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25|回覆: 1

[家庭教育問題] 親子教育:孩子為什麼越大越慫?

[複製鏈接]
學霸 發表於 2018-7-13 22: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父母要分清『膽小』跟『謹慎』

父母要分清『膽小』跟『謹慎』

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天不怕地不怕,什麼都敢去做、什麼都敢去問,好奇心也特別強,反而長大上了幼兒園,甚至快上小學了,變得特別的沒有自信,不敢跟別人打招呼,而且有什麼想法也不敢說了。

這種情況,父母該如何對待親子教育呢?

孩子膽越小,是正常的發展規律

其實,我們中國一直有一句古話,叫無知者無懼,當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他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也勇於探索,表現出來這種什麼都不怕,無所畏懼的樣子。

但是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加上父母對他親子教育立下的種種規矩,以及對他關於危險意識的教育,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膽小』。

所以,從一個人心裡發展的這種規律上來看,越大越膽小,這是符合一個人正常的發展規律的。也就是說他懂得越多,那他對自己的要求越高,對自己的行為規範要求的也越多,表現出來就會比較膽小。

父母要分清『膽小』跟『謹慎』

孩子『膽小』跟『謹慎、有規矩、有教養』是不一樣的。我們希望孩子他有規矩、有教養,能夠做一些跟自己的年齡相匹配的事情。

比如說,一個小水溝,小寶寶沒有危險意識,他可能就掉下去了。那對於大孩子來講,他有判斷能力,他覺得不安全的時候,沒有能力去邁過去的時候,他可能就不會去做。

這就是我們認為孩子對危險的一個判斷能力,這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需要父母親子教育去引導和鼓勵的。

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表達自己

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表達自己

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表達自己

很多父母鼓勵小孩子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時候,小一些的孩子沒有這種自尊心在那裡作怪,他可能就唱、跳,表現特別放鬆。大一些的孩子,他可能就扭扭捏捏的表現不開,這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放鬆心情,鼓勵他表現自己,不要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

其次,對於小孩子來講,尤其是10歲以前或者學齡前的孩子,最好的親子教育方式就是要給他多練習的機會。

當一個孩子能勝任一個技能,或者一件事情的時候,他通常表現的就會比較膽大,這個是我們需要父母親子教育多加注意的地方。

第三,就是父母在帶孩子親子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的去打斷孩子,或者奚落孩子。

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多都是期望過高的,比如要求孩子表現的特別完美,或者是不自覺的把孩子跟別的孩子作一個對比,這些對孩子來講都是非常不利的,很容易讓孩子自尊心受挫。

對於小孩子我們要以鼓勵為主

對於小孩子我們要以鼓勵為主

對於小孩子親子教育我們要以鼓勵為主,而且我們表揚他們的時候要特別具體。即使他表現的不是特別好,我們批評的時候也要具體的告訴他,哪一點做的不夠好,該如何進行改善。

這樣引導教育出來的孩子,就會表現得特別自信和大方。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各種行為表現會越來越得體,在一些大的場面、正式的場合,他也會越來越有自信。

胡同柄昌 發表於 2025-4-13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童蒙養正之道——析"孩子越大越慫"現象】

(引子)
觀今之父母,常困惑於孩童"幼時無畏,長而怯懦"之變。此現象實合【周易】"蒙以養正"之理,乃童蒙發展之常道。筆者試以傳統教育智慧為綱,析其本源而陳對策。

(一)"知懼守禮"非怯懦
【禮記】有云:"人生十年曰幼,學。"幼童初臨人世,如白紙無塵,故【道德經】贊"嬰兒終日號而不嗄"之自然態。然隨年歲增長,其"怯懦"表象實為三重進境:
其一,知止之智。【論語】載孔子"入太廟,每事問",孩童漸生審慎之心,恰是"君子有三畏"之萌芽;
其二,規矩之立。朱子【童蒙須知】強調"凡為人子弟,須是常低聲下氣",此非壓抑天性,實為禮教涵養;
其三,恥感之萌。孟子言"羞惡之心,義之端也",學齡童之"扭捏",恰是道德自覺之發軔。

(二)教養之辨如涇渭
王陽明【訓蒙大意】指出:"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父母當明辨:
該守之"怯":如【顏氏家訓】教子弟"觀險途則知避",此乃"知命者不立乎岩牆之下"的生存智慧;
當破之"慫":若因過度保護致"入孝出悌"之禮都難行,則需如程顥所言"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以漸進之法導之。

(三)養正三法
1\. 樹德如植木
【說文】解"教"字為"上所施下所效"。父母當:
具體而微地"稱善",如"剛才見汝讓梨與弟,此乃孔融之德";
循【學記】"時觀而弗語"之道,在孩童嘗試時保持"默容"的守護姿態。

2\. 習藝以壯膽
蘇軾【日喻】云:"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可依【朱子讀書法】"寬着期限,緊着課程"之則:
擇其能勝之事反覆習練;
按【管子】"量力而至"之法,如先令向親人問安,漸至與鄰人執禮。

3\. 防心害甚於防川
司馬光【家范】警示:"父之愛子,教以義方。"切忌:
如【韓非子】譏"譽之則害其真"的虛誇;
效【莊子】"魯侯養鳥"式的越俎代庖;
犯【菜根譚】"責人密而自責疏"之忌,當記"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結語)
【易經】蒙卦象辭曰:"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孩童之"慫",實為生命泉流遇山石之自然迴旋。父母當為疏浚之匠,非填壑之夫。昔王羲之教子執筆,先"廣其庭"使縱意揮毫,後"斂其室"令精研法度——此中收放之道,正是教養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