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80|回復: 0

[中医养生] 怎么提升阳气?先从背开始吧!

  [複製鏈接]
药膳门 發表於 2018-6-29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背部可以说是整个人体的缩影,对背部的保健和科学的刺激,能对五脏六腑的功能调节起到有益而积极的作用。背部首重保暖

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人体背部分布的基本上是人体的阳经,所以背部的脊柱是主一身阳气的督脉所在。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经之海』,故其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都与脊柱有关,因而,背的寒暖与脏腑的功能息息相关。

背部受寒,就会出现腰酸背疼、肌肉抽搐等问题,并可能导致下肢关节及内脏等的不适,形成病害。尤其是患有风湿痛、支气管炎、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做好背部保暖十分重要。

就算是在夏天,天热汗出腠开,也容易导致风寒入侵,同样会招致疾病。所以说,背部养生重要,而做好保暖是首要工作。

刺激经络 调气血

由于处在背后,背部往往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历代养生理念中,背部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脊柱两旁是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各脏腑的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刺激这些穴位,可起到疏通经气、振奋阳气、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现代医学已经阐明,背部脊柱是脑、脊髓通向躯体各脏器、组织发出神经根的地方和通道,在脊柱的两旁,分布着一些可以起到调节内脏作用的自主神经节。因此,通过保健方法,科学适当地刺激背部的穴位、经络,可以起到治病保健的功效

方法一:搓背

在人体背部进行一定节律的搓弹、拍打、敲击,能提升阳气,有利于人体气机顺畅,阴阳条达,使人体的脏腑功能 ...

在人体背部进行一定节律的搓弹、拍打、敲击,能提升阳气,有利于人体气机顺畅,阴阳条达,使人体的脏腑功能 ...

功效:在人体背部进行一定节律的搓弹、拍打、敲击,能提升阳气,有利于人体气机顺畅,阴阳条达,使人体的脏腑功能更加协调。

洗澡时搓背,可以清洁皮肤表层,通畅毛孔,避免毛囊长疖;增强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有效地排出体内毒素;同时通经活络,刺激各内脏功能协调,阴阳平衡。所以,搓背能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等。

手法:自己搓背可在洗澡时进行,用热的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搓伤皮肤。

方法二:捶背

捶背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活力。

捶背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活力。

功效:捶背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活力。刺激背部组织与穴位,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传导,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

长期坚持捶背的好处:

1、改善局部营养状态。通过捶背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背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减少皮肤细胞的老化,有利于皮肤的清洁与健康。

2、舒筋活血,健身防病。尤其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中老年人来说,经过一天的劳作,难免会出现腰酸背疼,肌肉紧张,此时如接受轻柔的捶背,不仅有利于肌肉放松,消除疲劳,还能防止慢性病及腰肌劳损的发生。

3、宁心安神,振奋精神。人过度疲劳时,就会出现心烦意乱、坐卧不宁的现象,捶背带来的良性刺激会使心绪逐渐安定下来,从而感到全身舒适和精神倍增。

手法: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均沿脊柱两侧进行。前者用虚掌拍打,后者用虚拳叩击,手法均宜轻不宜重,力求动作协调,节奏均匀,着力富有弹性。

如此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既可自我操作,也可请别人帮忙,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30分钟为限。

注意:患有严重心脏病、脊椎病的患者应谨慎而行。

方法三:撞背

撞背对于普通人的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也有很好的作用。

撞背对于普通人的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也有很好的作用。

功效:撞背对于普通人的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也有很好的作用。从中医角度讲,人体背部布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重要经脉,经常撞击可以疏通经脉气血,对穴位的刺激又能增强穴位及相应脏腑的功能,从而进行人体自身的阴阳气血调节,祛病强身。

手法:双足与肩同宽(起式姿势),站立于墙壁之前(或者找一棵表面没有疙瘩的圆粗大树),与墙相隔约半尺,全身放松协调一致;身体后仰,用背部撞击墙壁,用力适度、不要太重,借撞击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回复直立,如此反复进行。

撞击时的接触部位是从上到下,要使整个背部逐渐都撞击到。撞击下背部时,上身适当前倾,使下背部略向后突出,然后进行撞击。撞击时意念贯注背部,使意气集中于腰、肩、背之间。每次撞击100次左右。

一般腰背痛,只要背靠墙撞击,自练7~10天,其症状明显减轻。此功具有壮腰肾、活经络、行气血、平阴阳的功效。

注意:撞背虽有效,但应注意,高龄者、心脑血管患者、孕妇、产妇、妇女月经期、儿童、背部皮肤破溃者,应慎用或忌用此法。

方法四:捏 脊

捏脊疗法主要是通过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捏脊疗法主要是通过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捏脊疗法主要是通过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总督一身阳气,膀胱经为脏腑背俞穴所在,通过捏脊刺激督脉和膀胱经之气,可达到调理脏腑、增强体质的目的。

