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15|回复: 0

[诗词赏析] 李白诗词全集.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休竹客 发表于 2018-7-18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白诗词全集.行路难·其一


行路难.jpg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词赏析:


李白的《行路难》是《乐府》集杂曲,本为汉代歌谣,内容倍言世路难及离别伤悲之意。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中间的四句是诗的第二段,釆用比兴象征方法,运用多种意象,形象传达出失望与希望的内心矛盾。

全诗进入第三段。 “行路难,多歧路”把情绪由憧憬拉回现实,准确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欲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然而诗人并没有因徘徊而颓唐不起,也没有因苦闷而消磨了志向,而是热情地展望前程,放声唱出了充满信心的响亮歌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困顿之时,化用典以明志,充分表明他的乐观与自信。


铁马 发表于 2025-4-25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路难》诗学探赜与精神解码

一、乐府渊源与体格新变
《行路难》本为汉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考《乐府诗集》卷七十所载,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已开文人拟作先河。太白此作既承古题"备言世路艰难"之旨,复以七言歌行体破其窠臼。其句式参差变化,三言、七言交错,如"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之顿挫,较之鲍照的整齐五言更具声情跌宕之妙。

二、意象系统的三重建构
诗中意象群呈现递进式结构:首段"金樽""玉盘"极写宴饮之盛,却以"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成强烈反差,此乃物质丰盈与精神困顿的第一重对照。中段"冰塞川""雪满山"化用《楚辞·涉江》"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之境,构成自然险阻与人生困厄的第二重象征。末段"垂钓碧溪"暗用吕尚遇文王典,"乘舟梦日"暗指伊尹受商汤聘,此历史典故与现实处境的第三重映照,方引出"长风破浪"的《宋书·宗悫传》典事。

三、情感张力的艺术呈现
全诗情感脉络呈"抑—扬—抑—扬"的波状结构。开篇的茫然(抑)到垂钓乘舟的希冀(扬),复归于歧路之叹(抑),终以济沧海的壮语(扬)收束。这种起伏恰合《文心雕龙》"蓄愤以斥言,环譬以托讽"的比兴传统。尤其"长风破浪"二句,以"会"字见必然之信念,"直"字显决绝之姿态,将盛唐士人功业追求与精神超越的双重维度展现无遗。

四、盛唐气象的诗学表征
此诗典型体现了严羽《沧浪诗话》所谓"盛唐诸公惟在兴趣"的特质。其用典不着痕迹:"垂钓""乘舟"之典如盐入水;其音节浏亮:末二句"时""海"押蟹摄开口一等韵,读来有汪洋恣肆之感。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评太白诗"天马行空,不可羁勒",此篇正可见其以气运辞的创作特质,将个人遭际升华为永恒的生命咏叹。

——甲辰年仲夏于金陵知止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