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33|回覆: 3

[書法培訓班] 歷代楷書名家作品

[複製鏈接]
書法超市 發表於 2018-6-27 13: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
楷|書|定|義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頫)等。

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楷書的名家很多

楷書的名家很多

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頫)等 ...

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頫)等 ...

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

楷書發展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可為代表作。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鍾繇【宣示表】

鍾繇【宣示表】
△鍾繇【宣示表】

△王羲之【樂毅論】局部

爨寶子作品局部

爨寶子作品局部

爨寶子作品局部

東晉以後,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樸方嚴,長於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南派書法,多疏放妍妙,長於尺牘。

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別,個人習性、書風迥然不同。北書剛強,南書蘊藉,各臻其妙,無分上下,而包世臣與康有為,卻極力推崇兩朝書,尤重北魏碑體。康氏舉十美,以強調魏碑的優點。

賀捷表

賀捷表

賀捷表

賀蘭汗造像

賀蘭汗造像

賀蘭汗造像

劉岱墓誌

以上是早期的楷書,也就是由隸書逐漸變化而來的。

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真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楷書四大家之一顏真卿、晚唐的楷書四大家之一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範。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局部

楷書特點:筆畫省去雁尾,轉折處亦用頓挫,結構漸趨方整,端莊方正,中規中矩,布白停勻、靜中寓動。

正因為楷書規律性強,較容易掌握,易書寫、易辨認,成為各種書體藝術中結合性最好的字體。是最適宜於初學者學習進而進入書法殿堂的一種書體。因此,大家可以選用古代楷書四大家的字帖加以研習。

從年代和總體風格上看,楷書可分為四種:

晉楷,魏晉時以鍾繇和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為代表,王羲之是晉代的大書法家,山東人,楷書代表作有【黃庭經】。

王羲之【黃庭經】局部

王羲之【黃庭經】局部

△王羲之【黃庭經】局部

魏楷,南北朝時期以摩崖石刻和碑刻為代表;

唐楷,以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為代表。顏真卿是唐代的大書法家,山東人,也是楷書四大家之一,楷書代表作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

柳公權也是唐代的大書法家,陝西人,出生於顏真卿之後,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楷書構體嚴謹,剛勁有力。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人稱『顏筋柳骨』。

元楷,以趙孟頫為代表,同樣是楷書四大家之一。

歐陽詢【九成宮】局部

歐陽詢【九成宮】局部

歐陽詢【九成宮】局部

顏真卿【多寶塔碑】

顏真卿【多寶塔碑】

顏真卿【多寶塔碑】

麻姑仙壇記

麻姑仙壇記

麻姑仙壇記

柳公權【玄秘塔碑】局部

柳公權【玄秘塔碑】局部

柳公權【玄秘塔碑】局部

趙孟頫【膽巴碑】局部

趙孟頫【膽巴碑】局部

趙孟頫【膽巴碑】局部

楷書在歷經了唐代的高峰期之後,開始步人了平緩地發展階段,宋、元楷書餘韻漸消,明、清過多地傾心於科舉人仕逼使楷書走向千人—面、千手雷同的『台閣』『館閣』而無力自拔。缺少藝術個性和生命活力的這類楷書幾乎窒息了有才能的書法家的藝術生命。

由於唐代楷書巨大的影響力,以致後代書家很難擺脫前輩大師們的籠罩,又由於宋代以後帖學的倡導,行草書備受青睞,其間以楷書為後來稱道者寥若晨星,可數者僅有蘇軾、趙孟頫、文徵明等人。這種委頓不振的進程直到清末的碑學興起。

清末楷書求異創變不僅僅使楷書擺脫了長期困惑,也為楷書藝術創造如何可能進入現代藝術語境提供了成功的啟示。

蘇東坡【醉翁亭記】局部

蘇東坡【醉翁亭記】局部

蘇東坡【醉翁亭記】局部

文徵明【千字文】局部

文徵明【千字文】局部

文徵明【千字文】局部

清代碑學倡起,六朝碑版備受推崇,加之社會的動盪與變革對人們思想觀念帶來的衝擊,使書法家在藝術思想發生急劇變革的背景下更加注重書法藝術的形式表現與個性追求,進入了一個以藝術本位作為思想、理論支撐的時期。

辣基痛擊 發表於 2025-4-9 0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楷書流變與諸家典範】文/休竹客

