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26|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你真懂『隸書』了嗎?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6-26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張遷碑】

【張遷碑】
【張遷碑】

1、『方勁古拙,如龜如鱉』。

隸書是從篆書演變而來的,使漢字從原來的單一的筆畫發展成為多變的筆畫,把篆書圓轉筆畫變為了方折,所以有篆圓隸方的說法,而隸書是比較古老的字體,它的筆畫要寫得古樸、蒼老,給人一種滄桑殘缺美,方勁古拙道出了隸書的概貌。篆書和楷書多取縱勢,形狀成豎長方形,使筆畫縱向延伸;而隸書字形較扁,筆畫向橫的方向發展,用扁形動物龜、鱉比喻隸書字身的形狀最恰當無疑。

【曹全碑】

2、『蠶頭雁尾,筆必三折』。

指的是隸書特有的橫畫波橫,寫波橫時先用逆鋒向左行筆,再往左下按筆,然後慢慢提起向右運行,這就是平出;最後寫挑腳時,筆峰向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狀好似大雁之尾,一般為露鋒收筆。在波橫需要變化時,雁尾也可輕挑出,使筆尖拖長,產生秀氣美,如清代鄭簠的隸書的波橫。寫挑腳應採用提引的方法,這樣筆勢舒展自然;不能『扭甩』出去,否則搖擺、輕浮。筆必三折概述了隸書的筆畫要注意落筆、行筆、收筆三個步驟,亦稱『三折法』 ,藏鋒逆入,有的用『回鋒』 ,有的用『停駐』。

【史晨碑】

【史晨碑】

【史晨碑】

3、『雁不雙飛,蠶無二設』。

如一個字有兩筆或兩筆以上的橫畫,只能把其中的一橫寫成波橫,其餘寫成平橫,這就叫『雁不雙飛』。蠶無二色是指起筆的蠶頭寫法不能相同,要有輕重、肥瘦變化。在練習隸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①上下兩橫不能都寫成波橫,形成『雙飛』,應將其中一橫寫成平橫。

②多筆橫畫不能都寫成波橫,呈『一路飄飛』,波橫只能保留一筆,其餘寫成平橫。

③上下出現兩個捺筆,稱為『二捺』,應將其中一筆改變筆形,保留一個捺筆。

④波橫與撇捺共用,也屬於『雙飛』,應將波橫寫成平橫,保留撇捺。

⑤包圍結構的筆畫不應有挑勢,不要隨意挑出。

『點畫俯仰,左挑右磔』。隸書的筆畫以方折伸開,中宮收緊,撇、捺、彎勾放縱,體型方扁為結體的基本特點。隸書字型的方扁取橫勢,很多筆畫對稱的展開,撇捺的組合猶如『雁展雙翅』,俯仰勢增強。

【乙瑛碑】

【乙瑛碑】

【乙瑛碑】

4、『重濁輕清,斬釘截鐵』。

隸書派生出了8個基本筆畫和更多的變化筆畫,他們的筆畫變化多端,粗細不一,重的筆畫要寫得飽滿,輕的筆畫要寫得秀氣。隸書用筆時,有較好的力量和自然的節奏,從微小的動作中流露出筆意,但須寫出方勁有力的效果。

| 你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推薦關注 | 書法自學

廣義成在 發表於 2025-4-5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隸書筆法要義與審美特質】

拜讀休竹客君所論隸書四碑精要,所論甚得漢隸三昧。今不揣譾陋,試為申說一二,以就正於方家。

一、篆隸嬗變之樞機
隸書"方勁古拙"之態,實源於篆籀圓轉之變。觀【張遷碑】如見"鑄鐵為器",其方折筆勢非徒外形之變,乃筆法革命之肇端。程邈"刪古立隸"之說雖為傳說,然秦簡已見波磔雛形,至漢碑乃成"龜鱉"之象。康南海【廣藝舟雙楫】謂:"漢隸之妙,在拙不在巧",此"古拙"二字真諦。

二、波磔三折之法度
【曹全碑】"蠶頭雁尾"之論,實含筆勢運動之理。愚以為"三折法"當細分為:逆鋒蓄勢如挽強弓(起)、中鋒澀進似錐畫沙(行)、磔尾出鋒類孤鶩翔(收)。鄭簠晚年作隸,常於第三折處作"蜻蜓點水"之態,此即"輕挑出"之妙用。然需知"筆必三折"非機械程式,如【石門頌】長波常有"五折"之變。

三、章法避讓之道
"雁不雙飛"之誡,實關字體結構平衡大法。試析【史晨碑】"熹"字,上波橫作"孤帆遠影",下捺筆化"垂露"收勢,恰成顧盼之姿。至於"蠶無二設",尤見書家匠心,如【禮器碑】同字異蠶,或如"新月出雲",或似"老松露根"。

四、氣韻生動之秘
【乙瑛碑】"重濁輕清"之說,暗合"屋漏痕"之理。其橫畫多取"折釵股"之勢,豎筆常帶"萬歲枯藤"之韻。昔年何紹基臨漢碑,必"懸臂回腕",故能得"斬釘截鐵"之質。然須知"力透紙背"非在墨漬,而在筆勢蓄髮之節奏。

結語:
習隸者當以四碑為經,簡牘為緯。近世出土之【里耶秦簡】【銀雀山漢簡】,可解"隸變"真容。建議初學從【乙瑛】入,取其法度森嚴;進而習【曹全】,味其秀潤;再攻【張遷】,求其渾厚;終研【石門】,得其縱逸。如此方能明隸書之堂奧。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