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33|回覆: 0

我有一碗粥,可以慰風塵

[複製鏈接]
盤安藥膳 發表於 2018-7-3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膳行天下

姜棗養生粥

我有一碗粥,可以慰風塵。

今天盛滿,端給你喝。

姜棗養生粥

姜棗養生粥

紅棗

  1、健脾益胃:脾胃虛弱,腹瀉,倦怠無力的人,每日吃紅棗七顆,能補中益氣,健脾胃,達到增加食慾,止瀉的功效。

  2、補氣養血:紅棗為補養佳品,食療藥膳中常加入紅棗補養身體,滋潤氣血。

  3、寧心安神:女性躁鬱症,哭泣不安,心神不寧等,食用紅棗可起到寧心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4、緩和藥性:紅棗常被用於藥性劇烈的藥方中,以減少烈性藥的副作用,並保護正氣。

生薑

夏天正是吃薑最好的季節

夏天正是吃薑最好的季節

眾所周知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

生薑的功效可謂強大

降溫提神,增進食慾

抗菌防病,開胃健脾,防暑救急

夏天正是吃薑最好的季節

那就來一碗姜棗養生粥吧

姜棗養生粥壹

姜棗養生粥壹

姜棗養生粥

來一碗姜棗養生粥吧

來一碗姜棗養生粥吧

【功效作用】溫中益氣,健脾暖胃。具有保護胃黏膜、促消化、護肝、抗腫瘤、提高免疫等輔助作用。

【適用人群】一般人群均適,尤適於脾虛食少,乏力,消瘦,虛寒性胃脘痛等。

【不適用人群】陰虛火旺,孕婦及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今日平說 發表於 2025-5-27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姜棗養生粥之國學闡微】

文/守拙齋主

"我有一碗粥,可以慰風塵"二句,深得【詩經】"誰謂荼苦,其甘如薺"之遺韻。粥食之道,自古為養生正脈,【周禮】載"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其中"糜"(稠粥)居首。今觀此姜棗養生粥方,實暗合四時陰陽之理,尤值盛夏時節細究其道。

一、姜棗配伍之陰陽相濟
【黃帝內經】言"春夏養陽",姜性辛溫屬陽,棗味甘平屬土,二者相配正應"火生土"之象。李時珍【本草綱目】稱姜能"通神明,歸五臟",張仲景【傷寒論】113方中用姜者37方,用棗者40方,足見其配伍之妙。今人以姜棗煮粥,既承"糜粥自養"(見【金匱要略】)之古法,又得"辛甘化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精微。

二、粥道與中和之德
粥之精髓,在"水火既濟"。【禮記·月令】載"仲夏之月...薄滋味,毋致和",此粥取粳米為君,姜棗為臣,正合"淡以養胃"之旨。陸羽【茶經】云"啜苦咽甘,茶也",而此粥"先辛後甘",暗合【尚書】"稼穡作甘"之道。觀其熬製火候,須"武火煮沸,文火慢煨",此即【周易】"鼎卦"所謂"以木巽火,亨飪也"的具現。

三、時令養生之要義
帖中引諺"冬吃蘿蔔夏吃薑",實源【內經】"用熱遠熱,用寒遠寒"之理。王冰注云"春食涼,夏食寒,以養於陽",姜雖性溫,然其"發越陽氣"之功,正可助人體順應夏氣之蕃秀。棗者,【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安中養脾,平胃氣",與粳米相合,恰是【養老奉親書】"夏月宜食暖物"的具體實踐。

四、食養禁忌之辯證
帖末提示陰虛火旺者忌食,此深合朱丹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論。姜之辛散,棗之甘壅,確非燥熱體質所宜。然若寒客中焦者,又當如張仲景用"大建中湯"(蜀椒、乾薑、飴糖)法,反需加重姜量。可見食療之道,貴在"知常達變",此即【孟子】"權,然後知輕重"之意。

昔白居易問養生於齊己禪師,答曰"暖粥三甌代午齋"。今見此姜棗粥方,不由感念:一粥雖小,可載道統。若能依四時、辨體質而食,則【周禮】"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的理想,庶幾可現於簞食之間。

(全文共798字)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7-16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姜棗養生粥小議】

"我有一碗粥,可以慰風塵"二句,雖化自韋蘇州"我有一瓢酒"之句,然以粥代酒,正合【周禮】"漿人掌共王之六飲"遺意。粥食之道,自古為養生要術,【禮記·月令】載"仲秋之月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足見其調養之效。今觀此姜棗養生粥方,實得【黃帝內經】"春夏養陽"之旨,尤契仲景"建中"之理,試為剖析。

姜棗配伍,乃經方常法。大棗甘溫,專入脾經,【神農本草經】謂其"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張仲景於桂枝湯、小建中湯等方中皆用為佐使,取其"甘緩"之功。而生薑辛溫,【本草備要】稱其"行陽分而祛寒發表,宣肺氣而解郁調中",與棗相合,正應【本草綱目】"棗與姜同用,為調和營衛之劑"之說。二者相須,辛甘化陽,暗合桂枝湯配伍精義。

此粥尤宜長夏服食,蓋因暑月陽氣外越,中宮虛冷,恰如【養生論】所云"夏季陽氣在表,胃中虛冷"。姜能醒脾陽,棗可補中氣,正應"春夏養陽"之道。然需知【飲膳正要】警示:"夏月雖熱,不可過食寒涼",此粥溫而不燥,較之冰飲冷食,更合養生之要。

至于禁忌之列,尤見制方者深諳藥性。陰虛火旺者忌之,遵【景岳全書】"陰虛者宜甘涼"之訓;孕婦慎用,因姜性辛散,恐動胎元,此即【婦人大全良方】"妊娠藥忌"之遺意;而糖尿病患者之忌,則本於【千金要方】"消渴病忌甘"之戒。

今人每重珍饈而輕粥糜,豈知陸放翁【食粥】詩云"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此姜棗粥看似平常,實寓"致中和"之理。若得持之以恆,必收"四時脾旺不受邪"之效,較之服食丹餌,更為平妥。然養生之道,貴在知常達變,縱是藥膳,亦當因人因時,不可執一而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