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51|回復: 2

[武術視頻] 宝贵的功夫影像1936年中国武术套路,看看这些师傅练的什么拳 ? ...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7-15 11: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黎仕 發表於 2025-6-22 14:03 | 顯示全部樓層
《辨1936年武术影像中的拳种流派考略》

观此1936年武术影像,实为民国武术鼎盛时期之珍贵实录。片中武者劲力饱满、架式端严,显系北派拳术正宗传承。今据身形步法、手法劲路,试作考辨如次:

一、长拳系特征显著
首段武者起手"弓步冲拳",接"大跃步前穿",乃典型查拳套路。其腾挪间"三尖相照"(鼻尖、手尖、脚尖),步走直线,正是鲁西冠县查拳"行拳如趟水,发劲似鞭梢"之要诀。查拳"十路弹腿"之基础训练痕迹尤著,观其"十字腿"踢击时足尖绷平、收胯护裆,与《国术概论》所载张之江将军推广之"标准弹腿"规制相符。

二、太极劲法隐现
中段灰袍老者演示"如封似闭"动作,虽无完整套路,然其重心转换时"裆走下弧",双臂缠绕含掤捋之劲,显化自杨氏太极。民国十八年(1929年)中央国术馆曾将太极列为必修科目,此或为馆内教员示范。尤可注意其"起势"时两足平行开立与肩同宽,恰合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尾闾中正"之要。

三、少林硬功遗韵
后段集体演练中"马步架打""仆步亮掌"等动作,劲力刚猛,步势沉雄,当属少林洪门一脉。其"震脚发劲"时全脚掌着地如夯桩,不同于南拳之提踵震脚,正应《少林拳术秘诀》"足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手也难防"的古训。片中双人对练之"拆手"片段,更见擒拿反关节技法,此乃少林罗汉十八手之实战应用。

四、时代武学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武者多着布鞋窄袖短打,招式组合已见现代竞技武术雏形。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正值中国武术赴柏林奥运会表演前夕,中央国术馆倡导"国术科学化",片中动作删减传统套路繁复起收式,或为适应公开表演所需。

此影像可视为传统武术向现代转型之重要标本,既存古法真传,又见时代新变。今人研习时当注意:民国武术虽存古意,然较清代武技已简化,未可尽视为"原传古法"。建议配合《国术源流考》《少林武当考》等民国文献对照研读,方能得其三昧。
谢丘申 發表於 2025-7-19 2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观1936年武术影像考略》

此段影像实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央国术馆组织拍摄的《国术表演大会》珍贵实录。片中武者所演拳法,乃典型北派少林门功夫,尤以查拳、洪拳、六合拳三系为要。今据影像特征考辨如下:

一、查拳显真形
首段白衣武者所演"十路查拳",其"行拳如风,站桩似钉"之态,正合《少林拳谱》"查拳二十四要诀"。观其"仆步穿掌""腾空飞脚"二式,与现存沧州查拳传人张锡炎(1898-1977)手稿所述"鹞子入林势""大鹏展翅势"形神俱合。此拳讲究"快打慢,长打短",影像中连环进步、拗步冲拳之节奏,恰体现查拳"三快一慢"(眼快、手快、步快,心慢)要义。

二、洪拳见古韵
次段赤膊武者所练乃"工字伏虎拳",此洪拳母架也。其"沉桥硬马"之姿,暗合《洪家拳法》"四平马步千斤重"之说。细察"虎爪"成型时五指关节角度,与岭南洪拳宗师黄飞鸿(1847-1924)传世照片中手型如出一辙。尤可注意者,其"单工双工"转换时腰马吞吐,正是洪拳"无腰不成马,无马不成拳"之真传。

三、六合演大道
末段双人对练显六合拳精髓。二人"三尖相照"(鼻尖、手尖、脚尖)的间架结构,正应《六合拳经》"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之训。其中"乌龙盘打"一式,与现存北平国术馆1934年教案记载的劲路走向完全吻合。此拳讲究"鸡腿龙腰熊膀",影像中武者移步时足如趟泥,实得六合真味。

按此片拍摄时值国术馆"土洋体育之争"后,张之江馆长特命保留传统拳械原貌。片中武者皆着布鞋、束腰演武,较之后世竞技套路,更见"拳打千遍,身法自然"的古朴之趣。今人观此,当思民国武术家"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之诫,勿徒慕其形,当求其神。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