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15|回覆: 1

[中醫理論] 治療糖尿病,中醫有絕招!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7-1 15: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糖尿病屬於中醫消渴的範疇。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爲特徵的一種疾病。消渴之名,首見於【黃帝內經】。東漢著名醫家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將消渴分爲三種類型:渴而多飲者爲上消;消谷善飢者爲中消;口渴、小便如膏者爲下消。

糖尿病屬於中醫消渴的範疇。

糖尿病屬於中醫消渴的範疇。

01

糖尿病根本是脾胃虛弱、脾陽虧虛

中醫認爲消渴病多由於飲食肥甘油膩、辛辣醇酒厚味等而產生內熱,內熱傷陰,陰虛燥熱,從而引起消渴、口渴多飲。日久陰虛及氣,氣陰兩虛,而產生肺燥、胃熱、腎虛、脾虛等證。

根據人體陰陽平衡的理論,陰液虧虛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導致虛陽上亢、虛火上擾的表現,這即是糖尿病『陰虛燥熱』的病機理論。而臨床實踐發覺傳統理論認爲的『陰虛燥熱』 只是一種表象,糖尿病的根本問題其實是脾胃虛弱、脾陽虧虛。

脾主運化水谷、運化水液,人體吃下去的飲食水谷經過口、食道進入到胃,通過胃的腐熟作用將食物變成食糜狀態,然後經過脾的運化功能,將食糜轉化爲富含營養的水谷精微物質,進一步化生成氣血,並且脾胃主管將精微物質輸布運送到全身,營養人體各組織器官,正如【黃帝內經】所言『脾氣散精』 的作用。

因此,中醫認爲脾胃乃是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一定要重視。

若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脾胃功能受損,導致脾胃虛弱、脾陽不振, 那麼脾胃的運化功能就無法正常發揮。在糖尿病人身上則體現出脾胃無法將精微物質成功輸送到各組織器官,精微物質全部堆積於血管脈道,『脾氣散精』的功能失常,因此全身各臟器均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如此一來,自然容易出現『三消』(包括上消、中消、下消)的症狀。

中醫認爲脾胃乃是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一定要重視。

中醫認爲脾胃乃是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一定要重視。

李可

後天爲先天之本,「三陰統於太陰」(彭承祖),一線生機全看中氣強弱存亡。因此,初治即以大劑理中湯救胃氣,生津液,合引火湯加油桂粉、烏梅,可使三多現象於10日內迅速改觀,20~30日血糖基本復常。』

02

中醫治療糖尿病以辨證論治爲基礎

大量文獻研究顯示,中醫對糖尿病的治療始終建立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並融入個人臨床經驗隨證加減。對病辨證淪治即是臨床常用的將疾病進行辨證分型,按照不同證型論治。

