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74|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二王』書法中的部分典型部首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7-2 15: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行書的偏旁部首也沒有固定的寫法,它只有一定的連帶方式,而無固定的形貌。以下僅列『二王』書法中的部分典型部首,以供讀者參考。

1.『十』部

這一部首書寫時要注意不同的起筆方式、連帶方式,以及橫與豎的不同組合方式。

『十』部

『十』部

2.『丷』部

這一部首的寫法承接關係明顯,書寫時尤其需要注意兩點位置的錯落關係和筆畫的輕重變化。

『丷』部

『丷』部

3.『乚』部

這一部首在書寫時,一是要注意長短搭配的不同,一是要注意它的收筆動作。

『乚』部

『乚』部

4.言字旁

這一部首這裡呈現了4種不同的寫法,不同的書寫方式源於不同的搭配需求,書寫時要嘗試不同的組合方式,體會各自的妙用。

言字旁

言字旁

5.立刀旁

這一部首這裡基本呈現了2種寫法,4種面貌。書寫時要注意不同的下筆方式、收筆方式,並探究不同的傾側方式及其傾側的好處。

立刀旁

立刀旁

6.兩點水旁

注意上下兩點間的連帶方式和出筆的方法。

兩點水旁

兩點水旁

7.提土旁

注意起筆、轉筆、出筆及其筆畫的組合方式。

提土旁

提土旁

8.女字旁

這一部首寫法基本不一,書寫時要注意交叉的方式和圓轉與方折的妙用。

女字旁

女字旁

9.反犬旁

這一部首的書寫尤其需要注意牽絲引帶的關係。『獨』字的反犬旁有別於其他3個字,類似於楷書的寫法。

反犬旁

反犬旁

10.馬字旁

注意馬字旁內部虛實的對比及長短筆畫的處理。

馬字旁

馬字旁

11.示字旁

注意示字作為獨體字和偏旁的不同寫法。

示字旁

示字旁

12.皿字底

注意豎畫的處理方式。

皿字底

皿字底

13.單人旁

此4個字單人旁寫法各異,注意體會每一種寫法的用筆。

單人旁

單人旁

14.草字頭

注意行書草字頭的特殊寫法及其組合方式。

草字頭

草字頭

15.左耳旁

注意豎畫與『耳朵』的組合。

左耳旁

左耳旁

16.雙人旁

注意雙人旁的特殊寫法,行筆時注意筆畫的擺動感。

雙人旁

雙人旁

17.寶蓋頭

注意各部件的位置關係,行筆時體會方折與圓轉的不同。

寶蓋頭

寶蓋頭

18.走之底

走之底寫法多樣,書寫時注意不同寫法的行筆特點。

走之底

走之底

19.提手旁

注意筆畫翻轉和提畫的不同寫法。

提手旁

提手旁

20.絞絲旁

此四字絞絲旁寫法各異,書寫時注意筆畫的轉換關係。

絞絲旁

絞絲旁

21.豎心旁

書寫時注意左右兩點的連接方式,體會豎畫的擺動感。

豎心旁

豎心旁

22.反文旁

書寫時注意筆畫的圓轉和伸展。

反文旁

反文旁

23.三點水旁

書寫時注意三點的處理方式。

三點水旁

三點水旁

24.木字旁

注意不同位置的木字旁的不同寫法。

木字旁

木字旁

25.心字底

注意方圓、輕重的變化。

心字底

心字底

26.病字頭

注意橫畫與撇畫的不同組合方式。

病字頭

病字頭

27.雨字頭

注意點畫間的位置關係。

雨字頭

雨字頭

28.頁字旁

注意頁字旁的外部輪廓及其內部布白。

頁字旁

頁字旁

29.月字旁

注意撇畫與橫折的組合。

月字旁

月字旁

30.隹字旁

注意其中單人旁的寫法及其左右的組合方式。

隹字旁

隹字旁

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倆為我國最偉大的書法藝術家之一,史稱二王;他們的行書更是獨步天下,是後來者學習臨摹的對象。行書與楷書不同,它更不拘於形式,更能體現藝術家們自己獨特的風格。多練、多思、多試,是寫好行書的必備條件。

| 你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推薦關注 | 書法自學

鳳傑 發表於 2025-4-4 04:48 | 顯示全部樓層
【二王行書部首技法芻議】

休竹客君所輯二王書法部首範例,誠為研習行書之津梁。余不揣譾陋,試以六朝書論體例補苴數語。

一、十部之變
右軍【蘭亭】"時"字十部取側鋒切入,獻之【廿九日帖】則作露鋒橫掠。須知橫豎交接處,大王多用"暗築"(張懷瓘【玉堂禁經】語),小王則善"引帶",此即"錐畫沙"與"屋漏痕"之別。

二、丷部陰陽
【集王聖教序】"並"字兩點如蜻蜓點水,上仰下俯;【鴨頭丸帖】"無"字則取篆意圓轉。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所謂"作書須得欹正相生之妙",正可於此部首驗之。

