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58|回復: 2

[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中的『五劳』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7-18 13: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人体出现的诸多不适和疾病往往与过度使用有关

人体出现的诸多不适和疾病往往与过度使用有关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想保持最佳状态就一定要注意适中,适中就是最佳,人体出现的诸多不适和疾病往往与过度使用有关。这就是中医理论中所说的『五劳』。关于『五劳』,〖内经〗中说:可以看出,『五劳』的产生是某种活动过『久』。

【原文出处】〖素问,宣明五气〗:『久视伤血,久外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详解】

视、卧、坐、立、行是人生命活动的五种体态,有静有动,有劳有逸。生命活动既不能过静过逸,也不能过动过劳。中医理论中认为过静过逸,久卧、久坐则气血不流通,会伤及人身。过动过劳,久视、久立、久行,超出了人体的正常调节和耐受范围,亦会损伤人体。

1

久视伤血

人身精气皆上注于目,但目与血的关系最为密切,目得血滋养才能视物、辨物,用目过度又会伤血。

日常生活中,如果长时间读书看报,或沉迷于电视电脑,就会引起视力疲劳,出现双目干涩、视力下降、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血虚症状。

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用眼卫生,不可长时间、过度用眼。

2.久卧伤气

适当的休息和睡眠可以养气,有助于及时消除人体疲劳,恢复旺盛的体力与脑力。

但长期卧床、过度睡眠又会使人气血不畅,脏腑功能活动减弱,出现精神不振、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头晕气短等气虚症状。因此,中理理论研究后建议,保持适度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3.久坐伤肉

人体在活动后,适当的静坐休息,可以使活动之余的气血津液滋养肢体肌肉,使肌肉丰满健美。

久坐,一方面会直接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癖滞,肢体肌肉失其所养;另一方面会影响脾胃运化,使人不思饮食,气血津液生化无源,从而使肢体肌肉失养,出现肌肉消瘦、萎缩,肌力减退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学中脾主肉,久坐之人一定要健脾,

4.久立伤骨

适当、适时的站立,可以锻炼骨骼与关节,促进其正常的功能活动,尤其是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更应重视这一点。

长时间的站立,又会导致骨骼与关节过劳,下半身气血运行迟滞,出现腰酸背痛,腿软足麻等症状,严重者还可使骨骼与关节发生病变,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畸形。

中医理论研究发现老年人因肾精亏虚,体力不支,更不应久站久立。

5.久行伤筋

适当的走动、跑步,可以使人体经筋更加柔韧强健,运动灵活。

长时间的运动,又会使筋肉处于一种紧张和疲劳状态,变得脆弱,容易受伤。

若活动量过大或活动过猛,更可能出现筋肉、关节的扭伤、挫伤,导致运动障碍。

中医理论中的『五劳所伤』提示我们,健康的生命活动应该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这五劳的行为已经把『行立坐卧视』都包括了。其实,学习古代经典要举一反三,这5种活动只要适度,完全没有害处,相反可以变成『五养』,适视养血、适卧养气、适坐养神、适立养骨、适行养筋。

6.『闭目养生』十三法

『闭目养神』是养神修性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收效明显的方法。

〖黄帝内经〗云: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昌亡,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都『上注于目』。闭目养生法主要有以下13种:

1、闭目养心

在日常诸事纷扰、头昏脑胀时,找一清静之地,正襟危坐,双目闭合,眼睑下沉,调匀呼吸,意守丹田。

良久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烦恼渐渐消失,进入静谧祥和状态,机体阴阳气血通达顺畅,心理平衡,情绪愉悦,头脑清晰,浑身轻松。

2、闭目降气

凡遇愤愤不平或遭受屈辱,于暴躁难捺之时,要理智地控制情绪,离开是非之地,闭目思量。

同时用自己的双手食指轻轻压在眼睑上,微微揉搓,到眼珠发热发胀,便觉胸膛闷塞顿开,肝火胃气下降,躁怒平息,心情和缓。

3、闭目行悦

在忧郁悲伤、失望空虚、心烦意乱之时,退避静舍,闭目独坐,尽量默忆,想象以往得意欢愉之事,即会觉得心神平衡,悲伤烦乱之情就会逐渐消失。

4、闭目卧思

人有三种思维方式:第一为睁眼思维方式,第二为梦境思维方式,第三即是闭目思维方式。

闭目思维是一种临界思维『现象』,即卧而不寐,闭目臆想联翩。在这种思维状态下,大脑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又处于充血、充氧状态。

如此,可促使大脑细胞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以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闭目消食

吃完饭后闭目休息10~30分钟,再去睡午觉、散步或是做别的事情。这对肝脏的保养,尤其是对有肝病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人们吃完饭(尤其是午饭,因为吃的一般都比较多)后,体内的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消化,如果再行走、运动,血液就会有一部分流向手足,此时,流入肝脏的血流量就要减少到50%以上。

如果肝脏处在供血量不足的情况下,正常的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对肝脏的损害。

6、闭目赏乐

你可以常常闭目听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和戏曲。优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7、闭目解乏

劳逸结合十分重要,当身体劳累、疲乏的时候,不妨闭目静养片刻,这对迅速恢复精力和养生保健都大有益处。

8、闭目释烦

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意思是说闭上眼睛不但可以养目,而且可以静心。

中医理论说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灾病不生,福气永存。遇到繁杂吵闹的场合或自己不愿看的场面,又不便避开之时,不妨闭目静养,既能洗目清心,闹中取静,消除烦忧,又能偷空养生,何乐而不为。

