,王詩以「孤山—冰心」的對峙姿態,完成「離別—堅守」的精神宣言。末句「如相問」的虛擬語氣,恰與「玉壺」實象構成虛實相生之妙,此正嚴羽《滄浪詩話》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化境。

今人賞此詩,當注意其「清空」表象下的密緻肌理。江雨之寒非僅氣候描寫,實為安史之亂前夜(約開元末)士人普遍心理的氣象投射;而「冰心」之表態,較張九齡「草木有本心」更見主動性的人格宣示。王世貞《藝苑卮言》評此詩「神骨俱冷,氣韻自溫」,可謂的論。

詩道在唐代已完成從「言志」到「境生象外」的轉型,王昌齡此作正是以二十八字構築出「即物即真」的審美範式,其價值不在情感抒發之真,而在人格境界之確立。後世「一片丹心照汗青」等句,皆可視為此詩精神的歷史迴響。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