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16|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如何掌握書法中的平衡感?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6-28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如何處理書法結構的平衡感?

我老師曾經告訴我一句話,書法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平衡感,找到重心。

不要在乎筆法結構,那些都是熟練之後自然而然就有的東西。

一定要懂「平衡」懂平衡之後,一個字,無論結構如何變,如何誇張,都是字。

歐陽詢的『本』

歐陽詢的『本』

歐陽詢的『本』

上奇下平。

但是重心都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個字感覺歪,但是平衡的。

如何找到平衡感呢?

如何找到平衡感呢?

如何找到平衡感呢?

其實就是一個天平遊戲,左邊是瓜果梨桃,右邊就是杯碟碗筷

碟子雖大,不過重量也就如同一個蘋果。

道理就是這樣。

比如中字,中豎長且重,就是重心的代表。

下邊『秋』

禾字靠下,且字小。火靠上,且字大。

如果用筆輕重沒變化,這哥組合一定是歪的。

米芾如何處理呢?

『中』的豎偏左,那麼『秋』右邊的『火』頭就靠上,補齊了中豎右邊空缺。

『火』的撇重,那『捺』就的適當抬起一些,不能跟撇站在一條線上。

讓撇掛着捺,產生一種『勢』一種平衡。

如同天平左邊是一個一斤棉花,右邊是一斤鐵塊一樣。

讓一斤鐵塊產生的『勢』的視覺感,去壓住左邊棉花的大面積。

這就是平衡。

所以行草書千變萬化,雖然左搖右擺,但是總是平衡的。

其調整在於筆墨的濃淡,輕重。線條的疏密,偏旁部首的大小,布白,筆勢的收放等等。

都是調整平衡的重點。

當然,只要找到平衡感,一個字怎麼寫都是字,雖未必是書法,但一定是字。

這個很重要,但是好多人都理解不到。

學書法,一定先學會寫字,才學會寫『法』。

之所以眾多書家很多人都出自二王聖教,但是面目卻各有不同,單神韻類似,這就是原因所在。

學書法,一定先學會寫字,才學會寫『法』。

學書法,一定先學會寫字,才學會寫『法』。

如『初』

衣補旁輕,刀重。

所以雖然衣補旁靠下,刀靠上,依然是油平衡的感覺。

有一個小故事,雖然未必準確,但是可做示意。

就是一篇字裏沒和字的用墨都是差不多的,比如『日』筆畫少,用墨就重,筆畫就粗。

比如『徽』筆畫多,所以筆畫就輕。

這樣『日』和『徽』在一起的時候,才會有平衡感。

再回到上圖『中秋』,如果『中』的豎很細,那麼秋還是那麼大,會不會感覺蛇頭虎尾?

今人寫傳統書風,不如古人,即使是平衡感,也不如古人。

今人寫傳統書風,不如古人,即使是平衡感,也不如古人。

其實,今人把書法的平衡感貫徹最徹底,也是最好的,是『流行書風』

今人寫傳統書風,不如古人,即使是平衡感,也不如古人。

但是展覽形式的興起,讓大尺幅作品流行起來。用筆用墨粗糙,但是輕重平衡。

可能有一大塊墨豬,但是下一行就會有一大塊飛白來填補,對比。

使之平衡。

比如,現在搞日本少數字派的中國人,很多都是美院的。

為什麼搞美術的寫少數字派書法,會比專業搞書法的人寫的好呢?

就是因為美院的人對平衡感的理解比一般人都強。

平衡感首先是視覺上的,也就是畫面上的,其次才會到字上。

為什麼搞美術的寫少數字派書法,會比專業搞書法的人寫的好呢?

為什麼搞美術的寫少數字派書法,會比專業搞書法的人寫的好呢?

因為美院的人對平衡感的理解比一般人都強。

因為美院的人對平衡感的理解比一般人都強。

當然,給大家舉例子,這些流行書風的例子,不是為了讓大家去學。

而是為了讓大家看『平衡』是怎麼產生的。

很多事物其實都是雙刃劍,是有益還是有害,關鍵是個人的理解。

我覺得流行書風其中對矛盾對比的放大處理,是比古人字帖更直觀的,也是更容易讓大家察覺到的。

所以沒事多看看未必是壞事。

當然,如果您很較真,說這種字就是一無是處,是垃圾,是糟粕,那就不必看了。

很多事物其實都是雙刃劍,是有益還是有害,關鍵是個人的理解。

很多事物其實都是雙刃劍,是有益還是有害,關鍵是個人的理解。

如果您說王鐸也是糟粕,那就看看趙孟頫

趙孟頫的字的平衡感

趙孟頫的字的平衡感

您覺得趙孟頫的字的平衡感,會比之前的作品更直觀嗎?

學字,還是動腦比較好,不要認死理,我特別欣賞一句話,不管黑貓白貓,抓着耗子就是好貓。你說呢?歡迎文末留言討論哦!

鄒至 發表於 2025-4-7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法平衡之三昧】

書法之道,平衡為綱。昔衛夫人【筆陣圖】云"點畫如高峯墜石,橫戈如千裏陣雲",非獨言勢,實寓平衡之妙。今就諸君所論,試析三昧。

一、物理平衡與視覺平衡
歐陽詢"本"字上奇下平,恰似商鼎三足,雖形側而重心穩。此乃物理平衡之典範,猶如天平兩端,左置瓜果梨桃,右列杯碟碗筷,輕重相抵。然書法更高妙處,在於視覺平衡。米芾"中秋"二字,"中"豎左傾則"火"部右上補位,恰似以一斤鐵塊之勢壓住十斤棉花之形,此即"秤雖懸而權自在"的視覺補償智慧。

二、動態平衡的生成法則
1. 筆墨辯證法
"初"字衣補旁輕若蟬翼,刀部重如崩雲,然上下錯落反成平衡。此暗合【易經】"陰陽相濟"之理。王羲之【書論】所謂"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正是以不對稱為對稱的高境。

2. 勢的連鎖反應
行草書之平衡,尤重筆勢呼應。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卷】中,長槍大戟與細筋入骨並存,全賴"勢"的流轉維繫整體平衡。如舞者單足旋轉,形歪而神正,此乃"不平衡中的平衡"。

三、今人平衡實踐得失辨
流行書風以大塊面墨色對比求平衡,實得古人"計白當黑"之遺韻。然古人如懷素【自敘帖】,飛白處皆有意韻;今人常見刻意造作之弊。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書最忌位置等勻",今人展廳大作往往為求視覺衝擊,反墮"勻"之窠臼。

習書建議
1. 臨【九成宮】體會"險中求穩"
2. 用墨宜遵"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古訓
3. 讀八大山人作品悟"以少勝多"的平衡哲學

書道平衡,非止於字形端正,實乃心手雙暢之體現。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器而悟筆法,懷素觀夏雲奇峯得草書三昧,皆因通曉萬物平衡至理。學者當於筆墨外參造化,方得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