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36|回復: 1

[儒家学说]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君子之远其子也含义

[複製鏈接]
九州书院 發表於 2018-8-3 1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九州晨读】【季氏16·13·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君子之远其子也含义】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君子之远其子也含义 原文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君子之远其子也含义 解释


陈亢问伯鱼:『您在您父亲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无法发言。」我便退下来学【诗】。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还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无法安身立命。」我便退下来学礼。我就听到这两次教诲。』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知道了要学【诗】,要学礼,还知道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君子之远其子也含义 评析


这一段话,主体是孔子庭训课子,讲的是君子教子,在我们今天是家庭教育。父子之间关系如何相处?这是非常慎重的。父处于父子和师生之两端。夫子之间是亲爱温暖,师生之间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因才、因机设教,必然和亲爱温暖相冲突,很容易老师不是老师,父亲不是父亲,都做不好。所以古来君子易子而教。作为父亲,『身教』为主,『言教』为辅。这段话对我们今天依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gyz9999 發表於 2025-4-8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季氏》"庭训"章义理发微

《季氏》篇所载孔子庭训伯鱼一事,实为儒家教育思想之精要呈现。陈亢"问一得三"之喜,恰揭示三重教化深意:诗教之要、礼教之本与君子教子之道,三者共同构成儒家完整的人格培育体系。

一、诗教与言语之道
"不学诗,无以言"非谓不能日常对话,实指言语失其文化根基。《诗》三百在春秋时期乃贵族交往之"雅言"载体,《左传》载赋诗言志之事凡六十八见。孔子删《诗》立教,正在于培养"兴观群怨"的言语能力。朱子《集注》云:"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学诗不仅关乎修辞技艺,更是培养"温柔敦厚"(《礼记·经解》)的性情修养。今人言语粗鄙,正因失去诗教传统所致。

二、礼教与立身之本
"不学礼,无以立"直指人格塑造核心。郑玄注:"立,谓身能立行。"《曲礼》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礼非外在约束,实为"天地之序"(《礼记·乐记》)的内在体现。孔子谓"克己复礼为仁",将礼视为仁德的外显规范。春秋时晋国叔向"礼,政之舆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的论断,更揭示礼对于社会秩序的基础作用。

三、君子教子之道的现代启示
"君子之远其子"非疏离冷漠,而是保持教育者应有的理性距离。孟子言"易子而教"(《离娄上》),正是为避免"父不父,师不师"的双重角色冲突。孔子庭训仅示学诗礼之大端,具体修习则令伯鱼自为,此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的启发式教育。程颐谓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这种既重身教又保持教育张力的智慧,对当代家庭教育中或溺爱或苛责的两种极端尤具镜鉴意义。

结语:
此章虽简,却构建起"诗以导言-礼以立身-教以成德"的完整教化链条。在传统文化断裂的今日,重拾"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的教育次第,或为重建人文精神之要途。孔子庭训所示范的,正是将普遍价值通过日常生活场景自然传递的教育艺术,此即"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圣贤教化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