糖尿病,如下辨證論治

陰虛燥熱,心神不寧 擬滋明清熱,養心安神。常用生地、元參、天冬、麥冬、黃連、丹皮、當歸、丹參、酸棗仁、遠志、五味子、柏子仁、天花粉。

氣陰兩虛,心脈失養 擬益心氣,養心陰。用太子參、麥冬、五味子、細生地、何首烏、黃精、丹參、葛根、天花粉、酸棗仁。

氣陰勞損,心脈瘀阻 擬益氣養陰,祛瘀通脈。用太子參、黃芪、生地、元參、丹參、桃仁、川芎、枳實、佛手、葛根、衛矛。

心氣陽虛,痰瘀互阻 擬補氣助陽,化痰祛瘀。用人參、麥冬、五味子、栝萎、薤白、桂枝、陳皮、半夏、當歸、丹參、佛手。

心氣陽衰,水飲凌心犯肺 擬益氣養心,肅肺利水。用人參、黃芪、麥冬、五味子、葶藶子、大棗、豬苓、茯苓、澤瀉、澤蘭、桑白皮、桂枝、當歸、車前子。

糖尿病合併周圍神經病變,如下辨證論治

氣血虧虛 擬調補氣血.用黃芪、桂枝、白芍、當歸、秦艽、桑枝、牛膝。

氣滯血瘀 擬益氣活血通絡。用柴胡、枳殼、枳實、白芍、甘草、地黃、川芎、當歸、桃仁、紅花、丹參、土鱉蟲、蜈蚣。

肝腎虧虛 擬補肝益腎,宣痹和絡。用龜板、黃柏、知母、熟地、當歸、白芍、防己、苡仁、龜板、黃芩、茯苓、澤瀉、秦艽。

中醫治療糖尿病以辨證論治爲基礎

中醫治療糖尿病以辨證論治爲基礎

03

治療糖尿病,要『四美具』

大家知道,肝屬木,木旺乘土,或木虛不能疏土,都要影響脾升胃降。所以,用中藥治療糖尿病的時候,不能徒恃藥餌。

治療糖尿病要綜合調理,要『四美具』:情志—飲食—運動—藥物。

請注意,情志和飲食排在前列,藥物排在最末一位。因爲古賢早就告誡我們『徒恃藥餌,何病能中』!唯識者鑒之。

對於糖尿病來說,食療極爲重要,而中醫食療有著悠久的歷史。

中醫歷來有『藥食同源』的說法,中醫食療除了重視營養以外,更多的是關注食療的四氣五味、寒熱溫涼、臟腑歸經等,自成體系。

糖尿病的食療,早在唐代藥王孫思邈【千金方】就有明確論述。其後,歷代醫家更不斷總結出了一系列飲食調養處方。

實際應用時,應注意根據具體病情,辨體質用膳,辨病用膳、辨證用膳相結合。如:陰虛者,選用枸杞子、山藥、苦瓜等。氣虛者選用茯苓、人參、黃芪、南瓜、山藥等。

治療糖尿病,要『四美具』

治療糖尿病,要『四美具』

此外,菠菜(帶根莖)、芹菜、洋蔥、南瓜、兔肉、田螺、蠶蛹、桑葉、冬瓜皮等都有利於消渴病患者,可以適當選擇。

還可根據病情在煮粥、煲湯、燉肉時適量放入黃芪、當歸、三七、麥冬、銀花、薏米、茯苓、何首烏、西洋參、人參等作用平和的中藥,做成藥膳,具有補氣健脾、補腎、養肝、活血、清熱、養陰等功效。

治療糖尿病要綜合調理,要『四美具』:情志—飲食—運動—藥物。

治療糖尿病要綜合調理,要『四美具』:情志—飲食—運動—藥物。
許佬 發表於 2025-5-10 15:57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消渴證治本末兼駁"脾陽虧虛"一元論】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謹守病機"之訓,以五運六氣學說爲綱,參酌金元四大家及溫病學派要旨,對消渴病機作系統辨析)

一、消渴病機當分三焦標本
【素問·陰陽別論】云"二陽結謂之消",王冰注曰"二陽謂陽明胃及大腸"。然考【靈樞·本髒】"脾脆則善病消癉"、【素問·氣厥論】"心移寒於肺爲肺消",可知消渴病機實非囿於脾胃一隅。今人獨重脾陽,猶執一隅而失全局,豈不聞張子和"三消當從火斷"之論耶?

二、三消分治樞要
1. 上消治驗: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載"渴飲不解,經謂膈消,即上消證。心移熱於肺,傳爲膈消,當用白虎加人參湯"。此證脈必右寸洪大,舌現紅絳,若妄投理中輩,猶抱薪救火。

2. 中消變局:李東垣【蘭室秘藏】治消渴方中,既用石膏、知母清胃火,復佐升麻引清氣上升,更參黃柏堅陰。今人但見消谷善飢便謂脾陽虛餒,殊不知【傷寒論】厥陰病提綱"消渴,氣上撞心"正是肝胃鬱熱之象。

3. 下消精微:趙獻可【醫貫】特重腎消,指出"命門火衰,不能蒸腐水谷,水谷之氣不能熏蒸上潤乎肺,如釜底無薪,鍋蓋乾燥"。然其治法則強調"壯水之主以制陽光"與"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並用,非獨溫補脾陽可解。

三、辨證五要
1. 察舌:燥熱者舌紅少津,脾虛者舌胖齒痕,陰陽兩虛者舌淡苔滑。
2. 辨脈:寸旺尺弱屬上盛下虛,關脈獨大乃中焦鬱熱。
3. 審便:溲赤味臊爲實熱,尿清長屬虛寒。
4. 觀神:躁擾多火,倦怠多虛。
5. 候時:春夏劇者多熱,秋冬甚者多寒。

四、古今驗方案例
1. 【外台秘要】黃連丸:黃連、生地黃汁,治熱盛傷陰。
2. 錢乙白朮散:人參、白朮、茯苓、藿香,治脾虛津虧。
3. 吳鞠通玉女煎:石膏、知母、麥冬,治陽明有餘少陰不足。

結語:
消渴之治,當遵【內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旨。今人獨崇脾陽,猶以管窺天。觀仲景治消渴,既有腎氣丸之溫補,復有白虎加人參之清潤,豈可執一而論?學者當參天地人之變,審陰陽虛實之機,方得岐黃真諦。

(本文凡引經典23處,涉及醫家9人,所列治法皆經臨床驗證,然病機複雜,具體施治仍需面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戊子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二日申時| 2025/5/19/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