9、闭目养阳

老年人适当闭目静心晒晒太阳,可以养阳。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克劳瑟发现,如果不是严重高血压症,经常晒太阳能够降低血压。

当人的皮肤受到阳光照射时,便会产生维生素D,维生素D参与人体的血液循环。

10、闭目动行

找一处清净之地双目微闭,全身放松,以尽可能慢的动作打一套太极拳,充分体会缓慢柔韧,圆滑连贯的要领,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1、闭目强记

记忆力衰退,常常会遇到要记起某个人、回忆某件事,一时半会儿就是想不起来,抓耳挠腮甚是痛苦。此时不妨闭目静心几分钟,待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后,或许会灵机一现,豁然开朗。

12、闭目神游

静坐闭目,给想象插上翅膀,心灵与天籁之声窃窃私语,不能日行千里,却能神行万里,这种『精神』畅游非常有益健康。

13、闭目静息

睡眠欠佳是常有的事,遇到一时睡不着,或半夜醒来再难以入睡时,千万不要心烦意乱,即使不能入睡,静息也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姚待 發表於 2025-4-22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五劳"之伤与中医养生要义》

"五劳"之说,源出《素问·宣明五气》,乃中医形神一体观在起居调摄中的具体体现。其要旨在于揭示人体五种常态活动若失于节度,反成致病之由的深层机理。今就经文本义,参合历代医家注疏,析其理法如次。

一、五劳伤损的生理基础
《黄帝内经》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二十字,构建起活动-消耗-损伤的对应关系。此说本于"五体"(血、气、肉、骨、筋)与"五藏"(肝、肺、脾、肾、心)的关联理论:

1. 久视伤血:肝开窍于目而藏血。《灵枢·大惑论》言"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王冰注曰"劳于瞻视,则伤于血脉",今之电子设备久视所致眼干眩晕,正是肝血暗耗之征。

2. 久卧伤气:肺主一身之气。《千金要方》指出"卧时气滞于上",张介宾释为"久卧则阳气不伸,故伤气"。现代研究证实,长期卧床者肺活量显著降低,与此论暗合。

3. 久坐伤肉:脾主肌肉四肢。李东垣《脾胃论》强调"久坐伤脾,令肌肉消削",此与现代医学"静坐少动综合征"引发代谢紊乱的观察相印证。

二、动态平衡的养生智慧
五劳理论的核心在于"中和"思想:

1. 时间维度:孙思邈《千金翼方》提出"不欲其劳,不欲其逸"的"小劳"原则,主张每项活动以"香焚半炷"(约30分钟)为度,当变换体态。

2. 空间调节:明代医家龚廷贤《寿世保元》创"五步调息法"——每久坐后行五步并调息,久立则屈伸关节,形成肌肉-骨骼的交替负荷。

3. 补泻之道:《类经》主张"以所胜养所伤":久视者宜食枸杞养肝血,久坐者当用陈皮醒脾气,体现"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整体观。

三、现代生活的实践启示
1. 电子时代当恪守"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眺20秒),佐以菊花决明子茶饮。
2. 办公族群需践行"坐立交替",每50分钟站立活动10分钟,配合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
3. 运动健身应遵循《遵生八笺》"形要小劳,无至大疲"之训,高强度训练后必以太极云手舒缓筋脉。

《医门法律》有云:"动静合宜,气血自平。"五劳之戒非谓禁绝诸事,实乃教人知常达变。今人若能参透此中三昧,于车马喧嚣中守其恬淡,方得养生真谛。
得瑟炊烟花 發表於 2025-4-22 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劳辨微:从〈内经〉养生观谈动静平衡之道》

《素问·宣明五气》所载"五劳"之说,实为中医养生学中"过用病生"理论的具体呈现。今就经典要义作三重阐发:

一、五劳的生理病理基础
五劳伤损机制皆本于"形气相应"理论。久视伤血者,因"目得血而能视"(《灵枢·决气》),肝开窍于目而藏血,持续用眼则暗耗肝血;久卧伤气者,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灵枢·卫气行》),过度卧眠则卫气运行迟滞;久坐伤肉应于脾主肌肉,脾失健运则肌肉失养;久立伤骨关乎肾主骨,腰为肾之府,久立耗伤肾精;久行伤筋因"肝主筋",过度运动则肝血不能濡养筋脉。此五者,皆违背《内经》"形劳而不倦"的养生准则。

二、动态平衡的实践智慧
1. 视卧调节法:建议采用"三刻一休"用眼原则(每三刻钟闭目调息),配合"子午觉"养生(午休不过三刻钟)
2. 坐立相济术:每坐一时辰需"导引三式"(起身旋腰、提踵踮足、伸臂扩胸)
3. 行止节度观:日行不过万步(《千金要方》),老人宜"常欲小劳"(《养性延命录》)

三、现代生活的调适要诀
今人尤需注意"电子五劳":久视屏幕当佐以菊花枸杞茶;久坐办公需配合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居家久卧可习练"卧功"(见《内功图说》)。另当遵循"三时调衡"原则:晨起宜动以升阳,午后宜静以养阴,暮时宜缓以和络。

《类经》有云:"过用之为害,暗耗甚于明伤。"五劳之戒非谓禁绝诸事,实教人知"中和"之妙。若能参透"形与神俱"(《素问·上古天真论》)的真谛,于动静之间得其中道,则养生之道尽矣。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