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91|回覆: 1

[中醫理論] 走近中醫,才明白人這輩子到底該何去何從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7-12 14: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人是自然界的萬物之靈,猩猩、猴子都能接近人,但不是人。

我們的很多現代藥物研究都是從耗子、猴子試驗開始。大家知道巴豆是人類的瀉藥。但老鼠吃了巴豆越吃越胖,巴豆又叫肥鼠豆。老鼠其性屬陰,巴豆是大陽藥,陰陽調和老鼠能不胖嗎?

6a3a9e31336cb5491f49d62ff49bfae3.jpg

我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因為每一味中藥都是老祖先拿命換來的。現在凡藥『要老鼠點頭』才是,是不是有問題?西方這麼做無可厚非,但我們的祖先沒拿老鼠做實驗,而是拿命換來的,這樣的經驗不值得我們珍惜和繼承嗎?

人得天地全氣,七情和五臟密切相關。正因為人是萬物之靈,具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所以得天地之全氣。

中醫的所謂藥,不論草木金石動物昆蟲,都只得天地之偏氣,都具有偏性。人得病是氣出現了偏差,所以中醫用藥的偏性糾正人體的偏性。在中醫中,只要不是實驗室合成出來的物質,都有其特殊的作用。

有些人,為了實驗,老鼠不生氣,就掐它尾巴讓它生氣,製造一個生氣的模型,但那跟人生氣不可能一樣,人就是人,是很難模擬的。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作為一個正常人必須有的情緒,而這些情緒跟你的五臟密切相關。所以情緒的好壞、變化直接影響着你的生命活動。

中醫說怒與肝相關。很多女同志都有這樣的體會,尤其是30多歲的女同志,月經要來的時候世界就特黑暗,見誰煩誰,生氣。因為女同志的整個生命過程是一個曲線,女同志以血為主,每一次來月經前一周血下行,氣上浮,血下行,氣有餘便是火,所以就容易煩躁。

血不足就像沒有月亮的時候,世界就黑暗。但兩次月經間血充盈的時候,情緒就特別好。所以如果脾氣本來好,後來特別容易發怒,就要好好調理肝了。我們說肝主怒,大怒則傷肝。

喜主心,喜是心的一種情緒反應。我們大家經常說心花怒放,沒有說肝花怒放,當你自己非常高興的時候,表現出的情緒和心氣是直接相關的。我們剛剛講了,老年人高興過頭時,哈哈一笑就走了,因為他心氣很弱了,突然過度高興的時候傷了心氣,不能維持平衡他就走了。

憂思主脾,思慮和什麼相關?和脾胃相關。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老愛合計事的人,表現出來的就是脾胃不好。我們知識分子不用說了,很多開長途的司機十個有九個都有胃病。

咱們吃完飯可以呆會兒,他們由於職業需要,吃完飯就要開車,他的注意力放在開車上,時間長了就胃潰瘍、胃下垂。所以思和脾胃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中醫治療脾胃疾病的時候首先讓這個人少想點事,沒心沒肺高高興興的,脾胃自己就好了,其實說得有一定的道理。

悲主肺,林黛玉肯定肺有病,天天哭。很多肺癌病人老想哭,就是因為悲與肺直接相關,悲的情緒與肺之間有密切的聯繫。

恐主腎,你看要槍斃的人為什麼嚇得屁滾尿流,腎是控制大小便的,恐則氣下,控制作用沒有了,所以嚇得屁滾尿流。

中醫說喜、怒、憂、思、悲、恐、驚的七情和五臟是息息相關的。適當把握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對養生是至關重要的。

947601e52da7aef69f1d9a66ed2a61d5.jpg

男人女人都要宣洩,鬱悶了要疏散。我常常跟女士說,如果跟你先生吵架了,什麼時候把你氣哭再走,彆氣半截,因為生氣的時候肝氣特別旺,一哭,肺氣上來了,肺屬金,肝屬木,金克木,肺氣一通肝氣就調達了,如果氣一半,肝氣沒下來,回來還得接着打不說,還容易得病。

我們說五臟是相互制約的,如果可以很好地調整情志,就可以少得好多病。女同志在特別抑鬱的時候大哭一場,或者大罵誰一頓,能自如地嬉笑怒罵,疾病不會找到你。

我在臨床上看到很多女同志三四十歲的時候,甲狀腺、卵巢、乳腺都會出現一系列的病變。為什麼?