适合病症:该疗法比较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但当小儿出现如感冒、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时,不适宜行捏脊疗法,需清除病邪后才能行捏脊疗法。

对于健康的孩子,捏脊可使其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并可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此外,对于小儿的一些怪癖如特别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也有明显改善的效果。实验室检查也证实,捏脊可提高小儿的免疫功能。

手法:由于操作简单方便,效果良好而无副作用,越来越多年轻妈妈们爱在家里自行给孩子行捏脊疗法。但小儿脏腑娇嫩,容易损伤,正确的操作手法尤为重要。

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以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

此外,不同年龄段对手法及力度等要求不同,还有根据治疗疾病和增强体质等要求的不同,小儿捏脊的手法及频率也不一样。如在捏脊过程中,每捏3次提一下,称『三捏一提』;每捏5次提一下,称『五捏一提』,也有单捏不提者。论刺激强度,『三捏一提』最强,而单捏不提则最轻。

注意:捏脊时,最好是晨起时或晚睡时捏脊,不要在饭后一小时内捏脊,不要在小儿哭闹或睡着时捏脊。

方法五:艾 灸

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 ...

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 ...

功效: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艾灸:除了督脉,背俞穴也很重要!

背部的俞穴都与内部的脏腑相联系,故而艾灸背部是对背部最直接、最有效的保养方法,正是利用艾条药性和热量,让背部的气血动起来,是扶阳祛寒湿的最好方法,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艾灸背部的主要原因。艾灸背部可以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背部的俞穴都与内部的脏腑相联系

背部的俞穴都与内部的脏腑相联系

背部取穴原则:久病,则多损伤人体的功能,故在用穴上,取肺俞、心俞、膈俞穴;补气活血。取脾俞穴健脾,肾俞穴补肾。在这个基础上,如属咳嗽者,加风门穴。有热,则减去心俞穴。以心属火,火刑金,如不去心俞穴,成了火上加油之势。虚寒者,则可用心俞穴。

对胃寒脾虚者,则在上列五穴的基础上,减去肺俞穴;另加肝俞穴。心属火,脾属土,心火可温脾胃之虚寒;温则热,心俞与膈俞则活血。肝属木,木克土、故而肝木可约束脾土。脾胃虚寒,则多见大便稀薄或溏便,肾俞穴,有调二便之功能。如胃证状较为显著者,则加入胃俞穴。

韩皆或 發表於 2025-4-26 16:0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背部调摄与阳气升发之道》

拜读休竹客君《怎么提升阳气?先从背开始吧!》一文,深觉其论颇具中医养生精要。今不揣浅陋,就背部养阳之道稍作申论,以就正于方家。

一、背部为阳经之海的理论根基
《黄帝内经》明言:"背为阳,腹为阴",此阴阳分野实为养生要义。督脉循脊而上,总督六阳经,犹若江河之主干。张介宾《类经》注云:"督脉统摄诸阳,为阳脉之都纲"。而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背俞,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输注于此,诚如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所谓"背俞者,脏腑之气所输注也"。现代研究亦证实,脊柱旁交感神经节与内脏功能调节密切相关,此正与古法遥相呼应。

二、保暖护阳的深层机理
休君论背部保暖至关重要,此说深得《伤寒论》"阳气者,若天与日"之旨。孙思邈《千金要方》特别强调"背宜常暖",因风寒之邪最易从太阳经袭入。临床常见哮喘、痹证等疾,多与背阳失护相关。即便盛夏时节,亦当遵《老老恒言》"夏月尤忌背受风"之训,此乃因腠理开泄时,阳气外浮而内虚,更易为邪所乘。

三、经络刺激的实操要诀
1\. 搓背法:非仅洁肤之功,实含"动则生阳"之理。宜取《诸病源候论》导引之术,以毛巾为介质,循膀胱经走向上下搓摩。注意当如《医宗金鉴》所言"徐徐用力,以热透为度",切忌粗暴伤及卫气。

2\. 捶背法:宜宗《遵生八笺》"竹击背"古法。手握空拳,以腕力带动,沿督脉自下而上轻叩,复沿膀胱经双侧徐徐捶之。现代研究显示,此法能刺激β-内啡肽分泌,其镇痛效应与古说"通经活络"之理暗合。

四、养阳进阶之道
除休君所述二法外,可辅以:
晒背法:择辰巳之时(上午7-11时),曝背一刻钟,取天阳以助人体阳气,此法载于《修龄要旨》。
艾灸背俞:用艾条悬灸大椎、命门诸穴,此即《针灸大成》"灸之以火,助其元阳"之谓。

结语:背部养阳非朝夕之功,当如朱丹溪所言"养阳贵在持之以恒"。若能参酌古法,结合现代认知,使阳气周流不息,自可达《内经》"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境。然体质各异,具体调摄尚需辨证施养,方为万全。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