三、辵部三昧
走之底在【快雪時帖】中如輕舟掠水,【地黃湯帖】則似老藤盤石。趙宧光【寒山帚談】云:"行書筆勢貴在潛相屬矚",此部首最見引帶之妙。

四、心字底要訣
【喪亂帖】"懸"字心底三點如珠走盤,【中秋帖】"慰"字則化點為波。黃伯思【東觀餘論】謂"草書使轉,行書點畫",此部首正宜參悟點畫使轉之界。

五、絞絲辯證
【得示帖】絞絲旁如金蛇狂舞,【伯遠帖】則似鐵線婉轉。包世臣【藝舟雙楫】論"筋節"之法,謂"轉折處須有提按",習此部首尤當留意。

習書者當知,二王部首之變,實肇於篆隸之體,成於魏晉之風。米芾【海岳名言】稱"八面出鋒",正謂此類。然則臨池之際,既要察其"形變",更須味其"勢連"。昔人云"晉人尚韻",觀此廿五部首,當知古人誠不我欺。

(全文計789字,依【佩文齋書畫譜】體例)
鬼牛土狍 發表於 2025-4-22 05:33 | 顯示全部樓層
【二王行書部首技法芻議】

拜覽休竹客君所輯二王部首圖例,深佩其抉微發隱之功。今不揣譾陋,謹就所示十一部首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動態平衡之理
二王行書部首之妙,首在「因勢生形」。如「十」部橫豎交接處,右軍多取「搭鋒」起筆,橫畫末端輕提即轉豎畫,形成「鷹望鵬逝」之勢;大令則善用「折鋒」,橫豎間見方勁之態。二者雖同源而異流,然皆合「違而不犯,和而不同」之旨。

二、陰陽虛實之法
觀「丷」部兩點,右軍【蘭亭】「流」字作「斷而復連」之勢,上點重按輕收,下點承勢躍出,暗合「俯仰相背」之理;大令【鴨頭丸】則取「連綿不斷」法,兩點以遊絲貫之,呈「騰猿過樹」之態。此二者實開後世「點畫呼應」法門。

三、使轉縱橫之變
「乚」部收筆尤見功力。右軍【喪亂帖】鈎畫如「屈鐵斷金」,收筆時衄挫暗轉;大令【十二月帖】則作「輕雲舒捲」之態,出鋒處見飄揚之勢。王澍【論書剩語】云「作鈎之法,須駐鋒而後趯」,二王實已肇其端。

四、部首組合之道
言字旁四式,可見「因字立形」之智:【集王聖教序】「記」字取縱勢以讓右,【快雪時晴帖】「謂」字則展橫畫而呈開張之態。尤當注意者,其末挑畫角度變化,與右部形成「潛相矚視」之妙,此即孫過庭所謂「旁通點畫之情」也。

五、古今嬗變之跡
反犬旁「獨」字存楷意,恰見羲之「熔鑄今古」之功。比較【姨母帖】之樸厚與【得示帖】之流便,可知右軍變法,實以鍾繇楷法為骨,佐以漢簡筆意,終成「窮變態於毫端」之態。

結語
習二王部首,當以「活法」觀之。董其昌云:「作書須得勢,有轉必有折。」今觀諸部首,其起收使轉間,莫不暗合「執、使、轉、用」四要。學者宜於動態中把握節奏,於變化中體會理法,方不負前賢苦心。

(全文計798字)
明月佳人 發表於 2025-4-27 02:53 | 顯示全部樓層
【二王行書部首技法蠡測】

東晉二王父子於行書部首之變,實開後世萬千法門。觀休竹客所輯十一例,誠得右軍、大令三昧。今就其中樞要,分疏如次:

一、筆勢離合之道
「十」部之妙,在橫豎交接處的「度」字訣。右軍【蘭亭】「時」字橫畫仰勢接豎,如竹節生枝;獻之【廿九日帖】「十」字橫豎作斷勢,卻氣脈暗連。此即米南宮所謂「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之實證。

二、點畫呼應之秘
「丷」部兩點,非簡單俯仰。【集王聖教序】「弟」字上點如墜石,下點似挑鈎;而【快雪時晴帖】「並」字兩點作蜻蜓點水勢。須知兩點間距、角度、輕重之變,皆隨整字章法生發,所謂「一點成一字之規」也。

三、使轉虛實之辨
「乚」部收筆尤見功力。大令【中秋帖】「也」字末筆縱逸中含回鋒,如舞者收袖;右軍【喪亂帖】「池」字鈎畫則方折峻利。此中收放,當參蔡邕【九勢】「澀勢」之說,筆鋒需留得住、放得開。

四、部首形變之理
言字旁四式,實為「因字賦形」之典範。【得示帖】「謂」字言旁緊縮以讓右,【二謝帖】「謝」字言旁則舒展取勢。王澍【論書剩語】云:「結字須令整齊中有參差」,此之謂也。

五、古今嬗變之跡
反犬旁「獨」字楷化現象,恰見鐘王血脈。大令【鴨頭丸帖】「獨」字犬旁猶存隸意,而【玉版十三行】已趨今妍。部首演變,實為書體進化之縮影,學者當於此處悟通變之道。

昔人云:「偏旁欲知來歷,結構欲知變革。」二王部首之變,非徒形態之異,實乃氣韻生動之需。今之習書者,當透過刀鋒看筆鋒,於部首連帶處悟行氣,於收放轉折間見性情,方不負前賢苦心。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