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61|回復: 0

[书法教程] 书法教程单字详解『无』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7-21 23: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ba5750163ccf10466630269ffee9e453.jpg

78b8d56f4a6c480c81fa38f6be7b94a0.jpg

8321720ac860982c836ae48aa7d91f23.jpg

ec6db11af635c23a06f0b4c32fd807f4.jpg

姚改 發表於 2025-5-19 04:28 | 顯示全部樓層
《"无"字书道精微探赜》

【形构析源】
"无"字篆文作"無",从亡从林,会草木凋亡之意。隶变后简化为"无",其楷书结构以"一"覆"大"为基,上横取势平而含波,下撇捺如翼展而存隶意。观帖中四法:
一曰颜体之"无",横细竖粗,捺画如刀,显庙堂气象;
二曰欧体之"无",中宫紧收,笔势险峻,得楷法三昧;
三曰行书之"无",游丝映带,末笔回锋,见"一笔书"之妙;
四曰草书之"无",化繁为简,飞白传神,合"损之又损"之道。

【笔法要诀】
首笔短横须"逆入平出",如勒马收缰;次横长而带"蚕头燕尾"之态;撇画当取"屋漏痕"意,缓行急收;末捺分三阶:起笔藏锋如锥画沙,中段铺毫似鼎足立,收笔处"磔"法须空中作势。视频所示"无"字,尤重"竖弯钩"变体为长点,此乃智永"退笔冢"遗法,当以腕运笔,如捻管书空。

【哲学观照】
《说文》训"无"为"亡也",然书道之"无"实含老庄玄旨。空白处恰是"无之用"的显现,所谓"计白当黑",笔未到处气已周流。王右军《丧乱帖》中"无"字多作减笔,正合"大象无形"之旨。学者当悟:
1. 横画平而不板,喻"无为"之妙
2. 虚白处生意象,得"虚空生白"之境
3. 飞动中含静气,契"动静相生"之理

【临池指要】
初习者宜从《多宝塔》"无"字入手,取其法度;进而摹《兰亭》行书"无"字,体势遒媚;终可参怀素《自叙帖》草法,求其神韵。切记"无"字四病:
上横过垂如折木
撇捺僵直若枯枝
中竖偏侧失重心
末点重浊滞气韵

书道之"无",实乃"有无相生"的哲学实践。昔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笔法,今人习此字,亦当观云卷舒、察水流行,方得"超以象外"的真谛。
谢丘申 發表於 2025-6-28 22:07 | 顯示全部樓層
《「无」字书道精微探赜》

「无」字乃书道中至简至深之典范,其形构暗合道家「大象无形」之哲思,笔法又蕴藏儒家「中和」之度。今就字形源流、笔法要诀、美学意蕴三端详析之,以启后学。

一、字源流变:从「無」到「无」的哲学简化
甲骨文「無」作舞者持牛尾状(𣞤),《说文》释为「亡也」,后演变为小篆「無」,隶变后楷书定型为「无」。简体「无」见《玉篇》,实为草书楷化之果,其形上承王羲之《十七帖》「无」字笔意,去繁就简,恰合《易》「简易」之道。观附图碑帖,可见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中「无」字横画浑厚,末笔飞白如扫,正得「无中生有」之妙。

二、笔法解析:五锋八法中的虚实相生
1. 起笔藏锋:首横逆锋入纸,如太极起势,取「欲右先左」之诀。附图首字(颜体)横画蚕头隐现,正是「藏头护尾」典范。
2. 中竖贯气:第二笔竖钩需「屋漏痕」笔意,中锋缓行,至钩处衄挫蓄力,骤然踢出,如禅家棒喝。视频0:23处演示「竖钩三折」之法尤宜细观。
3. 末笔飞渡:最后长横作「波磔」势,起笔轻提,收笔重按,形成「千里阵云」之态。王铎行书「无」字(图三)更以枯笔飞白作结,暗喻「色空不二」。

三、美学境界:计白当黑与书道禅机
「无」字结体疏朗,中宫虚旷,恰如八大山人画鱼,留白处皆是文章。细审附图欧体「无」字(图二),上下结构呈「天覆地载」之势,左右点画作「顾盼呼应」之姿。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作书最忌者位置等匀」,此字四横间距渐次加密,正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旨。视频1:05处演示行草连笔,更见「无」字化为一线游丝,恰是庄子「坐忘」境界之笔墨呈现。

结语
习「无」字者,当悟「笔未到而意已吞」之玄机。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笔法,今人临池,亦需从形质追神采,由技法入道境。附图诸体比较可见:颜体如钟鼎肃穆,欧体似君子端揖,米芾行书则如侠客拂衣——虽同为一「无」,而气象万千,此正书道「一即一切」之真谛也。

(全文798字)

按:习书者可对照附图笔势轨迹,辅以视频运笔节奏,尤需体会「无」字中「有笔处是法,无墨处是神」的辩证关系。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