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张志俊先生陈式太极推手技法小议》
张志俊先生演示之陈式太极推手,诚为当代民间武术传承之典范。其技法之精妙,非徒具形似者可比,实得"缠丝劲"三昧,深合王宗岳《太极拳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之要旨。今就其演示略陈管见,以飨同道。
一、缠丝劲法之体现 张氏推手最显著者,乃其螺旋缠丝之劲路。陈式太极特有之"顺逆缠丝",在其手中化为"如环无端"之运动轨迹。其腕部"听劲"时呈现之"公转自转"关系,恰合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所言"手足之运,如搓绳然"的意象。尤以"懒扎衣"变"六封四闭"之际,肩肘关节呈现"三节贯串"之态,非十年纯功不能臻此境地。
二、阴阳相济之要诀 观其化解来力之法,深得"阴阳相济"之妙。彼进我退之际,非直线后撤,而以"如封似闭"之势,于退中含进,正应《十三势行功心解》"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之论。其"引进落空"时腰胯转换之妙,使对方劲力"如捕风捉影",此即武禹襄所谓"舍己从人"之高阶体现。
三、推手教学之范式 张氏示范之教学法度,尤值称道。其分解动作时强调"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劲路传导,与经典论述若合符契。指点弟子"不丢不顶"之要诀时,以"雀鸟难飞"为喻,深得传统武术"取象比类"教学精髓。此种口传心授之法,实为活态传承之典范。
四、武学文化之启示 此演示超越技术层面,更展现中国武术"由艺进道"之特质。张氏言"推手如对话"之语,暗合《周易》"感而遂通"之理;其"四两拨千斤"之效,正是老氏"柔弱胜刚强"哲学之身体诠释。学者当知,太极推手非止角力之术,实为修身养性之法门。
结语: 张志俊先生之技艺,可谓"传统不泥古,创新不失宗"。然须提醒习者,太极功夫须经"着熟-懂劲-神明"三阶段,非观视频可速成。建议爱好者寻明师按序而进,方不致误入歧途。若能将张氏所示与经典拳论互参,知行合一,庶几可窥太极堂奥之一二。
(全文79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