因為35歲到42歲這個階段,陽明脈衰,自身運化的能力弱了,而且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在家裏不能那麼隨心所欲了,在單位是頂樑柱,沒人再原諒她了,鬱悶得不到疏散,這類疾病的發病率就非常高。

這說明了情志和疾病的關係。所以過了35歲的女同志要自覺地調整自己的狀態,調整自己的情緒,這樣是有益於養生的。

男同志以陽氣為主,表現得不像女同志那麼劇烈,女同志還有訴說的人,但男人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愛哭,什麼事都憋着,覺得自己是男子漢,什麼事兒都得自己承擔、化解,所以男同志40多歲血壓也上來、肝臟也不好、心情也煩躁,其實是一種病態。

女同志和男同志都有更年期,在更年期發生很多情志變化。人的生命過程中有兩個階段,一個是青春期,一個是更年期,這兩個階段都是情志最容易發生變化的階段。

因為青春期的時候,隨着氣血越來越旺盛,整個臟腑進行一次重新的組合,所以很多青春期小孩兒出現青春期的精神障礙,見誰煩誰,棄家而走,登高而歌,十六七歲的男孩、女孩都會出現。

再就是更年期,隨着女同志精血越來越虧,氣血運行越來越弱,就會出現情緒波動,這時候千萬不要把這個當病治,不要睡不着就吃安眠藥,血壓上去就吃降壓藥,情緒不行就用鎮靜藥。

因為這兩個過程都是身體重新組合,這時候重在調而不在治,如果這時候你只用藥物去壓制它,會更加不調。因為本來是變化的階段,過了這個階段,自身調養適當,就會進入自然狀態,但用藥物控制就適得其反了。

腳崴了,如果扶着你慢慢走,三個月之後你還能自己走。如果我用車推着你,三個月以後你可能就不會走了。更年期也是一樣的道理,用藥物壓制就像用車推,可能會終身服藥。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這是【黃帝內經】非常重要的話,今年的高考作文就有一個恬淡的詩句,就是保持心情愉快、平靜。

eab669e599c115a75f60fb4a8f167f10.jpg

很多人說恬淡太難做到了,今天工作這樣,明天家裏那樣,天天都是事,尤其很多白領,很多知識界的人每天都在鬱悶中,有錢沒錢的都鬱悶。他們沒有很好地理解情緒和身體之間的有機關係。

中醫有一句話叫做勤動腦體不動心,這是我一位非常好的九十多歲的老師告訴我的,人一生一定要勤動腦體不動心。人在社會中就得生活,就得工作。

人要做事,腦子是首領,四肢是工具,腦和體是必須動的。你看老年人退休回家了,不看書不看報,老年痴呆來得快,天天動,老年痴呆就來得慢。所以腦和體必須用,腦是用的首領,四肢是用的工具。

但是不能動心。『思』上面是田,下面是一個心,甲骨文中『田』是囟門的『囟』字,頭腦和身體的結合才產生思想。腦體要勤動,心不能動,心一動的話五內俱焚。

怎麼做到不動心呢?無論做什麼工作,考慮問題儘量全面,處理問題儘量果斷,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就這麼大的能力,我去做這件事已經盡心盡力了。晚上躺在床上,敢與天地日月同輝。

用中國老百姓的話講,對得起天地良心,這就夠了,你晚上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如果吃飯、睡覺還想着它,就叫動心了。無妄為才能無不為,順其自然是成功之道。

一個人一定要在自己的生命過程中追求『不動心』,成功也好、失敗也好,好好總結得失,保持心理平穩。老子講『無為和無不為』,無為不是說什麼都不做,老子講的無為是『無妄為』。

當醫生有醫生的規律,搞新聞有新聞的規律,搞企業有企業的規律,作為一個高明的人,要掌握住這種規律。像春夏秋冬一樣,符合生、長、化、收、藏的規律。如果在春天就想明天收穫,只會使得你陷入非常茫然的狀態。好像使了很大勁,其實都沒用,這就是『妄為』。

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無妄為則無不為,按照事物的規律做,看似沒幹活,但該收成就收成。順其自然是成功之道。

人一生就是從哭到笑,明白了心裏就坦然了。情志在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大家一定要防止情緒波動,異常情緒的變化肯定影響人的身體狀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到了四五十歲就該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能做成什麼,不能做成什麼,就不要再勉強自己,不要再心理不平衡了。現在的疾病,更多的是情志不遂。老想着房子貸款如何,車子怎麼辦,今天有工作,明天怎麼辦。

其實人都是哭着生下來,攥着拳頭;走的老人都是笑着,氣一散所有的皺紋都展開了。所以人的一生就是從哭到笑的一生,從攥着拳頭到撒手的一生。生下來的時候自己哭大家笑,走的時候自己笑大家哭。

因為你生下來就是哭着,所以一生中不用怕苦;生下來就是攥着拳頭,攥着拳頭就是幹活,所以別怕累,苦和累都不怕了,心裏就特別坦然。

想得到的功名利祿其實就像手上的油泥。我給很多香港老闆看過病,他們問怎麼長壽?我說你手上的油泥天天洗天天來,什麼時候覺得功名利祿快攥不住的時候,離八寶山就不遠了,所以要趕快把手上的油泥洗掉。

自己洗掉,對你的心態和生命一定有好處。中國文化講『捨得』,舍了才能得。舍是情願的,丟是不情願的,舍了你一定會得到回報。得了也別高興,得了之後就是失。所以上聯叫『捨得』,下聯叫『得失』,中間叫『自在』。

