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37|回覆: 0

[詩詞賞析] 李白詩詞全集.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7-21 13: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贈汪倫.李白


贈汪倫.jpg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詞賞析:


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這首詩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贈汪倫】作於李白在安徽涇縣一帶的漫遊途中。在涇縣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倫,他常常預備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離開桃花潭時寫下了這首贈別之作。前兩句敘事,詩人正要乘船出發,忽然聽見岸上傳來歌唱聲,原來是老朋友汪倫特意趕來送他;後兩句用比興手法,表達了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別之深情,生動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強了詩句的動人力量。這首有明顯的民歌風味的詩詞自然質樸,清新流暢。詩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寫出了與友人的真摯情意。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像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中華詩詞佳作之一。


esgrhyr236 發表於 2025-4-29 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贈汪倫】詩學考釋與審美探賾

李白此詩雖僅二十八字,然其藝術造詣與情感深度,足爲盛唐絕句典範。今從格律、意象、情感三維度詳析之。

一、聲律考辨
此詩合於七絕仄起首句入韻格律(行、聲、情屬庚韻),然突破初唐粘對窠臼。"忽聞"句以入聲"忽"字振起,與首句平緩語調形成張力。第三句"尺"字驟收,末句"不及"連用入聲,聲情相諧,暗合離別哽噎之態。王夫之【姜齋詩話】謂"太白絕句多天籟",此詩可證。

二、意象系統解詁
1. "踏歌"考源:此乃唐代民間送別儀軌,【資治通鑑】注云"連手而歌,踏地以爲節"。李白化俗爲雅,較之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更多市井生機。
2. 潭水意象:桃花潭實深不過十丈,然"千尺"之喻非徒誇張。【文心雕龍·誇飾】云"形器易寫,壯辭可得喻其真",此正得"情往似贈,興來如答"之妙。
3. 比較美學:較之杜甫"江湖多風波",李白取象明麗;相較於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則更顯情熱。此乃盛唐氣象多元呈現。

三、情感結構析微
前二句敘事蓄勢,後二句抒情迸發,符合"起承轉合"之法。然細究之:
"將欲"與"忽聞"構成心理落差,暗藏期待
"不及"二字構成詩眼,完成由物理空間到情感空間的升華
通篇不言"愁"字,卻得"樂景寫哀"之效,與【詩經·採薇】"昔我往矣"同妙

此詩在傳播史上別具意義。汪倫本布衣,因詩不朽,實開中唐"市井入詩"先聲。蘇軾評"李白詩如清水出芙蓉",此作尤見天然本色。今人讀之,當識其既承古樂府真率,復啟宋詞直抒胸臆之雙重價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