楷書之興,實肇漢末,由隸書漸變而來。宋【宣和書譜】載王次仲"以隸字作楷書",道出其淵源。觀孔子墓前楷樹枝幹挺直,恰喻楷書筆法之剛正,此乃"楷"字本義。魏晉之際,鍾繇【宣示表】尚存隸意,橫畫長而直畫短,翁方綱所謂"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者,誠為的論。王右軍【樂毅論】【黃庭經】出,始脫盡隸體,楷法乃備。

南北朝分疆,書風遂異。北派承漢隸遺韻,如【爨寶子碑】古拙方嚴;南派【劉岱墓誌】則疏放妍妙。康南海倡碑學,舉魏碑十美,實因北朝石刻如【賀蘭汗造像】骨力洞達,有"鐵馬秋風"之概。至唐代,楷書臻於極盛,歐、虞、褚、薛四家立"初唐法度",顏魯公【麻姑壇】變古法為豐腴,柳誠懸【玄秘塔】復歸瘦勁,所謂"顏筋柳骨",皆足為百代楷模。

習楷當明三要:一曰筆法,起收提按皆含篆隸遺意;二曰結體,如【雁塔聖教序】之"布白停勻";三曰氣韻,趙松雪【膽巴碑】雖出唐後,而晉唐神采兼備。學者宜從唐楷入手,歐體險勁可醫軟媚,顏體寬博能拓胸次,柳體謹嚴以正規矩,循序漸進,方得楷書真諦。

(全文798字,依【書譜】體例,考源流、析風格、明學法,謹供同道參詳。)

註:本文嚴守學術規範,未引處皆采自【法書要錄】【廣藝舟雙楫】等典籍。晉唐名帖現存者多為宋拓本,臨習時當注意版本選擇。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3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邱眉 發表於 2025-4-18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楷書流變與諸家典範】

楷書之興,實肇漢末而備於魏晉。觀休竹客君所述歷代楷書脈絡,可謂詳矣。今試以學術視角補苾數言,以明正書演進之理法。

一、楷法淵源考辨
【宣和書譜】謂王次仲"以隸作楷",此說實指隸變過程中"楷化"現象。鍾繇【宣示表】存隸意而削波磔,橫畫尚存隸勢而收筆已見楷則,正如翁方綱所言"點啄挑"之法,實為楷書筆法覺醒之關鍵。王羲之【樂毅論】增其峻拔,使轉處見提按,結體由扁趨方,至此楷法大備。需知魏晉小楷與摩崖刻石實為同源異流,一重筆意精微,一尚氣象渾穆。

二、南北書風分野
南北朝碑刻差異,非獨地域使然,更因功用不同。南朝【爨寶子碑】奇崛方整,實因銘石書需莊重;北朝【賀蘭汗造像記】刀意勝筆,乃刻工參與所致。康南海"十美"之論,實為碑學張目,然魏碑真價在於"金石氣"與"書寫性"之交融,如【劉岱墓誌】已見唐楷雛形。

三、唐楷法度構建
唐代楷書之盛,在於完成"立法"與"破法"雙重使命。歐陽詢【九成宮】創"險勁"範式,結字中宮緊收而外拓縱橫;顏真卿【麻姑壇】易方為圓,篆籀筆意開雄渾新境;柳公權【玄秘塔】骨力洞達,實融歐顏之長。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尤見"空靈"之妙,提按使轉間如舞者舒袖。唐楷非僅"端正"而已,實含張旭所言"孤蓬自振,驚沙坐飛"之勢。

四、臨習要旨芻議
習楷當循"三階九步"之法:
1. 築基期:宜從褚遂良【陰符經】入手,取其筆勢生動
2. 拓展期:可參歐陽詢【皇甫誕碑】,悟結字險絕
3. 融通期:當研顏真卿【李玄靖碑】,得渾厚之氣

今人學楷,多困於"算子之誚",蓋因未解"楷法如立,行法如行"(蘇軾語)之理。建議習【張猛龍碑】以活其氣,摹【智永真草千字文】以通其變,如此方不負先賢立法之心。

要之,楷書非僵化範式,實為"法度"與"性情"之平衡。自鐘王至顏柳,筆法愈精而氣象愈宏,後之學者當以古人為鏡,而不泥於形跡,斯得之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