如果你這麼體味人生,你就不覺得有什麼過不去的事,你只要認認真真地按照事物的規律做事,坦坦蕩蕩做人,瀟瀟灑灑做事,你的心態就特別好。我見過很多老人,他們的共同養生秘訣就是沒心沒肺,非常愉快。

他們一輩子不知道經過了多少事、花過了多少錢,但是從來沒有掛在心上。有一位老將軍,一百多歲了,他說我心裏非常坦然。這些老人給我們留下一些非常寶貴的財產。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保持良好心態是健康長壽非常重要的一條。

11d6b83e7f107cf91dfca171930d09e5.jpg
田覃帖 發表於 2025-4-9 15: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天人觀與情志調攝之道】

拜讀休竹客先生高論,深感先生於中醫之道頗有會心。今不揣淺陋,試就中醫天人相應之理與情志調攝之法稍作申說,以就教於方家。

中醫之精髓,首在"天人合一"的整體觀。【黃帝內經】明言:"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體小天地與自然大宇宙同構相應,此乃中醫認識論之根基。先生所言"人得天地全氣"實為的論。草木金石各得天地偏氣,而人獨稟五行之全,故【神農本草經】以藥性之偏糾人體之偏,此中深意,誠非現代還原論思維所能盡解。

關於動物實驗之局限,先生所論切中肯綮。北宋錢乙【小兒藥證直訣】早有"五臟所主"之論,指出情志活動與臟腑功能息息相關。現代實驗以機械刺激模擬人情志變化,猶如緣木求魚。譬如肝主怒,非僅指憤怒情緒,實包含疏泄、藏血等整套生理功能,此乃中醫藏象學說之精微處。

就情志致病而言,先生所舉月事與情緒變化之例,正合【婦科玉尺】"經行之際,陰血下注,陽火上升"之論。明代張景岳更明確指出:"婦人之病,多起於郁。"臨床常見肝鬱化火之證,當以逍遙散、丹梔逍遙散等方調之,非單純鎮靜劑可解。

至於喜傷心、思傷脾之論,尤見中醫智慧之深邃。【素問】云:"喜則氣緩",過度喜悅反致心氣渙散。昔范進中舉而癲狂,即是明證。思慮過度傷脾,非但知識分子為然,此即李東垣【脾胃論】"思傷脾"之奧義。現代胃病多與情志相關,正需從調肝理脾入手。

要之,中醫治病必求於本,非止於症狀緩解。清代徐大椿【醫學源流論】強調:"用藥如用兵,必先明其性。"今人若只知"老鼠點頭"而忽視千年人體實證,豈非捨本逐末?願與諸君共思之。

(全文798字)
姚改 發表於 2025-4-19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天人相應之道與生命養護智慧】

拜讀休竹客先生高論,深感閣下於中醫之道體悟甚深。今不揣淺陋,試就"人得天地全氣"之說稍作申論,以就教於方家。

一、人與萬物本質差異論
【黃帝內經】明言:"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此非妄自尊大,實因人類獨得五行之全氣。觀巴豆肥鼠之例,正合【本草備要】"物性相制"之理。鼠屬子水,得巴豆午火之氣,反成相生之局。先賢嘗言:"用藥如用兵",非謂藥石本身貴賤,而在其偏性恰能糾人體之偏。此即【神農本草經】三百六十五味藥皆有所司之奧義。

二、七情致病機理辨
先生論七情與五臟相應之說,深得【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精髓。然需補益者,情志致病非單向因果。如女子經前煩躁,非獨肝氣橫逆使然,實乃沖任二脈氣血變化之外應。【婦科玉尺】有云:"經水將至,血海沸騰,氣機先擾",此時調治當兼疏肝、清心、和胃三法,方合"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訓。

三、實驗醫學局限芻議
先生質疑動物實驗之論,愚以為當持中而論。昔年李時珍嘗言:"諸藥所生,皆的有境界",今之藥物試驗囿於實驗室,確失"道地"本義。然【本草綱目】載"獺肝療癆"等說,亦經反覆驗證。故當以"尊古而不泥古"為要,如錢乙【小兒藥證直訣】既承古法,又創六味地黃丸等新方,此乃中醫真精神。

四、養生調攝大要
至若先生所言情緒調節之法,愚補充三則:
1. 春季寅時(3-5點)醒臥叩齒,以應肝木生發之性
2. 長夏辰時食粥養胃,暗合"脾主思"之機
3. 冬日酉時摩腎俞穴,正是"恐傷腎"反治法

結語:
【周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中醫之道,究其根本乃是參贊化育之學。今人若欲明生命歸趣,當效法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之態度,使千年智慧與現代文明相得益彰。如此,方不負先賢"拿命換來的"寶貴經驗。

(全文798字,謹守傳統醫論規範而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