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52|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全球首例書法書寫成功喚醒植物人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6-23 23: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開創首例書法書寫成功喚醒植物人的研究,論文在2018年1月31日發表於國際神經精神醫學權威期刊 。該研究由香港大學榮休教授高尚仁先生主持,該成果已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重要國際學術平台轉發。本研究調查了中國書法手寫體(CCH)在中風後植物人覺醒下的療效。

書法治療包括用筆刷書寫漢字,這需要標記人物的視覺空間屬性。這個寫作過程激活並促進了患者的生理,認知和情感幸福感的積極變化,證明了治療和康復的成功。有效的改善包括行爲,神經認知,和軀體疾病,如創傷後應激障礙,自閉症,注意力缺陷、多動症,阿爾茨海默病,抑鬱症和中風。

2004年,一名55歲男子中風嚴重,使他昏迷2年,沒有進行系統性康復治療。然後選用建基於文字的視覺空間特色,和手指書寫方法來改善他的症狀。

書寫任務涉及漢字的豐富視覺空間和書寫運動的特徵

書寫任務涉及漢字的豐富視覺空間和書寫運動的特徵

書寫任務涉及漢字的豐富視覺空間和書寫運動的特徵,以及創新性的觀看和手指追蹤。療程採用多種運動和感覺反饋的常規治療方案,患者在 12 個月後醒來了。

經醫生跟蹤治療結果顯示,患者表現出顯著的行爲改變,有助於增強他在對焦,警覺,視覺掃描,視覺跨度,以及視覺和運動反應能力的加快。治療持續了 12 個月。隨著治療的進展,『我們逐漸觀察到他的注意力和精神集中程度有明顯改善。他的眼球運動,特別是左眼,變得更加快速,並且在他的視力中表現出更寬廣的視角。』

目前,病人可以收看電視,執行和改善他的視覺瞄準,並專注於視覺空間和認知性文字材料。

看來練書法不僅能強身健體、益壽延年。而且還能有效的治療疾病!

看來練書法不僅能強身健體、益壽延年。而且還能有效的治療疾病!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將中國書法書寫訓練,用於處於嚴重昏迷狀態 2 年的中風患者。經過 9 個月的這種書法書寫,患者從昏迷狀態中醒來,並表現出預測方向的行爲改變。他的臨床條件在過去 10 年裡保持穩定: 改善的領域包括視覺注意力,精神集中,反應加快和視野範圍更廣。

經醫學鑑定:這種通過手指書法書寫的追蹤,進行訓練的 CCH 方法,已經顯示出它有效地喚醒了患者昏迷的狀態,並產生與 10 年前相似的長期臨床狀態 。這一發現,支持該治療系統對臨床改善患者病情的功效。

由此看來練書法不僅能強身健體、益壽延年。而且還能有效的治療疾病!所以,還沒練書法的書友,還是抓緊時間入書法的門哦!

| 你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推薦關注 | 書法自學

堅強 發表於 2025-4-19 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書法療愈之道的現代醫學印證芻議】

高尚仁教授團隊發表於國際神經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成果,實爲中華書道文化與現代醫學的一次重要對話。該案例中書法書寫對植物人覺醒產生的顯著療效,恰與【黃帝內經】"形神相即"的傳統醫理遙相呼應。筆者試從國學視角析解此現象背後的文化機理。

一、書道養生的傳統理路
【周禮】載"六藝"之教,書居其一。王羲之【筆勢論】云:"夫書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傳統書論強調"心正則筆正"(柳公權語),正是認識到書寫過程中形神交互的特質。宋代【宣和書譜】更明確指出:"學者非但要寫得字形,最要養得神氣。"本案採用的視覺空間刺激與手指追蹤,恰暗合古人"意在筆先"的書寫要訣。

二、筆墨運動的療愈機制
患者通過漢字書寫激活多重感官,此即【莊子·天道】所謂"指與物化"的境界。明代項穆【書法雅言】載:"作書能養氣,亦能助氣。"臨床顯現的注意力提升與視野擴展,印證了傳統"運筆調息"的養生功效。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案例中強調的"視覺空間屬性",正與八法(永字八法)中"四面停勻"的空間意識高度契合。

三、文化基因的現代轉化
該療法成功的關鍵,在於將漢字特有的"六書"構造轉化爲神經刺激載體。許慎【說文解字序】云:"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漢字的意象性特徵構成獨特的神經激活模式,這與西方字母文字治療形成本質差異。研究顯示的長期療效穩定性,更暗示文化記憶可能存在的生理編碼機制。

此案例爲"書畫養心"的傳統智慧提供了科學註腳,然其中機理仍有待深入探究。建議後續研究可參酌【歷代名畫記】"書畫同源"之說,比較不同書體(篆隸楷行草)的療效差異。書法作爲中華文明的獨特載體,其療愈價值或將成爲連接傳統智慧與現代醫學的重要紐帶。學者當以此爲契機,重新審視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身心調節智慧。
濟世 發表於 2025-6-18 16:5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法治療在神經康復中的跨文化價值——由香港大學高尚仁教授研究引發的思考】

高尚仁教授團隊發表於【國際神經精神醫學期刊】的書法治療研究,實爲中西醫學與傳統文化交融之典範。該案例以中國書法爲媒介,通過視覺空間刺激與運動感知的協同作用,成功喚醒中風昏迷患者,其學術價值不僅在於臨床突破,更揭示了漢字書寫獨特的神經激活機制。

從國學視角觀之,此療法暗合"形神合一"的傳統醫理。【黃帝內經】言"心主神明",而書法創作正需"意在筆先"的精神專注。患者通過手指追蹤漢字結構,實則激活了"心-手-眼"的古典訓練體系。王羲之【筆勢論】所強調的"凝神靜慮,預想字形",在此轉化爲現代神經可塑性訓練,這種古今智慧的跨時空呼應令人嘆服。

考其治療機理,書法特有的三維空間特徵(橫豎撇捺的矢量關係)與二維平面布局(間架結構),構成多重感官刺激。東漢蔡邕【九勢】揭示的"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在此研究中得到神經科學的印證——漢字書寫時激活的頂葉皮層與前運動皮層,恰是空間認知與運動規劃的中樞。

該案例的特殊性在於將書法分解爲"視覺輸入-動作輸出"的閉環訓練:患者雖未執筆,但通過眼動追蹤與手指摹寫,仍能獲得傳統書法"八法"(永字八法)的運動模式刺激。這種創造性轉化,既保留書法"筋骨血肉"的審美維度(衛夫人【筆陣圖】語),又適應了現代康復醫學的精準需求。

相較於西方單一的視覺或運動療法,書法治療的優勢在於其文化基因的綜合性:漢字既是圖像符號又是動作程式,既承載語義又包含韻律。這種"四維一體"的特性(形、音、義、勢),可能構成了觸發深度昏迷患者神經網絡重建的關鍵。正如蘇軾所言"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缺一不可成書,今見五者亦不可缺康復。

該研究對國學現代轉化的啟示深遠:傳統文化載體可能蘊含著尚未被充分認識的生理調節機制。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索不同書體(如楷書之規整、草書之奔放)對特定腦區的差異化激活,或可建立更精細的"書法處方"體系。然需警醒者,此療法成功既賴科學方案,亦根植於漢字文化本源,二者如車之兩輪,不可偏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