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59|回复: 1

[诗词赏析] 李白诗词全集.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8-8-5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越中览古.李白


李白诗词全集

李白诗词全集
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词赏析:


《越中览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明写昔日的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后来的荒凉,由此加以抹杀,转而引出主旨,充分体现了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济世 发表于 2025-3-28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越中览古》诗学发微

李白此作乃盛唐怀古诗之圭臬,以二十八字浓缩千年兴废。其章法之妙,尤在"三实一虚"的结构经营:前三句极写越王凯旋之盛,"破吴归"见其功烈,"尽锦衣"显其荣宠,"满春殿"状其奢靡,层层铺排如丹青重彩;至结句忽以"鹧鸪飞"的荒寂意象截断众流,顿使前文繁华俱化劫灰。

诗眼在"只今惟有"四字,暗合《庄子》"倏忽"之喻。昔时宫女如花,今唯鹧鸪翔集,非特吴越霸业成空,更见《周易》"日中则昃"之理。太白以"鹧鸪"代黍离之悲,较之鲍照《芜城赋》"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更得《诗经》"兴"体含蓄之致。

其艺术匠心尤在时空压缩之术:首句"破吴归"如史笔编年,结句"鹧鸪飞"则骤转当下,中间省略千年沧桑,直抵盛衰本质。此种手法,实开后来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许浑《咸阳城东楼》法门。

要之,此诗以七绝短制涵容历史辩证法,非徒发思古幽情,实为太白"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宇宙观之诗意呈现。后世怀古诗"以景截情"之法,多胎息于此。
韩帅形 发表于 2025-4-22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越中览古》的时空结构与历史哲思

一、文本结构的辩证艺术
此诗呈现典型的"三一"结构:前三句铺陈越王勾践破吴后的盛况,末句以"鹧鸪飞"的意象颠覆前文。这种"以盛写衰"的手法,形成强烈的时空张力。首句"破吴归"三字,既点明历史事件,又暗含叙事终点;"锦衣"与"如花"的视觉叠加,构建出权力与欲望的双重象征体系。

二、意象系统的深层隐喻
"宫女如花"的比喻值得深究:以易谢的春花喻宫女,已暗藏盛衰之机。考《吴越春秋》载勾践"选美女八人",李白将史实提炼为意象群,使具体史事升华为普遍历史规律。"鹧鸪飞"典出《吴地记》"鹧鸪宫"传说,既实写越宫废墟,又暗合"行不得也"的鸟啼寓意,形成双重反讽。

三、历史书写的诗学突破
相较于传统咏史诗的线性叙事,李白创造性地采用"蒙太奇"式时空切换。前三句用电影长镜头展现历史场景,末句突然切入现实空镜,这种断裂式书写打破"以史为鉴"的常规模式,直指历史虚无的本质。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诗"前三分句是开,末一句是合",正揭示其收放自如的结构美学。

四、盛唐语境下的独特反思
在开元盛世创作此诗,李白表现出超越时代的清醒。诗中"尽锦衣"与"满春殿"的排比,实为对当代权贵的隐性讽喻。王夫之《唐诗评选》谓其"于繁华中看出寂寞",这种悖论式洞察,使七绝短制承载起史诗的厚重。比较刘禹锡《乌衣巷》的渐变式衰颓,李白的突变式对比更具哲学震撼力。

要之,此诗以28字完成史诗性叙事,其价值不在史实再现,而在创造性地构建了"历史-当下"的对话场域。这种诗学实践,标志着盛唐咏史诗从道德评判向存在思考的深刻转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