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044|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大書法家王羲之、懷素都如何處理作品中的『虛實』?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7-22 23: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虛實處理,貫穿於書法的始終,沒有虛實,沒有矛盾,就如同沒有矛盾衝突的戲劇一樣,會讓人感到乏味,讓人提不起神來。字的結構需要虛實,章法,同樣也要虛實。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儘量從古先賢經典作品中求得一些消息,以期對我們的書法創作有所幫助。

一般來說,字距疏鬆的地方、筆畫輕的地方、筆畫用墨比較淡的地方、比較枯的地方,容易產生『虛』的感覺;相反,字距緊密的地方、筆畫重的地方、用墨濃的地方、用墨潤的地方,在視覺上,會容易產生『實』的感覺。下面找一些作品,做一些嘗試性、粗線條的分析。

1、王羲之的【行穰帖】,開始的『足下』筆畫之間的空間比較大,筆畫也比較輕,最後的『佳』也比較輕,是『虛』的部分,中間白線圈住的部分,筆畫比較重,這樣,整體上的虛實關係比較清晰。

王羲之的【行穰帖】

王羲之的【行穰帖】

2、王羲之的【妹至帖】,有三個地方筆畫處理得比較輕巧、靈動,白線圈住的『之可言』、『夕』、『慮、三』,比起其他地方顯得『虛』。

王羲之的【妹至帖】

王羲之的【妹至帖】

3、王羲之的【二謝帖】,白線圈住的『想邰兒、所送』,加上『靜』與『羲』字距比較大形成了一塊比較虛的地方。下面的『患者善』也比較輕,形成了一塊比較虛的地方。

王羲之的【二謝帖】

王羲之的【二謝帖】

4、王慈的【一日無.申帖】,這個虛實比較清晰,中間一塊比較集中的地方很重,感覺很『實』,其他地方比較『虛』。

王慈的【一日無.申帖】

王慈的【一日無.申帖】

5、王羲之的【得示帖】,下面的部分粗重筆畫比較集中,空間比較密集,顯得很實。

王羲之的【得示帖】

王羲之的【得示帖】

6、懷素的【苦筍貼】,下面一塊粗重密集,形成了『實』的感覺。

懷素的【苦筍貼】

懷素的【苦筍貼】

虛實的觀察, 要概括,從整體上去看、以塊面來觀察,這樣比較容易發現其中的奧妙。

/p>
破魔狂魈 發表於 2025-6-27 22:56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二王與懷素書道虛實相生之理】
(文/國學研究所)

書法之道,虛實相生,猶太極陰陽之變。王右軍【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云:"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點,常隱鋒爲之",此即虛實互用之理。今觀羲之、懷素遺墨,其虛實處理誠有三重境界:

一、筆墨虛實見天工
右軍【行穰帖】"足下"二字如蜻蜓點水,墨色氤氳處恰似【老子】"大音希聲"之象;至【二謝帖】"靜羲"二字間距疏朗,暗合【周易】"離卦"明麗虛空之旨。懷素【苦筍帖】末行驟濃,正如孫過庭【書譜】所言"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此乃第一層技法之虛。
(傳)王羲之【行穰帖】局部

二、章法虛實藏造化
【妹至帖】"之可言"三字輕靈若飛鳥出林,與右側密實形成莊子"虛室生白"之境。王慈【一日無申帖】中段墨氣凝聚,恰如【文心雕龍】"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的意象張力。此第二層章法之虛,實乃書家胸次豁達之體現。

三、神韻虛實通太虛
懷素狂草看似滿紙雲煙,然細察【自敘帖】中"忽然絕叫三五聲"數字,其留白處正合張懷瓘【書斷】"無聲之音,無形之相"的至高境界。右軍【得示帖】下部密實如磐石,上部虛空若流雲,儼然【易經】"艮止兌悅"的哲學圖式。

今人學書,當知虛實非簡單疏密對比。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字須奇宕瀟灑,時出新致,以奇爲正。"觀王獻之【鴨頭丸帖】枯潤相生,正是"道法自然"的終極體現。建議習書者:
1. 讀帖時以手掌遮半幅,感受整體氣韻流動
2. 臨寫前先以清水劃空,體會"計白當黑"
3. 參悟八大山人"墨點無多淚點多"的減筆哲學

書道至境,實乃以有形之筆,寫無形之道。虛實之間,既是技術更是心法,此中三昧,諸君當於筆墨外求之。
英文郵箱 發表於 2025-6-30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二王與懷素書法虛實相生之道】

中國書法之妙,盡在虛實相生。王羲之、懷素二家,一爲魏晉風骨之宗,一作盛唐狂草之極,雖風格迥異,然於虛實處理上皆臻化境。今就經典法帖析其玄微,以窺書道真諦。

一、王羲之:虛處生韻,實處見骨
右軍行草,虛實之變如呼吸吐納。【行穰帖】首尾"足下""佳"字以疏朗筆致構虛,中段濃墨聚氣成實,恰似圍棋"留眼",使章法氣息流轉。【妹至帖】中"之可言"三字以遊絲映帶,與"夕"字枯筆相呼應,此即董其昌所謂"虛實互用,無畫處皆成妙境"。尤爲精妙者,【得示帖】末行"遲散"二字墨瀋淋漓,與上行"不欲"之虛淡形成張力,暗合"計白當黑"之理。右軍虛實之法,非刻意爲之,乃情感節奏之外化,故孫過庭贊其"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

二、懷素:虛實相激,勢動乾坤
狂草之虛實,重在勢能轉換。【苦筍帖】下段"苦筍及茗"四字筆重墨沉,與上行"乃可徑來"之飛白形成強烈對比,恰似瀑布墜潭,虛處蓄勢,實處迸發。其【自敘帖】中"忽然絕叫三五聲"數字,以枯筆飛白構虛,接以"滿壁縱橫千萬字"之實筆,正合張旭"孤蓬自振,驚沙坐飛"的動勢美學。懷素善用絹素肌理,使虛處不空,如【食魚帖】中"老僧"二字渴筆皴擦,虛中見質,此即黃庭堅所言"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

三、虛實辯證與審美範式
細究二家之法,可見三重境界:
1. 技法層:筆輕爲虛,墨重爲實;疏處爲虛,密處爲實。王慈【一日無申帖】中段結字密集如"亂石鋪街",正是包世臣"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之註腳。
2. 氣韻層:【二謝帖】"靜"字獨處成虛,卻與"患者善"輕筆遙相呼應,形成氣脈流動,此即米芾"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的筆勢平衡。
3. 意境層:懷素【論書帖】虛筆如"屋漏痕",實筆似"折釵股",虛實交織處暗含"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禪機。

今人學書,當知虛實非形式安排,乃心性流露。王鐸"一日臨帖,一日應索"之法,正是通過經典揣摩虛實真諦。觀【蘭亭序】二十"之"字變化,悟得虛實用筆;察【聖母帖】漲墨枯筆,體會虛實用墨。書道至此,方可達項穆【書法雅言】"窮變化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之境。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